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疫肠内营养应用于急性应激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1-01-01谷元奎李从学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8期
关键词:炎症反应营养状况免疫功能

谷元奎 李从学

【摘要】目的:探讨免疫肠内营养应用于急性应激患者中对机体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 7月至2020 年7 月于临沂市中医医院就诊的78例存在营养风险的急性应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 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加用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炎症指标和感染风险。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前白蛋白(PA)、血清总蛋白(TP)、转铁蛋白(TRF)和血清白蛋白(ALB)为(208.69±13.55)mg/L、(69.37±7.15)g/L、(2.68±0.42)g/L、(37.19±5.84)g/ 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 A(IgA)、免疫球蛋白 M(IgM)和免疫球蛋白 G(IgG)为(2.75±0.43)g/L、(1.69±0.32)g/L、(12.39±1.76)g/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WBC)、C 反应蛋白(CRP)为(3.65±0.42)×109/L、(45.39±5.12)mg/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5.13%,低于对照组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免疫肠内营养可改善急性应激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免疫功能恢复,加快炎症反应消退,降低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急性应激;免疫肠内营养;免疫功能;炎症反应;营养状况

【中图分类号】R605.9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8-0075-02

当机体受到严重烧伤、创伤或大手术等应激原刺激下,机体可出现全身性非特异性应激反应,导致体内多器官功能发生障碍,肝脏、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等功能降低,促使部分患者营养障碍,从而导致机体代谢紊乱、蛋白质缺乏[1]。加之急性应激患者普遍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基础代谢率高达正常一倍左右,机体能量消耗更快,蛋白质分解大幅增加,造成免疫屏障损伤,感染风险增大,进而影响机体恢复。目前,对于急性应激患者而言,营养支持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方式,但传统营养支持仅可提供基础能量,减少蛋白质分解,恢复正氮平衡[2]。而现代化免疫肠内营养增加谷氨酰胺、精氨酸等免疫营养素,其不仅可快速纠正机体营养不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还可以特定方式刺激免疫细胞,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以促进免疫功能恢复,提高抗感染能力,帮助患者机体尽早康复[3-4]。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免疫肠内营养在急性应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于临沂市中医医院就诊的78例存在营养风险的急性应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研究经临沂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K201815)。对照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38~75(52.39±6.12)岁;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5(4.13±0.52)分;病例来源为16例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12例呼吸重症、8例神经外科、3例其他;疾病类型为15例外伤或术后、13例重症感染、11例其他。观察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37~76(52.41±6.15)岁;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5(4.15±0.54)分;病例来源为17例 ICU、11例呼吸重症、7例神经外科、4例其他;疾病类型为17例外伤或术后、13例重症感染、9例其他。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营养风险筛查、病例来源、疾病类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存在创伤、感染、手术后等处于应激状态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符合肠内营养支持指征;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已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其他含有免疫营养素药物;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中途自愿退出者;无法监测相关营养指标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营养支持。即按每标准公斤体重供能25 kcal/(kg·d)、蛋白质1.5 g/(kg·d)的等氮、等热量的常规肠内营养支持。

观察组加用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增加谷氨酰胺0.5mg/(kg·d),精氨酸0.3 g/(kg·d)。两组均营养支持8d,具体营养配比依据患者情况和耐受程度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和干预8d后,采集两组空腹血3 mL,离心获得血清后,留测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炎症指标。(1)营养状况。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前白蛋白(PA)、血清总蛋白(TP)、转铁蛋白(TRF)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2)免疫功能。干预前和干预8d后,采集两组空腹血3 mL,以免疫闪射速率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 M(IgM)和免疫球蛋白 G(IgG)水平。(3)炎症指标。以免疫闪射速率比浊法测定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4)感染风险。记录两组感染发生风险。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 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营养状况

干預后,观察组PA、TP、TRF、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免疫功能

干预后,观察组 IgA、IgM、IgG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炎症指标

干预后,观察组WBC、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感染风险

对照组出现9例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3.08%(9/39);观察组出现2例感染,感染发生率为5.13%(2/39)。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6,P =0.023)。

