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氢汽车”的法律政策问题研究
——以安全监管为视角

2021-01-02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卢学楷

区域治理 2021年42期
关键词:国家标准氢气燃料电池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 卢学楷

一、氢汽车安全监管的法律政策分析

2016年,我国氢能产业进入推广阶段。从出台的政策内容可知,我国将氢能发展分为近期、中期及远期三个阶段[1],氢汽车要想谋求长远发展,安全监管是对其最大的保障。法律政策是依托,是对产业的良性引导,若是脱离法律层面的监管,一个产业必定不会拥有光明的未来。针对氢汽车的安全监管,我国主要分为三个层面,一是通过国家标准划定基础安全红线;二是通过地方自主,由氢汽车发展快且经验充足的地方政府,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其地方安全标准;三是通过行业自主,制定行业标准或指南。总而言之就是国家标准是基础,地方标准是细化与落实,行业标准是补充,通过这样一个层层推进的模式来进行安全规制。

在国家标准方面,最重要的是三个标准,分别是《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示范运行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技术规范》《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示范运行配套设施规范》。首先优点之处在于,对氢汽车安全方面具体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列举,如整车安全要求、用电要求、氢气储存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基本涵盖了氢汽车需要注意的部位。美中不足在于,因为是国家层面的基础标准,虽然力求要详略得当,但在有些地方仍稍显笼统,不具备具体操作方向与流程。由此会导致在存储或添加氢气过程中,发生工作人员的失误操作,最终酿成事故[2]。并且在国家标准规定中,仅仅规定运行人员需要接受相关安全培训,没有规定定期的考核流程和通过标准,从这点来看,国家标准在有些举足轻重的方面仍显欠缺,应在重要环节上规定得详细和充实,增强实际操作性。

在地方标准方面,以《山东省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运行规范》和《苏州市加氢站和氢燃料汽车安全管理暂行规定》为例进行分析,前者的创新点在于,规定了检查与维修保养体系。在检查方面,形成了日检、周检、月检为重要步骤的安全防范措施,并且不同时间的检查项目并不相同,检查内容科学得当,具有十分良好的危险预防功能,做到了责任落实制度,规定每次检查都要有检查人员署名,强化工作态度,杜绝遗漏检查。缺点在于,对国家层面规定不够详实的方面没有具体细化,稍显遗憾。而苏州方面可取之处在于分工得当,在事故调查、消防检验、运输许可、安全监督与管理等方面都明确规定了具体部门进行负责,这样极大地提高了流程效率和安全系数,从多方面为其发展保驾护航。其次对监督考核制度和人员教育培训考核制度,进行了规定,对国标欠缺的地方起到了补充作用。整体来说苏州的安全管理规定,并无明显缺漏,值得其余地方进行借鉴和学习。

在行业指南方面,选取《氢燃料电池汽车安全指南》(2019版)进行分析。这份安全指南是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协同中汽燃料电池分会进行编制,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国家能源局电力司、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财政部经济建设司指导编制。这份指南有知名高校和企业的参与,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不仅系统地梳理了氢汽车所潜在的安全风险,并提出了切实可靠的解决建议和措施,为极大程度地提高氢汽车安全周期贡献了不小的力量。不足之处在于其中提及的有些亮眼的应急管理措施和安全考核标准没有在实际中得到采纳和适用,主要是在政策制定时,没有对指南安全保障的核心要素进行吸收和归纳。归结原因或许是没有更多强有力的国家部门为其背书,多是依靠行业内的自主能动性,没有最大程度发挥指南中那些科学策略与设计。

