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理念下雄安新区失地人群再就业途径研究*

2021-01-02杨丽杨柳王秀文

区域治理 2021年33期
关键词:失地用工新区

杨丽,杨柳,王秀文

1.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2.石家庄市新华区西苑小学田家庄校区

雄安新区是2017年4月1日设立的国家级新区,位于河北省境内,范围包括雄县、容城、安新3个县及周边部分区域。雄安新区常住人口104.71万人,农业人口约60万人。[1]在现有的政策体制下,农民的就业、权利、地位等都依附于土地,土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失去土地其生存和发展都将受到制约。就业是民生的根本,失地人群只有通过再就业,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基本保障。[1-3]

一、雄安新区失地人群再就业的意义

雄安新区的发展定位不仅仅是“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它更重要的角色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下,在解决失地人群就业问题方面,雄安新区存在较大难度与挑战。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农民失去土地也就没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帮助失地人群进行身份转换,促成他们再就业,不仅有利于雄安新区的发展与稳定,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河北省的经济增长,同时也为其他国家级新区在解决失地人群再就业方面提供借鉴和经验。

二、影响雄安新区失地人群再就业的因素

(一)失地人群年龄老化

随着农村居民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务农人群中年轻人所占比重在不断下降,雄安新区也不例外。因此雄安新区失地人群的老龄化比较严重,而大多数用工单位对员工年龄又有着严格的要求,一般企业都需要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职工,因此很多老龄化人群无法通过参与职业培训及转换获得就业机会,再就业比较困难。

(二)失地人群文化水平低

失地人群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调查结果显示,具有中等职业教育学历的仅占10%左右,初中文化水平的约20%,其余均为小学学历。现如今,随着新兴企业不断崛起,企业员工的工作内容更专业、更丰富,高端岗位对于员工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失地人群的自身条件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在应聘之初就被拒之门外。在雄安人才招聘会中出现大量劳动力供需不匹配的现象,比如,在招聘家政、零售、餐饮、保安、保洁等对技能要求相对较低的单位摊位前,应聘者颇多;而互联网、广告设计、数字影视、电子商务等单位则人员稀少,新兴产业更是少有人问津。[4]

(三)再就业的薪酬期望值高

雄安新区从事体力劳动的失地人群较为广泛,例如农民、私营企业工人、个体经营者等。普遍存在的蔬菜种植、牲畜养殖、毛绒玩具加工等工作对劳动者的学历和技能要求都不高,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能够获得不菲的收入。因此,在失业前,他们的收入颇丰,当他们再就业时对薪酬待遇就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能够获得近乎相等的劳动报酬。

(四)劳动力市场对接效率低

调查资料显示,雄安新区原有产业包括制鞋、服装生产、毛绒玩具加工、箱包制作、塑料制品生产、蔬菜种植、牲畜养殖等。雄安新区为了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建设中倡导发展高端、绿色、创新产业,这与原有产业结构相差较大,原有产业在转型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陷入了瓶颈期。[3]传统产业中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被迫大幅缩减,产生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而且被迫失业的这些人群原有的劳动技能又无法直接对接企业转型后的岗位,再就业存在一定的困难。部分人员通过教育机构的培训掌握了插花、育婴、面点等技能,但是就业岗位有限,大部分人还是处于失业状态。

三、雄安新区失地人群再就业的途径

(一)完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精准再就业培训

根据失地人群年龄、学历、经历、工作需求等情况,结合各用工单位的岗位要求,制定再就业培训的内容,组织既适合失地人群自身条件又匹配用人单位需求的专业化培训。[5]比如,针对再学习能力比较低的人群主要开展以实操服务为主的低层次培训,通过短期培训,学员能够实现操作、服务、种植、园林维护等简单劳作,直接参与到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对有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或自主创业经历的人群,主要结合雄安新区的新发展理念开展创新创业培训,普及创新创业知识,增强创业技能。[6]

