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竞争中性视角的国企三项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2021-01-02马伟军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19期
关键词:中性竞争力人力

马伟军

(国家管网西部管道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国有企业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变化,总结竞争中性的相关内容。但是,在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着高层管理者行政化任免以及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处理,将影响国有企业三项制度的改革效果,阻碍国有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因此,在竞争中性视角下,国有企业管理者要认识到三项制度改革的内容,结合企业的运行特点,优化制度改革及整合策略,稳步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国有企业经济运行后及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竞争中性原则及三项制度改革

1.竞争中性原则

竞争中性原则主要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经济主体没有享受过度的竞争优势及劣势竞争的状态。对于竞争中性而言,作为当前市场环境下不可缺少的条件,可以帮助企业在这种环境下享受客观的市场需求,而且也可以实现技术的进步,为企业投资方向的确定及投资规模的设定提供参考。

2.三项制度改革

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背景下,出现了组织结构不专注、管理不转型等问题,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无法满足国有企业的现代化发展需求。三项制度改革可以帮助国有企业及时调整运行模式,通过市场运行情况的分析、岗位职能的强调等,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需求,设置完善性的制度改革方案。帮助国有企业建立薪酬与效益挂钩、责任与担当融合的运行模式,逐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经济运行及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的症结

1.行政化任免问题

根据国有企业的发展特点,国有企业在发展中,通过经理层职权、全责等职能的协调,可以对企业的运行结构进行调整,稳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的经济运行及持续发展提供帮助。但是,在部分国有企业发展中,受到传统制度改革体系的限制,国有企业中的经营管理层存在着任免问题。如,中央到地方人事的任免文件中,国有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等会按照公务员的任免职能执行相关工作,导致国有企业中的法人治理结构形同虚设,出现了权利及责任不对等的问题。而且,在部分国有企业的发展中,上级部门对高层管理者的考核以年度为单位,导致管理者在决策时缺少一定的创新性,在实际发展中只顾企业眼前的利益,最终降低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通过对国有企业运行及发展状况的分析,存在着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首先,在市场竞争背景下,部分国有企业的三项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实际的运行及发展中具有用人自主权,其劳动用工也实现了市场化及规范化的运行模式。但是,在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仍然受到战略性缺乏、注重短期目标的限制,导致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相对滞后。无法充分发挥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势,给人才的管理以及人才创新能力的提升带来限制。其次,部分国有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及重视程度不足,在制度及标准建立中缺少企业特色,无法灵活地运用企业资源管理模式。导致企业劳动生活生产力较低,长期发展中会增加企业的劳动成本,给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限制。

3.考核评价管理问题

结合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的基本现状,由于用人制度逐步完善,国有企业中的人才选拔以及人才聘用呈现出科学化的状态,在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实现了干部队伍活动的稳步创新。但是,在实际的考核评价及管理中,受到管理制度的限制,部分国有企业中的历史遗漏问题没有解决。同时受到健全性制度以及人才聘用的限制,无法创新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考核评价方案,最终影响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评价效果。因此,在国有企业运行及经济发展背景下,国有企业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需要认识到考核评价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国有企业三项制度的改革完善,细化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稳步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实现竞争中性视角下国有企业稳步发展的价值。

三、基于竞争中性视角的国企三项制度改革优化措施探析

1.细化国有企业劳动管理制度

根据国有企业的运行及发展特点,为了更好地顺应竞争中性的基本需求,国有企业管理者要转变以往的劳动管理模式,根据国有企业的运行特点,设置完善性的三项制度改革方案。一般情况下,在劳动管理制度改革及完善中需要做到:第一,约束政府部门对国有企业经济性减员问题的干预,提高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在实际的运行及发展中,应该结合市场经济的运行特点以及行业的发展现状,根据国有企业的运行特点,充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般情况下,国有企业在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可以允许企业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缩减经营规模,并在根源上确定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价值。通过国有资本报税增值责任的确定以及利税实现方案的整合,提高就业保障义务,为国有企业的运行及经济发展提供参考;第二,国有企业在减员活动中,一定要按照政府的政策补贴灵活设置劳动投入方案,通过企业公开信息制度的建立避免补偿不到位的问题。设置专业化的人力资源审核方案,加强企业经营成本及核算效益,满足企业的经济运行及持续发展需求。

2.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结合企业的运行状况,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完善中应该做到:第一,国有企业管理者要积极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通过高管人员选拔制度的确定,逐步消除高管人员的行政级别。并通过与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合作,帮助国有企业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整合办法,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及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第二,国有企业在实际的运行中,为了充分发挥竞争中性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企业管理者要结合企业的经营状况,对管理人员的行政职能进行分析。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化以及政策改革方案的推进等,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经济运行及稳步发展的目的。第三,在国有企业运行及持续发展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要掌握人员市场化的聘用方案。通过实践经验的总结以及经营目标的确定,完善企业人员契约化的管理方案,稳步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3.设置国有企业分配管理制度

通过对国有企业运行模式的分析,在企业分配管理制度调整中,国有企业管理者要转变以往的职能,通过企业分布管理制度的确定,稳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在国有企业运行中,国有企业要逐步扩大市场经营范围。通过企业整体资源的利用,积极推动企业技术的创新,为国有企业的制度完善以及人力资源的调整提供参考,使国有企业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其次,在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协调中,要落实进度管理制度,通过企业劳动报酬以及劳动生产效率的分析,建立信息公开管理制度,并保证决策信息的透明性;最后,针对行政任命以及市场聘用的经营者,管理者要结合薪酬制度的基本特点,对行政任命的薪酬管理机制进行调整,发挥企业在市场经营决策的自主权。

四、结语

在国有企业运行及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国有企业管理者应该结合行业的运行特点,掌握竞争中性的优势。通过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三项制度的确定,规范国有企业的运行模式,为国有企业的稳步运行及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通常情况下,国有企业管理者要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通过劳动管理制度的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调整,以及分配制度的设定,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逐步提升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中性竞争力人力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画质还原更趋中性 Vsee UH600 4K高清播放机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EUREKA EFFECT?2017引领女装新中性风潮
高桥爱中性风格小配饰让自然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