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槽植骨结合LCP固定治疗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疗效
2021-01-02于强
于 强
( 铁岭市中心医院骨三科病房 , 辽宁 铁岭 112000 )
机体下肢骨运动功能体系中,股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因为意外损伤、交通事故及严重外伤很容易造成股骨骨折[1]。股骨骨折往往可以自然愈合,但是,因为患者个体差异或者治疗不合理,很容易延缓骨愈合速度,再加之骨折伴有骨缺损、软组织损伤、骨坏死及骨感染等,致使股骨骨不连发生率提高[2]。虽然常规治疗效果明显,但是术后需要很长时间植骨才可以愈合[3]。而锁定加压钢板(LCP)固定及加压外固定等在骨科中使用范围较广,其在治疗骨不连及诸多下肢骨缺损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本院接收的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采取滑槽植骨结合LCP固定治疗效果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根据先后入院时间划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接收的100例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对照组(n=50)中,有27例男患,23例女患;年龄31-68岁,均龄值数(46.58±5.3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摔伤、高空坠落及其他分别有23例、13例、8例和6例;观察组(n=50)中,有29例男患,21例女患;年龄33-66岁,均龄值数(46.62±5.2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摔伤、高空坠落及其他分别有20例、15例、9例和6例;组间临床资料对比,包括致伤原因、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1)存在明确骨折外伤病史,骨折后开展内固定手术治疗;(2)骨折术后感染控制最低6个月,具备不能行走、大腿畸形、假关节活动及疼痛等临床病症;(3)自愿签署知情研究同意书;(4)具备完整临床资料;排除标准:(1)存在神经损伤、感染及组织缺损者;(2)存在精神异常及心理障碍;(3)合并肾脏、心脏及肝脏器官功能障碍;(4)凝血功能严重者;(5)合并显著骨质疏松及膝关节活动障碍者;(6)骨不连感染者;(7)无法承受手术者;(8)合并酗酒史、糖尿病史及吸烟史者。
2 方法:对照组局部断端清理并重新固定钢板治疗:首先,将附着在骨折端的纤维组织清除,重新固定钢板,但是未采取其他处理对策。术后,感染预防采用抗生素,冰敷患病部位消肿,防止渗血,术后2天,指导患者进行轻微活动,术后7天,逐步增加活动力度及量,初始进行屈伸运动,以患者X线片为依据对是否进行负重活动判断。观察组滑槽植骨联合LCP固定治疗:全身麻醉后开展操作,由骨断端原切口入路,对于骨折端已经闭合固定患者,在断端中心股骨位置作一切口;对于位差患者而言,调整断骨位置的力线和长度,然后原位开展LCP固定;固定后,于骨不连位置远端、近端骨干作一骨槽,首先,利用电刀对开槽部位、范围标记,然后钻孔于股骨上间隔1-1.2cm位置,最后,通过骨刀开槽去除骨板,清除股骨断端间隙内残留的软组织和硬化骨等,扩张髓腔;然后将松质骨植入到骨折后侧间隙,再将小棍状自体髂骨植入到髓腔内部,最后在断端周围植入植骨搭建骨桥,并缝合切口,包扎。
3 观察指标:统计各组骨不连愈合状况、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准确记录手术有关指标。手术有关指标包括下床活动时间、切口长度、负重时间、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不良时间包括股骨头坏死、局部压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纵向叩击痛。
5 结果
5.1 2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在下床活动时间、切口长度、负重时间、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方面,对照组分别是(20.03±2.73)天、(16.18±2.09)cm、(15.18±2.72)周、(86.47±12.68)分钟和(187.69±21.48)ml;观察组分别是(13.15±1.69)天、(10.12±1.69)cm、(10.05±2.13)周、(69.35±11.74)分钟和(104.21±22.54)ml。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52、15.943、10.499、7.004、18.959;P=0.000、0.000、0.000、0.000、0.000)。
5.2 2组骨不连愈合状况对比:对照组中,骨不连愈合与未愈合分别有45例和5例,占比分别是90.00%和10.00%;观察组中,骨不连愈合与未愈合分别有50例和0例,占比分别是100%和0.00%,观察组骨不连愈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63;P=0.022)。
5.3 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对照组中,2例股骨头坏死,3例局部压痛,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纵向叩击痛,不良事件发生率是18.00%;观察组中,1例股骨头坏死,2例局部压痛,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和纵向叩击痛,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观察组同对照组相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05;P=0.025)。
讨 论
股骨干骨折是临床常见类型之一,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主要是由于初次内固定手术时,骨折端骨固定稳定性较差,进而产生骨不连现象[4]。针对该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则无法连接骨性,从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及股骨生理功能。
滑槽植骨是临床骨不连常用治疗方法之一,其有助于骨板向骨折断端跨越,从一定程度上消灭部分骨折线[5]。临床上,采取该方法治疗期间,需要适当的将滑槽骨位置的骨膜剥离,而且骨板掀开后,能够在直视状态下对断端瘢痕组织处理,降低操作难度,简化操作步骤[6]。手术操作期间,对于股骨外侧锁钉钢板实施骨磨外固定,只需要剥离局部原骨折端前侧骨膜,未破坏骨折端后侧及内外侧骨膜,尽可能的保留断端血运,加快术后骨愈合速度[7]。除此之外,本次实验联合LCP治疗方法,利用拉力螺钉联合复核孔加压固定骨折端,而且其可以辅助锁钉螺钉实现断骨骨干整体性扣锁与钢板固定目的。再加之螺钉螺纹相对紧密,具备较强的抗剪切力,钢板与螺钉具有较高的紧密性,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8]。根据本次实验结果分析,观察组负重时间、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相比于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滑槽植骨联合LCP固定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以便患者术后及早进行床下活动,减少术中出血量;在骨不连愈合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是100.00%和90.00%,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该手术方法可显著提高骨不连愈合率,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是4.00%,对照组是18.00%,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上述内容分析,滑槽植骨与LCP固定治疗有助于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术后功能恢复锻炼期间依旧需要特别关注。术后,叮嘱患者进行肌肉等长收缩锻炼、屈伸功能锻炼,但是禁止负重动作。断端稳定在治疗骨不连中具有重要作用,及早进行下地活动,不仅锻炼下肢肌肉和关节,防止肌肉萎缩及僵硬,同时,利用纵向挤压断端,加快骨折愈合速度,本次实验中,通过钢板双重固定方法,断端无力的传导,早期负重活动无效,进而向钢板螺钉传导,造成锻炼及松动等现象。利用不负重开展肌肉及屈伸功能锻炼,防治了患肢出现功能障碍,与此同时,无内固定失败现象,确保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治疗过程中,滑槽植骨与LCP固定联合不仅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减手术时间、术后活动时间,同时可促进骨不连愈合率提高,值得临床推广、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