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发展研究
2021-01-02曾慕李
曾慕李
(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广西 南宁 530028)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一)引言
我国是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全球大宗商品消费量中的占比接近两成,原油、铁矿石、大豆等多个品种的进口量位居世界首位,对原油、铁矿石、大豆和天然橡胶的外贸依存度分别已达到80%、60%、60%和50%。从数量上看,我国在大宗商品国际市场已占有较高的席位,但由于我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均为刚性,且相对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大宗商品期货交易所发展缓慢,尚未具备竞争力较强的期货交易所,对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的影响力较小,大宗商品交易中极少采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与其在大宗商品市场上的地位不相匹配。从美元等主要货币国际化进程看,大宗商品在美元国际化进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话语权较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人民币国际货币职能特别是计价职能的提升,如何发挥我国在大宗商品市场中的优势,推动实现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通过大宗商品提升人民币的计价货币职能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不少学者认为推动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对人民币国际化意义重大。连平和胡亚楠(2019)指出人民币要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提升人民币的计价货币和储备货币功能非常关键,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是提升人民币计价和储备功能的重要抓手。赵庆明和鲍思晨(2017)认为货币在大宗商品定价权的表现,是衡量一种货币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准。部分学者认为发展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是推动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关键。巴曙松和王珂(2020)指出要加快建设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发展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心,打造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期货品牌,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期货产品上市机制。谭小芬和王睿贤(2020)认为目前大宗商品价格大多由衍生品进行定价,完善人民币计价的期货交易品种有助于增强人民币的计价功能。
部分学者对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路径进行研究。李晓波和何康(2018)认为以大宗商品交易为突破口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要遵循扩大结算规模、提升计价功能以及增强持有意愿这一路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宋玮(2013)建议可从两个途径来推动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进口方面,要将推进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与我国的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和国际援助等相结合,提升谈判话语权,加强与非洲、中东等重点援助地区的大宗商品出口国沟通,推动在能源、矿产、粮食等大宗商品的交易中实现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出口方面,要发挥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国的优势地位,且稀土国际定价权还未被美元掌控,可以将稀土作为突破口推动出口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
综合来看,大宗商品对提升人民币计价货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已是各方共识,但现有文献鲜有对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的意义和可行性进行研究,系统性地提出推动人民币大宗商品计价结算建议也比较少。本文在借鉴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的现状,分析推进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和可行性,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推动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的政策建议。
二、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的现状
(一)进口铁矿石已实现人民币跨境结算
2020年1月,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与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顺利完成首单金额约3.3亿元的人民币跨境结算;4 月,与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完成首单金额近1 亿元的进口铁矿石人民币跨境结算;5 月,中国宝武下属宝钢股份与澳大利亚力拓集团利用区块链技术,完成首单金额逾1亿元的人民币跨境结算。至此,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与全球三大铁矿石供应商都开展进口铁矿石人民币跨境结算。随着交易流程和相关金融配套服务的日益完善,进口铁矿石人民币跨境结算已由点到面铺开,开始从试单向一定数量的常态化结算过渡。进口铁矿石实现人民币结算,标志着我国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取得新突破,也为推动其他大宗商品实现人民币计价结算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二)大宗商品期货逐步以人民币进行定价
2018年3月,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原油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交易;5 月,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货正式引入境外交易者;11月,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精对苯二甲酸期货正式引入境外交易者。2019 年8 月,橡胶期货正式引入境外交易者。大宗商品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可以推动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成为全球参与者共同交易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价格,有利于培育形成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定价中心,为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奠定基础。
总体来看,我国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正处于起步阶段,虽然部分进口铁矿石大宗商品已使用人民币结算,但是合同仍采用美元等国际货币计价,目前极少有采用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在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建设方面,虽然近几年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原油、橡胶等期货已逐步引入境外参与者,交易量也不断增加,但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宗商品期货交易价格,对国际大宗商品定价议价权的影响力仍较小。
三、推动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人民币的计价货币功能,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货币国际化通常按照“结算货币—计价货币—储备货币”的顺序推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依托大宗商品交易推动本国货币成为国际计价结算货币,是常用的货币国际化方法。如在美元国际化进程中,石油美元大宗商品计价起到关键作用。推动人民币成为大宗商品计价货币不仅能够促进市场主体将人民币作为支付手段持有,也能够促进将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作为避险工具持有,将大幅提升人民币的计价货币功能,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二)有利于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的使用,促进贸易便利化
虽然近年来人民币国际使用成效显著,人民币已连续9年成为我国第二大跨境结算货币,但是人民币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使用占比仍然偏低,如2019年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4.2 万亿元,仅占同期海关进出口总额的13.4%,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仍主要使用美元等外币计价结算。推进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是扩大人民币在进出口贸易中使用的重要途径,将大幅提升人民币在进出口贸易结算中的占比,促进贸易便利化。
(三)有利于企业降低汇兑成本,规避汇率风险
大宗商品采用外币计价结算,我国企业在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中,不仅面临价格风险,而且还要面临较大的汇率变动风险和汇兑成本,提高大宗商品的进口成本,影响企业的收益。推动大宗商品交易逐步实现人民币计价结算,国内企业可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且无需办理结售汇,可以减少外汇衍生品和双重外汇交易成本,有效降低经营成本。
(四)有利于减少对美元支付结算体系的依赖,降低美国金融制裁的影响
