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人生观教育路径探析

2021-01-02武汉纺织大学魏东东

区域治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人生观思政校园

武汉纺织大学 魏东东

一、巩固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

家庭教育是指“在人类社会家庭生活中,家庭构成人员之间的终生持续不断的一种教育和影响活动。[1]”家庭是人生观教育的起点。人生观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决定了家庭是人生观教育的起点。新生儿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只是一坛红彤彤的肉体,名为赤子。这时其身上的动物属性占到了100%。出生的那一刻过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婴儿开始了从动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这一过程名为社会化。人生观教育的起点就此开始。家庭不仅是人生观教育的起点,而且还持久性地伴随着孩子人生观形成、树立和巩固的过程。“即使子女长大成人,家庭教育的目标已经达到,子女仍然处于家庭背景的影响下”。个体人生观的形成是个体自主选择的结果,也是个人意志的体现,而且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其中就包括家庭、学校与社会环境。大学生从出生到人生观的形成,其中大量的时间是与家人在一起度过。即使是大学生离开家庭住在学校学习,平时会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跟家里保持紧密的联系,寒暑假和节假日又回到了家庭。父母对孩子的人生观教育模式与学校的教育模式存在很大的不同。学校的教育模式是根据统一的教学内容,加之系统的理论指导,反观家庭的教育模式则是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的人生观并以父母为榜样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碎片化教育。不仅如此,家庭的教育目标与学校的教育目标也存在一定差异。家长们的教育目标是为子女设置一个具体的奋斗方向,从而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生活,而学校则是通过人生观教育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转变家庭教育“重智轻德”的错误理念

许多家长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用于孩子的各种培优课程之上,孩子相当于上了两个学校从而剥夺孩子快乐的童年。更加令人痛惜的是,家长忽视了在最重要的年龄、时间对孩子进行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的教育。人生观教育的头没有开好,基础没有打牢,就会带来扣错第一粒扣子的风险。因此家庭首要任务改变的就是转变“重智轻德”,“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不重要”和以学习成绩的好坏判断孩子的优秀程度等错误理念。我们并不要求“重德轻智”,改为“德智并重”即可。

(二)要选择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的教育方式是否科学关系到能否帮助子女树立积极进取的与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因此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是家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家庭的教育方式有三种,即良师益友型、放任自由型、成就苛求型。教育方式与教育目标大体上存在着对应关系,如果家庭教育的目标是希望孩子自由发展,那么教育方式很可能就是良师益友型。

(三)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效果的好坏与家庭环境的优劣有直接的关系。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良好家风的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家风则有利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巩固。首先,树立良好的家庭风气。家庭风气与家庭教育目的和教育方式相比,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影响更为深刻。因此,一方面要求父母的人生观必须正确,另一方面家长要化身为榜样,将人生观的抽象内容具体化到自己身上,供子女学习。其次,要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当代核心的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两个方面。夫妻关系融洽,父母的权威高,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也会较多,能更容易帮助子女树立起积极的人生观。在家庭治理中民主型家庭比专制型家庭更好,两辈人相互尊重,平等对话,平等和民主的代际沟通会让子女更加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最后,提高父母的教育水平。现代社会对人基本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若要从事某种职业需取得相应的资格许可证,例如医生的医师证、老师的教师资格证等,但却对为人父母没有特别的要求。大部分成人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他们在教育子女时基本遵循个人意愿与喜好,这就造成了人生观教育效果的天差地别。因此父母在对子女进行人生观教育时应主动查阅、翻看相关书籍与资料,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强化高校教育的核心作用

高校的功能有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在高校的功能里占据首位,也是高校肩负的社会历史重任。高校是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主战场,思政课是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核心责任。发挥高校在人生观教育中的核心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主要由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课教师以及辅导员等学工部门的教师。“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发挥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的作用”[2]。思政课教师队伍要从量和质的两个方面来加强建设。从量的方面来说,一定要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师生比配齐配足专职的思政课教师。从质的方面来说,要努力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教育专业技能。

