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发展理念构建广西金融业新发展格局
2021-01-02宋军
宋 军
(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广西 南宁 530028)
“十三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广西金融系统立足习近平总书记“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推动区域金融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金融供给侧改革,主动担当作为,锐意进取,推动广西金融业实现快速发展,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广西金融系统应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广西金融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十三五”时期广西金融业发展成效显著
“十三五”时期,广西金融业着力做大规模、加强服务、深化改革、促进创新、防范风险,推动金融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金融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一是社会融资规模较快增长。2020 年末,广西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7089亿元,是“十二五”末的2.6倍,年均增长20.97%,增量在全国排名第16,排名较2015 年上升7 位。二是金融业增加值稳步提升。2020年末,广西金融业增加值1598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5倍,年均增长7.89%;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7.20%,比“十二五”末提高1.2个百分点,金融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增强。三是存贷款增量创同期历史新高。“十三五”期间,广西存、贷款年均增速分别为8.75%和14.20%,特别是2020 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广西金融系统担当尽责、攻坚克难,加大逆周期调节,带动各项贷款快速增长。截至2020年末,广西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3.47亿元、3.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54%和15.41%,存款和贷款增量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四是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逐步构建。2020年全区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73家,基金管理公司1家,证券分公司30家,期货分公司5家,省级保险主体45 家,多元化、广覆盖的金融组织体系基本构建。2020 年,全区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总额880.79 亿元,同比增长88.45%。广西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734.3亿元,是“十二五”末的近2倍。
(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一是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全力推动银企对接,先后成立“双百双新”产业项目联系机制、金融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服务部和支持糖业高质量发展指挥部。截至2020 年末,广西“双百双新”项目融资余额同比增长98.8%。2019/2020 榨季糖业全产业链融资余额突破700 亿元,有力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二是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实施信贷支持民营小微“百千万”工程和“民微首贷”提升计划,推动设立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持续优化融资环境,积极发展大数据信贷、互联网联合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政采贷”“银税贷”等新模式,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进一步缓解。截至2020 年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5000.18 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36 倍;“十三五”时期,民营小微企业通过债券融资481.88亿元。三是金融助推复工复产显成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先后谋划推出“复工贷”“稳企贷”“桂惠贷”等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稳企业保就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金融政策,贯彻执行总行等五部委金融30条,通过存款准备金政策释放资金313 亿元,用好用足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支持金融机构为6.4万家企业贷款和贴现610 亿元。落实直达实体经济两项货币政策工具,广西法人金融机构办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超过63%,稳居全国前列;2020 年“复工贷”“稳企贷”发放贷款超1 万亿元,惠及市场主体58.6万户;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8%,同比下降55个基点,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159 亿元,企业获得感明显提升。
(三)区域金融改革成果丰硕
一是沿边金融改革获圆满收官。2013 年以来,广西积极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试验区建设五年间,形成了人民币对越南盾银行柜台挂牌的“东兴模式”、田东农村金融改革模式、经常项目跨境外汇资金轧差净额结算、跨境保险业务创新、“保险+期货”综合金融创新、中国—东盟(南宁)货币指数、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互市+金融服务”发展模式等可复制推广经验。二是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2018 年12 月,广西获批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以来,积极推动各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获批中马钦州产业园金融创新试点,包括投融资便利化和跨境资金流动便利化两大类共五项创新试点,其中“跨境人民币双向流动便利化业务”属全国首创。搭建并不断完善边境口岸互市贸易结算互联互通信息平台、银行间区域货币交易系统、区块链跨境融资系统、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与分析系统等,推动数字化在跨境人民币业务中的应用,贸易投资便利化不断增强。截至2020 年末,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量为1556.80亿元,“十三五”时期,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在西部12 个省份和9 个边境省份持续保持第一。三是金融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进展良好。发行全国首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并购票据;依托区块链技术,完成全国首例以人民币结算的民营企业铁矿石交易;搭建多式联运“一单制”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截至2020年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融资余额4307 亿元,比年初增加641 亿元;“三单”融资累计办理236亿元;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项目在银行间市场债券融资余额346 亿元,比年初增加117 亿元。四是金融支持自贸区建设成效显现。推动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外国人才薪酬购付汇便利化等22项全国自贸区金融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在广西自贸试验区落地实施。
