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病毒治疗对HC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IFN-γ和TNF-α的影响

2021-01-01周付成牛玉兰吴倩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2期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抗病毒干扰素

周付成 牛玉兰 吴倩

【摘要】目的:考察抗病毒治疗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9年2月到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医院治疗且确诊的慢性HCV患者84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4例为对照组及80例急性 HCV 自愈作为急性 HCV 自愈组。检测对照组、急性 HCV 自愈及慢性 HCV 抗病毒治疗前后的病毒滴度(HCV-RNA)、肝功能、细胞因子、IFN-γ和 TNF-α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观察组治疗后的病毒载量、肝功能、细胞因子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IFN-γ和TNF-α均明显降低(P <0.05),与对照组及急性HCV自愈组比,观察组治疗前后的病毒载量、肝功能、细胞因子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 IFN-γ和 TNF-α均明显增高(P <0.05),与对照组比,急性 HCV 自愈组的病毒载量、肝功能、细胞因子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 IFN-γ和 TNF-α均明显增高(P <0.05)。结论:给予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 HCV 感染外周血病毒载量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降低单个核细胞的 IFN-γ和 TNF-α, HCV 感染引起的应答可能是由多种免疫细胞及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共同参与。

【关键词】抗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单个核细胞;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

【中图分类号】R57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2-0067-02

目前全球近2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我国的HCV 感染者至少有3000万[1]。 HCV感染时,机体免疫系统激活,产生免疫效应,如免疫细胞数改变、免疫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变化: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上述物质表达与HCV预后有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是由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等的混合,参与先天性免疫及适应性免疫。报道显示[2-3], HCV可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观察和分析HCV 感染后外周血 PBMCs出现的免疫效应变化,或可为理解慢性HCV 感染机制提供帮助,并为HCV免疫治疗提供参考。因此本课题试图分析抗病毒治疗对 HC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IFN-γ和TNF-α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2015年12月至2019年2月到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医院治疗且根据《慢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确诊的慢性 HCV 患者84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4例为对照组及80例急性HCV 自愈作为急性 HCV 自愈组,3个组别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符合《慢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确;对本次研究知情并愿意参与;临床资料能够完整收集。

排除标准:合并甲、乙、丁及戊型病毒性肝炎、结核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或恶性肿瘤患者;肝硬化或6个月内接受过抗病毒、免疫抑制剂和化疗药者;6个月内服用过的药物致药物性肝毒性者;合并严重的心、脑、肺和肾脏功能障碍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1.2抗病毒治疗

慢性 HCV 患者均接受抗病毒治疗方案。达卡他韦片(百达泽,生产厂家: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0171011,规格60 mg/片),60 mg/次,1次/d;索非布韦(生产厂家:吉利德,批准文号H30170365,规格400 mg/片),    400 mg/次,1次/d,利巴韦林片(生产厂家:重庆科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882,规格1000 mg/片),连续给药48周。

1.3标本采集和检测

收集健康体检者、80例急性HCV 自愈、观察组抗病毒

找前后的空腹外周血5 mL分别用于病毒滴度(HCV-RNA)、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IFN-γ和TNF-α等指标的检测。其中HCV-RNA 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 和 AST,ELISA 法检测细胞因子[取5 mL人淋巴细胞分离液,置于无菌离心管中,用滴管取抗凝血5 mL加其上方,20℃1800 rpm离心20min,吸取白膜层并转入另一无菌离心管中,加入2倍体积的PBS缓冲液20℃1500 rpm离心10min,弃上清,洗涤1次,重悬细胞备用,得到分离 PBMCs,采用 ELISA 法检测IFN-γ和TNF-α]。试剂盒均购自上海森雄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检测并对比对照组、急性 HCV 自愈及慢性 HCV 抗病毒治疗前后的病毒滴度(HCV-RNA)、肝功能(ALT 和 AST)、细胞因子(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IFN-γ和 TNF-α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5.0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 t、χ2卡方检验。当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受试者一般情况比较

三組受试者的年龄、性别比和体重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HCV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的病毒载量、肝功能、细胞因子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IFN-γ和TNF-α的变化

