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内涵及实现对策研究

2021-01-02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有限公司南京国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陈雨菲

区域治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区域环境环境治理协同

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有限公司,南京国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 陈雨菲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但是在改革开放初期,重工业发展较快,这也造成生态环境被大面积破坏,水源、森林、土地等污染问题严重,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加大对环境管理力度,推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深入落实,建立完善治理系统,让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高效。

一、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现今环境问题对我国发展产生严重危害,环境状况日益严峻,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各种环保力量随之崛起,环境治理逐渐多元化,对生态环境治理模式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采取符合当代特征的环境治理方式。而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模式充分地将这些环境治理力量相结合,以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当前社会各界对环境治理重视程度逐年增加,参与环境治理的意愿不断增强,我国信息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将两者充分结合起来,能够有效提高治理水平。同时,政府相关环保机构应继续发挥引导作用,对各个主体的职能展开监督,让各主体之间能够合理合作[1]。

二、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所具有的内涵以及特征

(一)内涵

所谓区域环境协同治理,主要是指区域范围内的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主体为了维护区域公共利益,通过功能整合,行动协调资源互补,以共同应对与合作共同开展环境治理工作的过程。一般来说区域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省、市、县、镇,其中省级环保部门是管理主体,管理其余三个层次,在环境保护体系当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各个省份之间沟通交流程度较为缺乏,各个省份在处理跨界环境问题时较为困难,无法与相应省份有效合作。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就有效改善了这一问题。在协同治理措施下,各个区域能够合理展开跨界合作,治理方式和治理主体也能够更加协同化。当前我国在开展环境协同治理时,逐渐形成一种以政府环保机构为主体,公众、企业以及相应民间组织机构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模式,各个主体在治理过程中会展开协商、合作,共同实现区域环境治理目的,让环境问题得到高效处理。

(二)特征

自然环境是重要资源,这种资源是公共的,并不会受到行政划分的影响,这也就导致环境污染出现跨区域、整体、连续的特征。我国在发展过程中跨区域环境污染问题层出不穷。例如在今年的3月份“沙尘暴”袭扰了我国10多个省份,北京、吉林、新疆、内蒙古、天津等都先后受到沙尘暴影响。长江与黄河作为我国流域最长河流,其水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着两岸城市,而行政界线划分并不能有效治理这类环境污染问题[2]。并且相邻两个区域还会出现污染转移情况,部分地区因为发展较为缓慢,当地领导为推动经济增长,对环境保护程度缺乏重视,不断引进经济价值较高但又不利于生态保护的企业,虽然一定程度提升了经济,但是对环境也产生了严重污染。当前我国拥有良好信息化水平,交通业也更加发达,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越发频繁。随着经济合作加深,各个地区之间互相依赖程度逐渐增加,原有的行政界线被充分突破,双方通过跨区域间交流、协作得到有效发展,形成互利共赢局面。在面对任务内容较为复杂的区域环境问题上,更要充分突破原有环境区域界线,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共同治理环境问题,构建绿水青山。

区域环境协同治理,不仅可以使不同区域之间充分展开合作,还会使不同主体之间展开合作和沟通。一般情况下各个地区参与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主体有政府部门、民间组织机构、各个企业等。但是我国以往在治理环境中,使用的模式不够合理,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大部分都是由相关政府机构全权解决和处理,企业以及非营利民间组织等主体无法充分参与治理工作当中。而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方式将单一的治理模式打破了,政府机构在区域治理当中仍然具有主导地位,而其他治理主体也能够参与治理当中,各个主体之间可以充分地进行协商,能够使环境污染问题得到科学、合理解决。

三、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工作开展措施和路径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工程开展较为复杂,所涉及到的范围广阔,主体较多,因此,需要制定明确法律、法规来对其进行保障。建立合理法律框架,完善相关法律文件[3]。在遇到区域式的环境治理问题时,各个区域政府机构都会参与到其中。但是各个地区在开展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时能够遵循的法律、法规会存在一定差别,所以要健全相关环境法律,使其成为重要依据,让参与的主体,都明确治理运作内容以及职责内容,使区域环境协调治理措施能够顺利推进和落实。

另外要规划好相应权责。因为区域环境治理措施所涉及的主体以及内容较多,需要从法律、法规当中明确各个参与主体所拥有的权力和义务,同时还要界定和划分各个主体要负责的任务。相关政府环保机构作为主导者,要详细展开规划和界定,让权责充分明确,避免在发生问题时出现相互推诿情况。