金融制裁已成为美国对外经济交往的重要手段,美国依托美元霸权地位和发达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将被制裁对象从美元支付结算体系中剔除。由于美元支付结算体系是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核心体系,一旦受到制裁,就相当于与美元支付结算体系相隔离,无法进行涉及美元支付清算的绝大部分国际贸易与投资。目前我国涉外经济中仍以美元结算为主,如受到美国金融制裁将会对贸易投资产生重大影响。推动大宗商品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有利于扩大人民币在涉外经济中的使用,可降低对美元和美元支付体系的依赖,降低美国实施金融制裁的影响。
四、推动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可行性分析
(一)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大宗商品的主要进出口国,为推动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提供坚实的基础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目前我国是全球大宗商品最大的进口国和消费国,同时也是稀土等战略性原材料的出口大国。据相关统计,2017 年我国15 种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额约占世界各国同类大宗商品进口总额的22%。我国在大宗商品市场的优势地位为推动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可依托我国在大宗商品市场的优势,逐步提升大宗商品计价结算中的话语权,推动实现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
(二)人民币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为推动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提供保障
随着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深入推进,人民币国际地位显著提升。2016 年10 月,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这是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19 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19.67万亿元,同比增长24.1%,连续9 年成为我国第二大收支货币。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2019年11月,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在国际支付货币中的份额为1.93%。人民币储备货币功能日益显现,据公开资料显示,已有超过70 个国家和地区央行将人民币纳入官方外汇储备;2020年一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2.02%,创历史新高。随着人民币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人民币国际认可和接受程度不断提高,为推动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提供保障。
(三)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期货交易所快速发展,为推动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提供机遇
美元成为国际主要大宗商品计价货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快速发展并迅速占据国际主导地位。目前,美国的期货交易所几乎垄断除了伦敦金属交易所期铜外的其他大宗商品定价权,大宗商品期货美元定价为美元成为主要大宗商品的计价结算货币发挥积极作用。随着我国期货市场发展,人民币计价在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中的影响力逐步提升,如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的白银、黄金、铜等期货已跻身全球期货交易前列,尤其是沪铜,其交易量仅次于伦铜,无论是对于期铜还是现货铜的交易定价,都具有重要影响力。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期货交易所迅速发展,将加快推进大宗商品人民币定价的步伐,为推动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提供良好机遇。
五、对策建议
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是提升人民币计价货币功能的有效途径,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应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优势地位,做好顶层设计,多管齐下,稳步推进大宗商品领域的人民币计价结算。
(一)依托我国在大宗商品市场的优势地位,提升人民币计价结算话语权
一是推动主要大宗商品出口向高端产业链发展。目前,我国主要大宗商品出口,如稀土等,仍处于产业链底端,竞争力较弱,整体议价能力不强。大力推动大宗商品出口生产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加大对生产和相关工艺的科研经费投入,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向高端产业链延伸,从成本竞争转向质量技术、品牌服务竞争。二是建立行业联盟组织,提高整体议价话语权。鼓励大宗商品主要进出口企业加强沟通合作,建立行业联盟组织,形成抱团力量,由行业联盟组织与境外进出口商进行议价谈判,增加谈判中的话语权,将数量优势转化为定价优势,形成影响大宗商品计价结算的力量。三是鼓励境内企业投资参股境外主要大宗商品供货企业。鼓励现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企业开展海外并购、重组,参股海外大宗商品供货企业,参与大宗商品供货商的经营、决策,推动供货商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
(二)大力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
一是推动消除人民币在境外使用障碍。目前人民币在越南、缅甸等国家使用仍存在一定的限制,应加强与相关国家的货币合作,适时签订双边本币结算协议,从法律层面消除人民币使用障碍,为境外主体开展人民币业务提供法律支持。二是大力推进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积极引导人民币结算量较大的国家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鼓励当地银行机构创新和丰富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满足市场主体对人民币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提升人民币资产影响力,吸引当地市场主体持有人民币资产。三是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更多国家设立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优化人民币清算路径安排,提高人民币清算效率,便利市场主体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交易;开展技术援助,帮助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支付清算系统,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发展,为畅通人民币结算渠道夯实基础。
(三)大力发展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提升人民币计价大宗商品期货的影响力
目前,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主要有两种模式,其中,对于有成熟的期货产品和发达期货市场的大宗商品来说,其定价基本上都是以大宗商品期货为基准加一定升贴水的定价方式。因此,发展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形成有影响力的人民币计价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对推动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加强大宗商品国际交易平台建设,完善现货、期货、期权、远期、掉期交易的市场功能,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二是借鉴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的模式,支持境外投资者通过香港市场投资境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实现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与内地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互联互通,扩大国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影响力。三是加快推进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加快推进国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人民币计价商品合约的国际化交易进程,逐步增加引入境外投资者的产品数量,扩大交易规模,助力提升人民币计价结算大宗商品在期货市场上的国际影响力。四是完善大宗商品领域配套金融服务。推动商业银行深化与商品期货交易所业务合作,加大对大宗商品期货领域的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为境外投资者量身定做人民币计价大宗商品标的,提供集开户、兑换、结算、融资、理财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
(四)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便利境外投资者开展人民币投资
一是进一步推动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支持银行创新人民币金融产品,提高全流程交易的银行服务水平,有序引导境外大宗商品出口商将持有的人民币货款投资于我国金融市场,实现人民币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其接受和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意愿。二是积极引导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不断丰富离岸市场人民币金融产品,提高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活跃离岸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便利境外大宗商品出口商投资人民币金融产品,为境外大宗商品出口商在离岸市场持有、交易人民币金融资产提供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