与治疗前比,观察组治疗后的病毒载量、肝功能、细胞因子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IFN-γ和TNF-α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及急性HCV 自愈组比,观察组治疗前后的病毒载量、肝功能、细胞因子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IFN-γ和TNF-α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急性 HCV 自愈组的病毒载量、肝功能、细胞因子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 IFN-γ和TNF-α均明显增高(P<0.05),见表2。

3讨论

辅助型T 细胞2(T helper 2 cell,Th2)细胞因子分泌IL-6、IL-10和 IL-13等细胞因子,介导体液免疫反应,促进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分化,抑制机体免疫炎症反应,促进机体抗体形成,抑制机体过度损伤[4-5]。可见辅助型 T细胞1(T helper1 cell,Th1)与 Th2的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在调节机体免疫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報道显示HCV 可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破坏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即破坏Th1/Th2平衡,致使机体难以清除 HCV 病毒, HCV持续感染机体,影响预后[6]。本课题结果显示, HCV 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炎症因子IFN-γ和TNF-α表达均明显增高,与健康人及HCV 自愈者均较高,给予抗病毒治疗后, IFN-γ和 TNF-α表达明显降低,尽管与健康人及HCV 自愈者相比仍处于较高的水平,该结果进一步佐证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能受到 HCV刺激,免疫细胞增殖,促进IFN-γ和 TNF-α分泌。另外,给予抗病毒治疗后,表达同时降低的还有细胞因子 IL-2、IL-6和 IL-10、病毒载量及肝功能,该结果提示抗病毒治疗可明显降低HCV病毒载量,且HCV 感染引起的应答是由多种免疫细胞及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共同参与[7]。但也有研究显示[8],给予抗病毒治疗后,即使HCV被清除,也未能改变细胞因子表达,难以影响机体免疫,因为病毒清除后,肝脏的恢复仍需一段时间,而抗病毒治疗时间相对较短。

此外,与对照组比,急性HCV 自愈及 HCV感染抗病毒治疗后外周血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病毒载量、细胞因子IL-2、 IL-6和 IL-10表达较高,单个核细胞的IFN-γ和TNF-α表达增高的情况。即使成功清除患者体内的HCV,细胞因子、 IFN-γ和TNF-α表达仍难以恢复至正常水平,可能与HCV相关肝癌有关。

综上所述,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HCV感染外周血病毒载量和细胞因子IL-2、IL-6和 IL-10,降低单个核细胞的 IFN-γ和TNF-α, HCV 感染引起的应答可能是由多种免疫细胞及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共同参与。

参考文献

[1] 聂静敏,胡凤玉,许敏,等.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病毒 RNA 的检测及其与疗效的关系[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6,34(3):156-159.

[2] 温春燕,李凌华,胡凤玉,等.HIV-1/HCV 合并感染者 HAART 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总 HIV-1DNA 变化规律研究[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20,13(3):175-181.

[3] 朱兵帅,朱明武.IL-21对慢性丙肝患者分泌 IL-17和 IFN-γ的调节作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12):2080-2082.

[4] 陈佩兰,范公忍,李琳,等.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HCV免疫组化和电镜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6,22(9):855-857.

[5] 王莉,郭振涛,彭美玉.全血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检测 IL-17和IFN-γ的比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19):22-25.

[6] 张茜茜.丙肝病毒核心蛋白抑制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6.

[7] 杨秉芬,翟斐,蒋静,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 CD4+ T 细胞中 T-bet表达与 IFN-γ和 TNF-α表达负相关[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7,33(1):72-76.

[8]肖婧,朱传智,李洁琼,等.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特异性多能 CD4+和 CD8+ T 淋巴细胞的特征研究简[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7(6):686-691.

(收稿日期:2021-01-28)

猜你喜欢

肿瘤坏死因子抗病毒干扰素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作用探讨
干扰素 你了解吗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哪些因素影响乙肝治疗
大三阳但肝功正常需要抗病毒吗
宫腔镜治疗慢性宫颈炎患者对改善hs—CRP、TNF、IL水平的作用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A125、TNF—α水平变化及其与LVEF的关系探究
妊娠期糖尿病与肿瘤坏死因子—α启动子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研究
消银汤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血清TNF—α的影响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