从全国范围来看,思政课教师队伍在数量上较为可观,但在某些地区或者某些高校仍然没有达到规定数量的师生比。思政课教师数量不足的窘况,必然会导致合班上课、大班上课的现象,会出现大型课程或超大型课堂,给教学组织带来不便,无法保证教学效果。

在质的方面,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思政课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一定要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准入门槛,把好入职关。其次,要强化实践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个重大特点是学科来源十分广泛,分析目前师资科教师的学科来源,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人文社科类专业。对于那些非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教师,要加强培训,教师也要主动自我学习和提升,切实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形式上可以灵活把握,如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参与博士后研究、参与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参与国际国内会议交流等。第三,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新时代的教师,早已不是一只粉笔打天下的时候了,他们必须掌握先进的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技术和手段。经过这一次疫情的冲击,很多课程的教学已由过去的线下教学转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授,对某些学习平台的使用,如学习通、云课堂等,简单上手比较容易,但要达到熟练操作运用自如则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才行。

(二)重视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要搞教学改革,就要创新教学模式,排在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要将传统的单方向灌输的教育模式转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教育模式,将传统课堂转变为翻转课堂,将传统的线下课堂转换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堂。

在课程建设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思政课程,积极推广课程思政。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四门思政理论课程和一门《形势与政策》课程。这几门课程是大学思政课的核心课程,也是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核心课程。这几门课程一定要开满学时学分。有少数高校在思想上认识不足,在制订培养方案时,总想着克扣思政课的学时学分。有的高校口头上说重视思政课,实际上在排课时又将它们排在晚上甚至周末,在某些人的潜意识里,将思政课当成了副课。在建设思政课程方面,还有一个重点,那就是建好与思政理论课相配套的实践课程。关于实践课程的建设,是当前比较热门的课题,国家社科基金思政专项近几年多有立项。同时关于实践课程的实践探索正如火如荼般展开。

在重视思政课的同时,我们还要大力提倡和推广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指的是在非思政课程的专业课和实习实践课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将思政教育特别是人生观教育与专业知识的教育结合起来。近几年来,课程思政正在各地高校蓬勃开展,效果良好。我们现在回过头来发现,在专业课程专业知识中存在着大量可以用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资源,我们过去却忽略了,实在可惜。在理工科领域,我们可以挖掘出大量的史实,来表明中华民族历史上所取得的成就。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梳理出中国人在科技史上创造的数百项世界第一,还有各高校国内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这些史实,会大大激发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为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提供强力的情感支撑。比如武汉纺织大学研制的织物版的五星红旗在月球向全世界展示的一刹那,武汉纺织大学学子的内心该有多么激动和自豪!这些题材运用于课堂,效果一定很好。

(三)促进校园道德文化建设

大学生主要的生活和学习场所是大学校园,大学校园的道德文化会潜移默化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产生影响。从人格特质来分析,青年大学生都属于依赖型性格,容易受到周围文化氛围的影响。因此高校必须要搞好校园道德文化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如果校园的文化氛围是和谐、安宁、积极向上的,大学生就更容易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但如果校园的文化氛围是嘈杂、喧闹、消极悲观的,大学生就容易树立消极错误的人生观。

建设校园道德文化,既要在思想上坚定不移地弘扬主旋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在形式上还要文化氛围构建得丰富多彩。可以通过形式各异的校园活动,吸引大家参与,比如举办专题报告会、征文、演讲、辩论赛、主题班会、党团活动等,把抽象的人生观教育渗透到具体的校园道德文化活动之中,更容易使大学生接受。

建设校园道德文化,要充分利用校园媒体的作用。校园媒体中,既有传统媒体,如校报、学报、院报等纸质媒体和校广播和电视台等媒体,还有众多的新媒体,如校园网、公众号、微博、BBS、贴吧、论坛等。这些媒体资源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很接地气。这样的媒体所进行的人生观教育,可接受度强,教育效果很好。

猜你喜欢

人生观思政校园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人生观(一)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