二、氢汽车安全监管存在的法律政策问题

(一)国家标准不全面

在氢汽车安全方面,由于氢气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与扩散性,与外界环境进行接触易发生危险。氢气点燃后,剧烈的燃烧可能引起爆燃,爆燃过程中,火焰的不断加速形成爆轰,引起的超压可能带来比氢气燃烧本身更大的危害[3]。所以在使用氢气的过程中需要提供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因此在进行安全规制时首要需要防范的就是储氢罐压力失衡与氢气泄露等基础安全因素。国标在这些基础方面规定了完整的保障体系,不仅对整车一体化设计有要求,并且规定氢汽车必须至少带有一个氢气浓度的检测装置,便于实时监控车辆情况,对氢气的泄露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杜绝氢气泄露是一辆氢汽车能够正常投入使用的刚性标准,国标为此投入大量的笔墨也无可厚非,不过这样就会导致对其他涉及安全隐患的方面顾之不及。毕竟氢汽车在运行中牵扯到的实际影响因素甚多,例如氢气具有不稳定性,在燃料加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应明确规定。此外除了碰撞危险不能较好地提前预防外,完善的提前检测维修措施也是安全的重要保障,但现行国标中未给出强制检测的项目清单,而多是偏重于技术性标准。一个行业的安全监管必须要从多方面进行规制,不能太集中于一个方面而丧失了均衡提升的机会。

(二)地方标准出台慢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明确发展氢能源,加快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我国各地为促进氢能源的发展,都随之印发了相应的扶持办法或行动方案。例如《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指出在2025年建成加氢站50座,《宁波市加快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表明到2025年力争建成加氢站20-25座,氢汽车突破1500辆,《河北省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提出2025年累计建成加氢站50座,氢汽车规模达到1万辆。

虽然从这些规划看出各地明确提出要大力支持氢汽车发展,但是这些规划都基本集中于技术突破、多元应用、区域合作等方面,而有关于提高氢汽车适用安全,打造统一安全监管体系,有效规避氢汽车运行风险等方面却并未提及。这就导致各地集中心思去扩宽氢汽车使用场景,增加氢汽车数量,目的是迅速达到一个美观的数据指标。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安全监管的不甚重视,这不利于氢汽车的长远发展,若是安全监管措施未跟上,发展得越快带来的安全隐患就越严重,就越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经济损失。时至今年9月,已经单独出台了较为规范的地方氢汽车安全运行标准的省市,仅有山东省的《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运行规范》与苏州市的《加氢站和氢燃料电池安全管理暂行规定》,而其余大部分省市仍在极力追求产业促进政策的发布,迟迟没有出台相应的安全监管规定,而仅靠不够详细的国标是远远不够的。

(三)行业指南未落实

氢汽车正处于市场成长的关键阶段,必须把安全作为其关键指标,如何提高氢汽车的安全性能应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氢燃料电池汽车安全指南》(2019版)不仅对指导全行业全面提高氢汽车的安全周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还能有序引导氢汽车由导入期过渡到成长期,为氢汽车如何健康安全地发展绘制了具体蓝图。

然而这样一份由行业协会牵头,聚集了行业专家智慧与经验的安全标准行业指南,却未真正地得到采纳与落实,没有实现指南编纂的初衷,即在参考现有的国际国内标准基础上,辅以行业一线经验,从而梳理出科学化的安全技术标准,最终能够为企业人员提供生产安全标准,为服务保障人员提供技术安全标准,为广大消费者提供通识化的安全使用标准。一份现存的极为成熟的安全指南未得到采纳是令人十分惋惜的事情,正如前文提及的如何在氢汽车接下来的发展道路中融入安全指南的核心要点,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完善氢汽车安全监管的法律政策建议

(一)充实国家标准内容

氢气虽然在我国的长期发展规划中是被作为绿色新能源来看待,但是氢气自身不具备如石油等传统燃料的较高稳定性,本质上还是属于易燃、易爆、易扩散的危险化学品,所以涉及其适用过程中的安全监管标准就更应该考虑周全,在国家层面上的监管,对氢汽车的监管基础是前文提及的三大技术与安全的规范文件。国家标准为了能适应不同阶段的发展,其规定应是宏观的,这样才能持续性地起到引导作用。但是国家标准目前针对氢汽车的安全规定方面显得过于片面,没有从实际适用的整体流程上进行把握,过多的关注于氢气排放、氢气泄露、氢气储存等最基础的方面,这就导致没有给予其他方面的适度关注,如此会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近年来,我国氢能技术创新呈现高速发展,在有关氢能如何更好地开发应用方面立法却止步不前,这不仅对我国氢能安全发展有害,且对可再生能源利用有所阻碍[4]。