(四)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三大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金融助力脱贫攻坚圆满收官,2016年以来,金融机构累计投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4123.35 亿元,支持广西累计实现452万贫困人口、54 个贫困县、5000 个贫困村脱贫摘帽,指导环江县“脱帽”、毛南族整族脱贫经验得到总行推广,获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截至2020年末,广西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165亿元,同比增长28.75%,新增扶贫小额信贷居全国第一。污染防治攻坚战效果显著,确定南宁、柳州、桂林、贺州4 市为自治区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截至2020 年末,绿色贷款余额达2836.87 亿元,比年初增长26.30%。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较大进展,在全国较早成立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广西壮族自治区)并积极发挥作用,推动高风险机构改制化险,辖区金融风险总体平稳。二是金融惠民水平不断提高。“十三五”时期,建成普惠金融服务点3.23万个,具备电商功能的服务点6855 个,支付服务保持111 个县(市、区)和1 万多个行政村全覆盖。信用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全区共有125家机构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征信机构覆盖率近100%,90%的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全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面均接近60%。三是金融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积极推进广西金融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建成全区统一接听的“12363”金融消费权益咨询投诉平台。“十三五”期间累计受理各类咨询、投诉1.9万笔,办结率接近99%。加强协调联动,与自治区商务厅签署合作备忘录,会同公安等治理跨境赌博“资金链”,部署“断卡”行动,与海关等建立打击骗取出口退税协作机制,金融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二、“十四五”时期广西金融业面临的新机遇及挑战
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格局、全球治理体系、世界经济格局都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革。逆全球化思潮的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地缘政治等风险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等导致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经贸规则加快变革,全球产业链进入重构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新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形成。为应对疫情对全球经济金融的负面冲击,全球各国大都出台规模巨大的财政政策和多项宽松的货币政策,量宽政策下全球货币市场呈宽松趋势。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与政策将步入正常化,这些因素都将给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方式由规模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从要素驱动型增长向技术驱动型增长转变。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因素。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我国要素禀赋条件等也发生深刻变化,要素成本低、环境容量大、外需贡献多等传统优势逐渐减弱,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同时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也带来较大冲击,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与此同时,我国正处在新的战略机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超100 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1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超4亿人等带来的巨大消费市场;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化、新基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等带来的庞大投资需求,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些都将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对广西而言,2020 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区经济平稳复苏发展。2020 年广西GDP 同比增长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对外贸易等多项指标实现正增长,彰显了全区经济较强的坚韧性、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但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还存在工业回升慢、重点企业困难、民间投资下降、消费回补动力不足、节能降耗形势严峻、外贸回稳支撑不强、财政减收增支矛盾突出等问题。当前,广西正进入加快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关键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中欧投资协定如期完成,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自贸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等一批国家级开放平台推进建设,为广西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全方位深化开放合作带来重大机遇。“十四五”时期,广西将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持续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进一步发挥“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广西新的发展蓝图,这都将为广西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十四五”广西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是第一推动力,协调是内生特点,绿色是普遍形态,开放是必由之路,共享是根本目的。五大新发展理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成败决定于发展理念。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这对金融业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广西金融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新发展阶段,围绕新发展格局,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金融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以服务创新发展为动力,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服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的,坚定不移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一)坚持创新发展,完善金融支持创新驱动体系
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一是完善科技金融体制机制。针对科技型企业的发展特点,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资金池信贷等业务,合理扩大科技信贷投放规模,拓宽科技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缓解初创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搭建股、贷、债、租、保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科技发展提供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二是大力发展数字金融。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依法合规推进大数据信贷和联合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打造“一行一贷”品牌,升级推广“云义贷”“政采贷”等数字化产品,有效降低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运营成本和准入门槛,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融资便利。探索联盟区块链技术在贸易金融、供应链金融、金融资产交易等金融场景的应用,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三是构建区域金融科技创新监管机制。争取设立广西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将金融科技监管纳入现有的金融风险评估体系,落实功能监管。进一步提升金融风险技防能力,开展监管科技(Regtech)应用研究与实践,引导金融机构运用新技术提升业务合规水平。加强监管规则数字化研究应用,加快建设统一的数字化监管报告平台,建立并完善数字化监管规则库,试点开展基于数字探针的金融风险准实时监测,增强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
