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评价体系的建构和研究*
2021-01-02辽宁工业大学团委刘东琳王晗
辽宁工业大学团委 刘东琳,王晗
针对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等进行党组织建设时,需要围绕组织力为建设对象突出其政治功能,为党组织注入新鲜的生命力。同时,对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进行建设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相关问题,紧紧地围绕组织力核心,进一步加快基层党组织建设进程,使得党的方针及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推动改革发展。对于高校来说,肩负着重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职责,需要为祖国发展培养接班人。在目前来看,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进行组织力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使得党组织组织力具有充分建设依据,全面开展党建工作,为高校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涵
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来说,主要指的是基层党组织将党员与群众之间进行有效联系,为实现新时期党的建设目标而努力,一般需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领导执行力。在高校中,基层党支部应该将党的方针及路线全面贯彻,党支部领导人员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执行力,确保方针及路线的实施效果。第二,监督管理能力。基层党组织需要对组织性以及纪律性进行强有力监督,这样也能够为组织的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1]。第三,发展凝聚力。在高校基层党组织中,组织力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又或者是高校党组织建设都具有关键的作用,直接关系着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需要将群众与党员凝聚在一起。第四,战斗创造力。对于基层党支部来说,需要为党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创建有效平台,不断完善支部制度,提升群众的思想觉悟,建立具有战斗创造力的队伍。通过组织的全面提升,能够让党支部内部更加团结,所以需要对组织力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研究。总的来说,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就是要具有管理党员、整合资源及力量的能力,发动师生解决实际问题。
二、组织力评价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
(一)基层党支部党建制度不够完善
党支部建设过程中,基层党建制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是基层党组织发展的重要支柱。在现阶段来看,不少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存在着不足之处,与当下教育发展形势不适应,比如说,在一些支部发展定位上往往目标不够明确,不少党员对自身的职责和义务不够清晰。在考核评价机制上缺少合理性、科学性,有些党员也无法积极参与党支部活动,这样都会影响组织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基层党员思想建设力度有待提升
在高校中,根据诸多党员的实际现状来看,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往往不高,不管是党员教师工作,又或者是党员、学生的学习往往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尤其在新时期背景下,面对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他们的理想以及信念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即使开展党员教育活动,也未能够对其中内容进行充分吸收,这样就会弱化政治意识,无法发挥自身的政治引导力,在很大程度上对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提升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基层党支部书记未能够合理选择
高校基层党组织中,支部书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发挥着领导作用。根据现阶段实际现状来看,不少校基层党支部书记往往由相关教师兼职负责,并没有提供相应的经济待遇。由于他们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又或者政治修养不足,这样就会降低党支部的组织力。不仅如此,在党建工作中,支部书记的政治立场不明确,思想觉悟不高,再加上自身业务能力未能够满足新时期党建需求,这样都会对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造成阻碍[2]。
三、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评价体系的建构策略
(一)构建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内部评价体系
1.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指标
对基层党组织工作进行检查时,需要根据相关条例的要求做好监督工作,加强检查力度,使得党员干部能够根据相关规章制度履行自身职责及义务,既要完成相关使命,也要行使相应的权利。在此基础上,对党组织的教育以及管理进行评价,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在管理上应该涵盖检查以及监督,在监督评价方面,需要针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机制进行评价,还需要对党员干部自身的职责和义务履行情况进行大力监督。在开展检查评价的过程中,也要对上级精神进行全面落实,贯彻党的方针及路线,还要对相关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第二,在教育方面也应该涵盖惩戒以及教育,对惩戒和教育进行评价时,需要对党员的遵纪守法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党员是否掌握党内的法规,又或者是否深入学习廉政文化,能否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党员,一旦出现行为不正的现象需要给予相应的处理。
2.党员教育管理以及发展服务的指标
