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及对患者安全性和预后的影响
2021-01-01杨熙洪建文林健群黄鑫詹泽锋
杨熙 洪建文 林健群 黄鑫 詹泽锋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及对患者安全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潮州市中心医院72例胆囊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及研究组36例分别予以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免疫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肠鸣音恢复用时、术后下床时间。结果:干预后两组 CD3+、CD4+、IgG、IgA、IgM 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27.78%)(P <0.05)。研究组肠鸣音恢复用时、术后下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胆囊结石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恢复较快,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关键词】胆囊结石;腹腔镜微创手术;传统开腹手术;免疫功能
【中图分类号】R575.6+2 R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2-0083-02
胆囊结石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其病程较长,如果没有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加重胆囊生理与功能损伤,导致积水、萎缩、癌变等[1],因此需要第一时间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手术切口较大,术中对患者损伤较大,影响术后恢复[2]。近年来,腹腔镜微创手术因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势在临床中广泛应用[3],但在胆囊结石患者中应用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应用效果,结果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潮州市中心医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72例胆囊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在32~62(47.46±4.59)岁;病程1~5(2.63±0.35)年;结石数量6~15(10.31±2.19)枚。研究组36例中男18例,女18例;年龄在30~64(48.61±4.23)岁;病程1~6(2.76±0.37)年;结石数量5~16(10.68±2.41)枚。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統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经 CT检查、腹部超声检查确诊;(2)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脏器功能严重损害;(2)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3)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4)合并病毒性、酒精性肝炎或肾盂肾炎、急性胰腺炎;(5)合并造血系统及内分泌系统严重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依据患者体型不同行切口于右上腹经腹直肌或右肋缘,将胆囊顺行或逆行切除后,查看有无合并胆道结石,处理完毕后将切口逐层缝合。
研究组予以腹腔镜(生产厂家为奥林巴斯苇音特和意北公司;型号为CLV-s190)微创手术治疗。给予患者全身麻醉,行切口于剑突下1 cm 作为操作孔,行切口于脐下1 cm 为观察孔,行切口于右腋中线与肋缘交界据右腋前线0.5 cm 处作为辅助操作孔,建立气腹,保持气腹压力在13~15 mmHg,通过腹腔镜查看患者腹腔内情况,查看体内炎症状态,将胆囊切除并取出。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 CD3+及 CD4+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Canto Ⅱ,美国BD公司)检测[4]。免疫球蛋白 G、A、 M(IgG、IgA、IgM)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5],所用试剂为免疫球蛋白 G/A/M 测定试剂盒[国食药监械(进)字2011第2403043号]。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肠鸣音恢复用时、术后下床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9.0软件分析,并发症等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采用 Fisher χ2检验。CD3+、CD4+、IgG、IgA、IgM 水平、肠鸣音恢复用时、术后下床时间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采用 t 检验,若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免疫功能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 CD3+、CD4+、IgG、IgA、IgM 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 CD3+、CD4+、IgG、IgA、 IgM 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27.78%)(P<0.05),见表2。
2.3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肠鸣音恢复用时、术后下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胆囊结石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等因素引起胆囊结石发生率越来越高[6]。目前尚不明确胆囊结石的发病机制[7]。但多数研究表明[8],胆囊结石与饮食不节有关。手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主要方式,但手术为创伤性操作,可对患者造成损伤,刺激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9],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与代谢功能[10],并且抑制程度与患者出血量、切口长度等存在一定关联[11]。因此在进行外科手术时,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应尽快降低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
传统开腹手术术中手术切口较大,出血量较多,术中患者器官暴露,对患者损伤大,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且存在切口感染的风险[12]。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腹腔镜微创手术通过三孔法进行操作,可降低对患者的创伤,且术中通过腹腔镜查看情况,手术视野清晰,操作简便,降低了患者切口疼痛、切口感染等风险,提高患者术后康复速度。
本次研究中,给予研究组腹腔镜微创手术,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血清 CD3+、CD4+、IgG、IgA、IgM 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两组 CD3+、CD4+、IgG、IgA、IgM 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微创手术均会对患者造成损伤,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但腹腔镜微创手术手术创伤更低,对患者机体免疫抑制性较轻,因此研究组CD3+、CD4+、IgG、IgA、IgM 等免疫功能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
研究组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27.78%)。研究组肠鸣音恢复用时、术后下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分析原因是因为腹腔镜微创手术切口较小,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疼痛较轻,患者术后可快速恢复。并且腹腔镜微创手术后患者可早日下床活动,可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有利于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腹腔镜微创手术切口小,对腹腔内脏器干扰少,可降低术后切口感染风险。术中通过腹腔镜查看腹腔内情况,加之术中出血量少,手术视野清晰,可详细查看胆囊三角区情况,减少胆道损伤的概率,避免损伤正常组织细胞。部分术中存在解剖困难的病例,通过腹腔镜清晰的手术视野提高解剖精准度,可较大程度上减少手术中的副损伤,因此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但进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时仍需要注意提高术者的操作水平,避免误操作引发的意外事故,并且手术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标准,避免感染情况,提高预后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参考文献
[1] 黄伟.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体会[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36(5):452-454.
[2] 徐建,楊刚,权刚,等.合并肝硬化老年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17,6(4):303-306.
[3]郭贞亮.开腹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评价[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4):49-50.
[4]王改霞.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围术期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169-170.
[5]杨冠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道镜探查术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17,41(7):611-613.
[6]盛友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对比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7,15(11):124-125.
[7] 陈旭辉,关养时,安文伟,等.胆囊结石所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选择[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7,20(3):219-221.
[8] 于阜杰,吴瑶,万雅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41例临床效果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2):2930-2931.
[9] 谭文勇,罗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胆结石患者的疗效[J].医疗装备,2017,30(15):142-143.
[10]白纪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临床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7):71-72.
[11]李晓云,廖晓锋,张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17,25(5):369.
[12]鲁长文,梁启新,帅剑锋,等.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J].肝胆外科杂志,2017,25(5):339-341.
(收稿日期:202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