(二)坚持协调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与实体经济循环通畅,实体经济才能生机蓬勃。一是加大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支持力度。积极参与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为广西扩大开放提供金融支持。优化金融资源空间配置,重点加强对西部陆海新通道、自贸区的金融支持,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加强对粤港澳大湾区、北钦防一体化、强首府战略、珠江—西江经济带、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左右江革命老区等的金融支持,加快推动全区经济协调发展。二是落实落细金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围绕中央、自治区重大战略部署,聚焦“十四五”时期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金融供给。聚焦广西工业振兴计划,重点支持纳入自治区“千企技改”“双百双新”“百亿强企”“千亿跨越”的工业制造业企业。创新投贷联动模式,扩大工业制造业仪器设备、成品、半成品质押融资。三是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推广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扩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仓单、订单等为核心的线上供应链融资。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用好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培育特色供应链融资产品,积极打造“线上+线下”全方位的供应链融资服务体系,强化银企对接和金融产品创新,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
(三)坚持绿色发展,助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
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是健全绿色标准体系。结合广西经济和产业发展特色,突出碳减排理念,制定一套统一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项目和绿色企业认定标准,并推动广西与东盟国家绿色标准、可持续金融标准互认。运用科技手段搭建开放式的绿色信息管理综合平台,为绿色企业、项目认证、项目对接、技术合作、产品开发、政策宣介和专业咨询提供全面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低碳项目、绿色转型项目支持力度。二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着力降低企业绿色项目资金成本。推动制定绿色信贷贴息和风险补偿、绿色债券贴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保费奖补等政策实施细则,探索将绿色贷款纳入“桂惠贷”等支持范围。持续按季开展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央行评级;推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对金融机构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提升金融机构环境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三是鼓励产品和服务创新。扩大绿色贷款、绿色保险、绿色金融债等规模;推动设立自治区绿色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投资,推动绿色产业发展。重点推进机械制造、化工、制糖等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升级,推动新一代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绿色产业加快发展;推动发行绿色企业债、绿色公司债及绿色中期票据等;探索开展碳金融业务;不断完善绿色金融组织体系,提高绿色专营机构数量。
(四)坚持开放发展,服务广西对外开放新格局
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金融业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重点推进面向东盟的人民币国际化使用。以边贸跨境人民币使用为窗口,逐步推动面向东盟的人民币国际化使用。重点推动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发挥铁矿石贸易人民币结算示范效应,扩大人民币在大宗商品、对外承包工程等重点领域的使用。积极推动毗邻国家人民币使用限制问题,争取央行数字人民币在广西边贸等领域先行先试,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增添动力。二是持续深化跨境金融创新。重点做大做强中马钦州产业园金融创新试点,积极争取扩大试点范围。支撑银行创新面向东盟市场、适应实需要求的外汇衍生品,便利东盟机构参与在岸市场,满足多样化汇率避险需求。争取开展跨境投融资高水平对外开放试点,争取获批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实现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业务落地,拓宽境内投资者投资渠道,吸引高质量的境外资本。积极推进东盟国家外币现钞跨境调运业务,扩大跨境调钞参与主体,完善区域性的东盟国家外币调钞体系。三是强化金融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重点加大对陆海新通道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完善多式联运“一单制”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大力发展航运金融,做大运单、仓单、提单“三单”融资,在货物流聚集的同时促进资金流集聚,打造金融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更多品牌。四是加快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高质量建设。结合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进程,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构建诚信企业更加便利、业务报告更加便捷、账户使用更加自主、资金管理更加高效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企业跨境投融资规模及外汇市场开放达到新的高度,不断提升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服务竞争力,有效支持广西对外开放。
(五)坚持共享发展,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普惠金融是共享理念、服务人民共同富裕的切实体现,是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特征。一是做好金融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接续。实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富桂”工程,鼓励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券,丰富乡村振兴领域信贷资金来源。推动金融机构下沉营业网点,提升客户体验。加快“田东模式”升级推广,加强综合金融服务点建设,拓展农户信用信息应用范围。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村级集体经济融资。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投入,助推城乡融合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二是提升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完善金融扶持民营、小微企业的体制机制,增强金融供给能力。落实授信尽职免责制度,适当提升对民营、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实行“一企一策”策略,丰富民营、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体系,研发不同期限、不同抵质押条件的信贷产品,提高服务精准度,切实提高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的比率,解决链条长、手续费多等问题。深入推广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打造全流程、高效率的线上融资模式。三是拓宽弱势群体金融服务覆盖面。加快国家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落地,推动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增量,引导逐步实现线上申请,盘活自治区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加大对农村创业妇女、返乡创业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农村自主创业农民、转业军人、城镇失业创业人员、残疾人和零就业家庭成员等群体创业就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探索以数字普惠金融等方式提升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可获得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