开展对接用工单位的精准再就业培训需要选拔有实力的教育机构。当前,雄安新区职业培训机构数量不多,容城、雄县、安新每个县只有1所职业高中,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因此,可以选择信誉度好、资金雄厚、服务能力强、专业化水平高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为再就业培训服务的主体。加强培训机构与用工单位的合作,共同搭建好职业培训平台,全力开展精准再就业培训,加速失地人群的再就业进程。

(二)加快建立劳动就业平台,依照需求对接在区用人单位

随着雄安新区入住单位不断增加,用人需求量也在逐步加大。居民安置区、学校、绿博园、郊野公园等的交付使用也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尤其是物业、司机、维修、保洁、园林维护等人员。无论是原有企业还是外来企业,提供的大多是以本地区为主的就业岗位。组织现场招聘会、依靠原有的微信群、公众号发布招工信息已不能满足用工单位和求职者的需求。为全面覆盖和精准对接,可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服务于用工单位及求职者劳动者的信息化平台,方便用工单位快捷发布用工信息,失地人群第一时间获取招聘信息,实现招聘、应聘的全流程工作,提供高质量精准就业服务。[4,6]快速而有效地帮助失地人群再就业,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稳定当地社会经济,助力雄安新区高质量建设和发展。

(三)鼓励失地人群自主创业,促进再就业

在雄安新区进行走访、调查发现,失地人群中约有20%的人员从事过服装、毛绒玩具、箱包等个体经营活动,这些人群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创业经验,而且还具有超强的自主创业能力。新区政府可以借鉴国家、省、市在就业与创业方面的做法,结合雄安新区的现状,在资金、税收方面给予这些人群相应的扶持政策,组织更多的有创业意愿的人员参加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鼓励这一群体继续发展、壮大,以创业带动就业,帮助更多的失地人员实现再就业。[5]此外,可以通过引进年轻的高学历人才来增强自主创业人群的活力。大学生通过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创业方面有独特的想法和见解,能够提供合乎新区建设发展的优秀创业项目。大学生与失地人群中的自主创业者强强联合能够进一步提高自主创业人群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水平。

(四)发展特色农业,延长产业链

农业在雄安新区有着悠久的传统和深厚的基础。农业在农村经济中所占比重大,从业人数众多。在“互联网+”的技术环境下,在新发展理念下,失地人群通过相关技术知识培训,掌握新品种的种养技能、先进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技术等,就近承包土地,开展符合新区发展的特色农业种植、牲畜养殖等。同时学习利用电商平台、自媒体、旅游品牌推广等途径销售独具新区特色的农产品,比如咸鸭蛋、松花蛋、荷叶茶、绿芦笋等,也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对初级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3-4]而芦苇凉席、芦苇工艺品、黑陶等当地特有的手工制品,则可以和特色家庭旅游业相结合,在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助力了雄安的绿色发展。[4]

(五)依托新区资源,壮大旅游业

雄安新区不仅有便捷的交通,还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比如,“华北明珠”白洋淀、燕南长城遗址、宋辽边关地道、南阳遗址以及众多温泉等,优美的生态环境与深厚的历史文化相结合,是旅游业发展的沃土。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是雄安新区的发展理念,作为一座融合高科技的现代化智慧城市,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安新区建设了绿博园、雄安郊野公园、悦容公园等生态公园,打造绿廊、水系、城市等相融合的和谐景观,构建绿色生态的旅游方式。[7]旅游形象是一座城市的重要“名片”,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除了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还需要优秀的旅游职员。新区可抓住当前发展机遇,培养生态文化旅游专业人才,壮大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加强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旅游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旅游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实现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8]

四、结论

雄安新区是河北省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下,新区面临快速发展要求,失地人群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雄安新区的发展与稳定,也影响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扶持和帮助下,通过职业培训、自主创业等帮助失地人群进行职业转换,促成他们再就业,提高新区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助力于雄安新区的建设和发展。

猜你喜欢

失地用工新区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企业诚信用工问题的现状及探讨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如何防范村级用工管理的新风险
10kV线路单相失地故障处理浅谈
填海围垦下湿地变“失地”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立足可持续发展寻求失地农村经济新出路
宁波三门湾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