(二)平衡参与环保的各个主体之间经济效益

要想使各个主体之间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得到平衡,就需要构建相应的利益分享机制,解决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工作中的问题,使各个区域之间能够共同发展。对于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地区来说,在构建利益分享制时要偏向分享经济效益,将产业结构进行完善和优化,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有效开发资源,让治理工作和经济发展同时进行;对于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地区,就需要着重考虑环保效益,将侧重点转向环境治理,让环保指标得到不断加大,增加其在绩效考核中的比重,让区域环境治理水平得到增强的同时奠定好经济基础。构建完善利益分享机制,既能够使发展缓慢地区经济得到发展,也能改善发达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促使各地合作对环境进行治理。

(三)充分展开交流和合作构建相应信息交流机制

现今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我国各个行业生产和经营当中,并取得相当显著的效果。而区域环境治理具有一定跨区域性,在开展区域环境协同治理过程中,可以构建相应的治理网络,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沟通和交流机制,让上下级政府信息能够得到有效传达。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当前可以充分依托云计算、大数据技术,让沟通和交流机制更加高效,使其具有一定穿透性,并积极主动与各个地区政府进行信息交流,提升交流速度,降低交流成本,准确地掌握各个地区环境状况。使各地政府能够主动将环境情况与中央政府进行汇报和交流,确保环境治理政策能够得到贯彻落实。同时这些环境信息数据可以有效帮助中央政府把握环境情况以及环境治理政策方向,从而制定出更加合理、科学、规范的环境保护政策。

其次,是各个区域同级政府之间的沟通,以及各地政府与居民、相关企业、非营利性民间组织机构之间的沟通。各区域政府因为属于同级,之间是处于一种竞争状态,并且因为各地资源条件、相关考核指标内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有一定区别,造成同级政府之间的利益需求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各不相同。所以,在同级政府之间构建良好沟通渠道,让同级政府矛盾可以有效缩小,从而使其能够充分合作,共同解决区域环境污染问题。另外,各地相关政府部门与群众、企业、非营利民间组织机构的沟通机制需要进行优化和完善。过往主要是由政府机构来处理、通报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在这一机制下,社会群众接受环境信息滞后,造成群众很难充分参与到环境污染问题治理当中。因此,可以在网络中构建一个专用的环境信息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使群众、相关企业以及非营利民间组织机构能够通过信息交流平台随时掌握生态环境信息,并及时将周边环境问题进行反映,把自己建议和方法合理提出,对各种环境治理政策进行监督,提升政策执行效果,增强政府与其他环境治理之间的沟通交流效率,让区域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完善相应评价机制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就致力于发展国民经济,提升国际影响力。经济建设一直都是政府的主要关注内容。在经济建设同时,我国也积极构建各类经济指标,例如:各地区GDP,是中央考核各级政府的重要指标内容。这也就造成各级政府为使当地经济得到充分增长而采取各种手段,对环境重视程度降低,环境也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遭到了牺牲。一直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会议中明确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环境。党和国家也制定出众多生态环境保护策略,逐渐注重对生态环境保护,并提出要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两手抓,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维护好生态环境,建设良好的生态文明。因此,应根据国家制定的政策文件要求来修改和完善各级政府绩效评价体系。虽然GDP指标能够清晰观察到建设水平,但是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和保护工作的考核、评价无法充分使用数字来表示,需要结合环境治理与保护的落实情况,使环境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环境评价体系可以从各个方面入手,例如:当地环境质量、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投入资金状况、对环境污染治理资金投入状况、社会群众对环境治理的满意程度、生态资源使用效率等方面,展开综合评价,确保量化指标合理。同时可将生态环境评价与经济发展评价相结合,将生态环境评价纳入政府施政考核机制当中,定期向社会公布考核、评价情况,从而提升各级政府对生态环境治理力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污染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环境治理已成为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因此需要展开区域环境协作治理,让社会各界、各个地区能够有效合作,共同治理环境,从而使我国可持续生态建设得到推动。

猜你喜欢

区域环境环境治理协同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国家乡村环境治理科技创新联盟
城市水环境治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区域环境生态建设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陕西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显现“叠加”效应
京津冀协同发展
基于企业异地并购视角对税收竞争、区域环境与资本跨区流动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