3讨论

应激反应是指多种充满进展性的刺激物引起的一类非特异反应,如创伤、重症感染等均可促使機体进入应激反应状态,导致体内代谢率增加,能量消耗增大,受体组织细胞群减少,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5-6]。糖代谢、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异常是急性应激患者常见的三大营养素代谢变化,若能早期予以足够的营养支持,可促进营养物质合成,纠正营养物质代谢,从而为机体恢复创造良好条件。目前,肠内营养是存在胃肠功能患者最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肠道属于机体营养、免疫重要器官,其可吸收多种食物,为患者提供充足营养物质,一旦处于休息状态时,会加快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破坏肠道上皮结构,使得肠道细菌转移,破坏机体免疫系统[7-8]。而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可确保机体能量供给,满足机体代谢需求,并维持胃肠道正常功能,以减少感染风险,但常规肠内营养不利于快速纠正机体免疫功能。

免疫营养素是二十世纪中期提出的营养理念,其在常规营养支持基础上加用存在免疫调节药理作用的营养素,可帮助患者尽早改善免疫功能,以提高机体多方面能力,缩短康复时间[9-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PA、TP、TRF、ALB高于对照组,IgA、IgM、IgG高于对照组,WBC、CRP低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免疫肠内营养可快速纠正急性应激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感染发生。本研究增加的免疫营养素为谷氨酰胺和精氨酸,其中谷氨酰胺是肠道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水平正常时维持免疫细胞增殖和免疫功能正常的前体,经肠内营养补充时,可减少受体组织细胞群丢失,降低蛋白降解速度,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免疫系统恢复正常[11-12]。精氨酸是机体必需氨基酸,具有营养、抗炎、免疫等多种作用,可加快肌肉内蛋白质合成,促使机体正氮平衡,以发挥免疫营养作用。精氨酸还可促使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升高免疫功能,并阻断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相互作用,减少感染发生,精氨酸强化营养支持后,可明显加快患者创伤恢复,缩短机体康复时间。

综上所述,免疫肠内营养可促进急性应激患者免疫功能恢复,纠正体内营养代谢紊乱,加快炎症反应消退,降低感染风险,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梁锐,陈改云,王素凡,等. 免疫肠内营养治疗急性应激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28(5):604-608.

[2]王丹,张丽莉,程晓娜,等. 早期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治疗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7,22(5):423-426.

[3]林丹,肖永红. 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8,44(7):811-814.

[4]刘博,王玉梅,霍双,等. 经空肠营养管给予免疫型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J].疑难病杂志,2017,16(1):80-83,86.

[5]王永仓,宁忠良,郑文琳.ERAS 结合术前口服营养补充在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9,26(4):438-442.

[6]王海英,谭志平,周海,等. 添加不同营养素的肠内营养对脑外伤患者预后及胃肠功能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7,34(2):362-363,368.

[7]周爱英,汤小燕. 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晚期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存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6):1233-1235.

[8]肖红云,李宏宇,叶敏,等. 早期肠内营养+DHA 对脑梗死昏迷患者营养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9,14(7):364-366.

[9]潘晓鸿,毛敏杰,徐节坤,等. 免疫肠内营养对重症结核患者细胞免疫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8,25(1):66-69.

[10]覃艳琼,万鸿,万里鹏,等. 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7,21(1):133-136.

[11]刘斌,郑岚,张煜. 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营养状况及淋巴细胞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7,23(7):1174-1177.

[12]姚丽娜,范震,周小洋,等. 早期免疫型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肠外营养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肺部感染患者 T 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20,43(6):548-552.

(收稿日期:2021-01-18)

猜你喜欢

炎症反应营养状况免疫功能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观察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对ICU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
益气扶正法在脓毒症患者中的治疗及对血清核因子—κB活性变化的影响研究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镇静对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全肠外营养对早产儿营养、免疫功能及行为发育的影响分析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重度烧伤患者不同阶段营养支持效果探讨
饮食护理干预对鼻咽癌出院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患者围术期血浆中细胞因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