在高校基层党组织中,对于组织力构建的过程中,则应该根据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建设。通常来说,组织管理又或者是影响人数可以设置为8~12人,采用结构化方式,进一步提高党员综合素质,使得党组织整体组织力得到提升,所以需要针对党员政治素质给予重点发展,不断地提升党员教育及管理力度,使得党员实现全面发展目标。根据相关条例的规定,可知党员教育管理以及发展服务,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第一,针对党员政治素质进行考核,不仅要做到“两个维护”,还应该具有“四个意识”,党的规章制度应该严格履行,同时也要评价是否遵守政治纪律以及政治规矩等[3]。第二,全面评价相关主题教育的实施情况,针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的考核指标需要明确,需要将主题教育的要求、问题反映、收集以及整改进行评价,还要包括师生对整改效果是否满意等进行评价,将调研工作全面展开,保证上级精神能够与中心工作密切结合,使得所有的党员能够自觉武装头脑,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思想进行实践。第三,基层党组织的合理性需要进行评价,还要对党员发展规范性进行评价,针对党支部的设置需要重点评价其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相关党员是否被完全覆盖,党支部的配备又是否齐全,相关职责是否明确说明,所发展的党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群众口碑如何,同时也要对党员发展年度计划进行评价。第四,在中心工作组织保障功能发挥方面需要进行评价,针对二级单位发展应该提供相应的组织以及队伍评价双带头人制度的落实情况,针对党支部书记对相关重大问题以及决策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价。第五,针对党内组织生活进行评价,查看党组织生活制度是否完善,“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情况,及对党组织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党组织活动形式是否符合新时期发展需求,党员以及领导干部能否发挥带头作用。第六,对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完善情况进行评价,需要对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价,针对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果党员表现优异,是否得到了表扬,一些不合格的党员又是否及时得到了教育和引导。第七,对党员严格履行权利和义务进行评价,针对党员要评价他们是否自觉履行相关义务,对自身的权利是否进行了维护,同时也要评价党组织对党员权益维护机制的有效性评价。第八,针对党员作用发挥平台是否健全进行评价,在具体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对党员分配合理性进行评价,查看党员与群众之间是否联系密切,又或者党员所分配的任务能否胜任,是否为社会工作提供了优质服务。
3.“干部人才工作”的指标
对于政党实力而言,主要指的是建设政党的人力资源实力。对于干部人才工作进行考核时,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干部人才数量。针对干部人才数量进行考核时,应该根据高校二级单位实际情况出发,思政干部人数应该约占师生人数的1%左右,不过,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减。第二,干部人才待遇。对于干部人才待遇而言,主要包括办公条件、配套服务等,评价其是否完善,也要对基本待遇、报酬增加制度进行考核,查看参与下属单位相关决策所拥有的权利。第三,干部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对于干部人才培养工作而言,需要对培训气氛、平台进行评价,引导干部人才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也要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质。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外部评价体系
1.复杂性指标
对于复杂性而言,主要指的是主体自身所呈现的多层次性、多变性特点以及不确定性、多因素性。根据相关《条例》可知,针对高校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明确的任务,不存在多变性,也不存在不确定性,所以,该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多层次性、多因素性。在评价体系中,由于差异化结构的存在,不同的结构也会在不同的层次[4]。由此可知,实施多层次性任务时,需要按照相应的步骤来执行。
就思政工作而言,多层次性体现在先进文化教育方面,师生要认可党的方针、路线以及政策等,在此基础上坚持“四个意识”,使高校在“两个维护”方面具有较强的自觉性。领导群众工作时,多层次性主要体现在工作汇报制度,研究群团组织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机制构建。就多因素性而言,主要指的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对诸多任务进行执行时,从不同的维度来完成。对于思政工作而言,在多因素性方面主要体现在对师生的宣传教育方法,所使用的载体,所取得的效果等等。对于党组织而言,对群众工作进行领导时,多因素性主要体现在对支持群团组织工作机制进行构建相关的途径。
2.成功性指标
在高校,所以开展思政工作,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师生的思政素质,为其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对于党组织而言,对群众工作进行领导时,应该将师生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受到党的氛围的熏陶,共同为中国梦而努力。对于这些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评价时,这两项任务完成情况应该作为中心指标。针对师生思政素质提升进行评价时,相关的指标应该体现在“三全育人”机制,把握学生的信念以及人生理想。对于与行政、群团组织相协调的宣传机制进行构建时,需要在学校思想意识工作上把握主导权,及时消除师生负面情绪,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还要对师生利益的冲突进行妥善处理,避免矛盾进一步扩大。除此之外,为了广大师生能够团结一致,为中国梦而崛起,应该加强共青团建设,对少数民族以及困难师生给予一定的照顾,使其学习、生活能够无后顾之忧,同时,完善师生服务机制等等。
3.可靠性指标
根据以上的组织理论可知,在一些高校,基层组织出现了虚化、弱化以及边缘化等现象,经过评价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可以进一步了解其可靠性,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应用务实有效的相关措施,使得实际问题得以解决与推广。对于可推广性而言,在评价指标方面要具有代表性、检验性以及认同性[5]。对于高校而言,在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进行构建时,代表性可以有效处理思政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也能够让党组织进一步领导群众工作。对于检验性而言,则要结合实际情况,同类问题要具有清晰的思路以及模式等等。对于认同性而言,主要是对相关问题、方案进行有效解决,获得师生的赞同以及大力支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高校要想落实党的精神,需要对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评价体系进行不断建设,立足于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具体情况,在党组织组织力内部评价体系建设时,需要从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指标、党员教育管理以及发展服务的指标、“干部人才工作”的指标着手,在外部评价体系建设时,需要从复杂性指标、成功性指标以及可靠性指标着手,以此促进党组织组织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