安全性是消费者始终关注的问题,为促进氢汽车良好发展,需充实国家标准,首先应在国标中增加关于氢汽车定期检查的规定,在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普通汽车的检验时机一般是以年为单位,但是涉及氢汽车这种存在潜在高风险隐患的新型产业,其定期的检验时间必定要进行缩短,做到“早检查,早发现”的检验体系,将安全隐患及时排除。其次,虽然现在提倡自动化技术,各产业都讲究无人化操作,随着时间发展,加氢站将会呈线性高速发展[5],加氢站的技术也随之拔高,但对加氢站的人力投入不能降低,应明确规定加氢站需配套的人员成分和考核制度,增强人员专业化程度。因为与氢汽车在行驶中相比,在加氢过程中更易发生安全事故,对其安全要求更高。最后应提升国标关于安全监管规定的更新速度,氢汽车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产业,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新技术,例如都是储氢技术,但实际操作工艺相差极大,所以应实行不同安全标准,加快更新速度,最终形成适应我国氢汽车发展的安全监管体系。

(二)完善地方标准制定

在有关地方安全监管标准方面,首先应该要重视安全监管标准的制定,尽快推出详细化的安全标准,引导地方氢汽车平稳且安全的发展。其次最重要的就是在落实国标的基础上,体现地方发展特色。我国各省份的氢汽车发展情况大不相同,所以在制定安全标准时,也要考虑实际情况。例如青海、甘肃、西藏等地,加氢站都还处于之后的发展规划中,应当考虑出台的就不该是涉及与氢汽车对接的加氢方面的安全监管,而是主要关注加氢站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标准。最后是在制定过程中需要借鉴其余省市的成熟经验,例如《苏州市加氢站和氢燃料电池汽车安全管理暂行规定》体现出最大的特点是体系化,提及了现场运行、设备登记、人员管理考核、应急救援、事故报告等可能出现安全问题的制度流程。而《山东省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则体现出“安全前置”的特点,其规定了详细的日检、周检、月检内容,核心目的是安全预防,通过这些前期的检测将泄露危险、触电伤害、高温烫伤、化学危险等发生概率降至最低。以上都是较为成熟的安全监管规定,各省市在实际制定时,应该用作参考来完善本省市的安全规范。

(三)促进行业指南适用

提高《氢汽车安全指南》利用率是形成我国安全标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能够辅助优化国标与地标的制定。为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需要加强安全指南的推广率,由于指南的目的是一般标准化,并未涉及很多晦涩的专业知识,因此各地在进行氢汽车产业宣传时应配套予以提及指南的核心内容,这样不仅能提升推广措施的专业性,也能加强消费者对氢汽车的使用信心和看好度。最需要避免的就是“行业指南,仅行业用”的单一状况,而且如今存在行业自身适用率都不高的尬尴境地,因此需要多方面进行指南推广来开拓新局面。其次要提高安全指南采纳率,最便捷的路径就是将安全指南的有效部分转化为政策规定,即在国标或者地标的制定中借鉴指南规定,最后形成政策和指南的互相促进,充分发挥指南的引导作用,为氢汽车的安全发展保驾护航。让蒙尘的明珠再次发出光芒,才不会让各方为指南制定付出的努力付诸东流。

猜你喜欢

国家标准氢气燃料电池
Wood Mackenzie公司认为低碳氢在炼油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燃料电池题解法分析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10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31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06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31日)
试驾丰田氢燃料电池车“MIRAI未来”后的六个疑问?
燃料电池的维护与保养
氢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可能机制
Hyundai公司的iX35燃料电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