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接触隔离技术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的配合要点
2021-01-01何春伶
何春伶
[摘要]目的:对剖宫产手术中应用无接触隔离技术后的配合要点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随机抽取剖宫产手术分娩的产妇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纳入产妇一共具有8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常规组(n=40)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实验组(n=40)采用无接触隔离技术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术中隔离情况相比常规组效果较好,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较短;经对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实验组(5.00%)<常规组(20.00%),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接触隔离技术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无接触隔离技术;剖宫产手术;护理要点;隔离情况;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4-0105-02
剖宫产属于一种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挽救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临床中又被称为“剖腹产”,属于我院较为常见的一种分娩方式。虽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观念以及生产意识的逐渐加强,剖宫产患者逐渐增多;但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女性生产过程中尽可能选择阴道分娩的方式,并且提倡剖腹生产不应超过15%,总体来说,剖宫产虽然可以减轻女性患者的临床生产产时痛苦,缩短产程时间,但是产妇在产后会面临更为严重的疼痛,甚至会出现相关的并发症状,直接影响到产妇的日常休息和生活质量。而相关医学研究专家表示[1],无接触隔离技术可以有效预防及降低剖宫产手术后的相关并发症状,将各种污染源、种植细胞等与产妇手术中的正常组织进行实质性的隔离,进而整体提高产妇的预后效果;为此,本次研究中将针对这一结论进行探析,特选取剖宫产手术分娩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内容和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本次研究中的对象均为本院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随机抽取的剖宫产手术分娩的产妇,纳入产妇一共具有80例,按照电脑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所有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各有产妇40例;常规组,产妇年龄21~38(30.9±1.5)岁;孕妇的最长孕周时间为42周,最短孕周时间为38周,均值为(38.5±0.4)周;其中按照文化水平划分,高中及以下文化10例,大专文化20例,本科及以上文化10例;实验组,产妇年龄21~38(31.2±1.6)岁;孕妇的最长孕周时间为42周,最短孕周时间为38周,均值为(38.2±0.5)周;其中按照文化水平划分,高中及以下文化8例,大专文化20例,本科及以上文化12例;此次研究内容均由本院相关伦理委员会进行监督核准,两组产妇的相关资料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产妇的相关数据具有一定的可对比性。纳入标准[2]:1均经相关辅助检查后符合“剖宫产手术”的相关指征且依从性较高的产妇;2无精神类疾病,可以进行正常的语言沟通的产妇;3本人及家属均对于此次研究内容表示认可并进行签字确认的产妇;4病史资料齐全,无药物过敏史的产妇。排除标准:1不符合相关“剖宫产手术”指征或者具有一定手术禁忌症的产妇;2本人及家属依从性较差,病史資料不全的产妇;3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以及器质性疾病的产妇;4自愿退出此次研究的产妇。
1.2方法
1.2.1常规手术室护理常规组在实施剖宫产手术分娩过程中均由本院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手术室护理要求及流程执行并操作相关护理措施,对产妇实施常规的术前准备及宣教后密切监测其相关产程指征、常规指标以及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积极与主治医生进行配合,在最短时间内结束手术,整体降低产妇的术后相关感染情况。
1.2.2无接触隔离技术护理术前培训:在患者实施剖宫产手术前需要本院相关具有丰富经验人员对参与此次研究的护理人员进行严格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无接触隔离技术理论及技能,保证所有医护人员均能够正确掌握和运用无接触隔离技术及操作方法,并将其作为剖宫产手术的规范标准[3]。(1)术前护理:自产妇入院选择剖宫产分娩后,相关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向产妇和家属进行剖宫产的健康宣教,将相关剖宫产条件向其做以详细说明,同时采取亲切、温柔、关心的沟通方式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普及产妇的分娩知识,对产妇进行指征监测;鼓励患者说出心中疑问,并为其进行解疑答惑,根据患者的实际心理状态进行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消除心中不良情绪,树立产妇的自信心。(2)术中护理:由护理人员指导产妇在手术前晚和麻醉前补充适当的糖水,并进行静脉注射10%葡萄糖250毫升。同时注意保持手术室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对手术室内的温度进行调节,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将其切口周围采用纱垫进行保护,将产妇的子宫打开后及时吸净其宫腔内的羊水和血液后将新生儿取出,以整体避免产妇宫颈内血液和羊水触碰到切口并进行感染;在新生儿娩出后需要将其安放在隔离区域,同时由护理人员对医生关缝子宫后所用到的相关手术器械及辅料均统一放隔离区域后不能再重新使用[4];缝合宫腔完毕后,需要将吸引头以及医生的手套进行重新更换,在帮助产妇进行冲洗腹腔后,需要护理人员在切口周围为产妇加盖无菌巾及加铺血垫,减少手术区域的暴露性,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标准,以整体减少相关切口的感染情况[5]。(3)术后护理:产妇生产后,护理人员需要为产妇营造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保证良好的睡眠状态,并对产妇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控,对于产后出血产妇,及时建立静脉通道为其进行血量补充,并且明确其主要出血原因,对产妇出血症状随时做好止血准备,同时需要护理人员指导产妇及家属进行会阴、皮肤处的清洗,帮助产妇尽快恢复身体。
1.3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产妇在剖宫产手术中的有效隔离情况(擦拭宫腔的纱布、夹子宫的皮钳钳端、缝合腹壁过程)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并作以有效的对比和分析;其中有效隔离情况采用1~4分评分法,评分较高的一组产妇表示接受的有效隔离效果较好;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较短的一组患者表示护理效果显著。对两组产妇手术后的子宫内膜异位、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状进行观察记录,其中,并发症发生率=(子宫内膜异位+腹腔感染+切口感染)/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若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如果是非正态或是方差不齐的则采用秩和检验。统计学显著性设定为P<0.05,非常显著为P<0.01。
2结果
2.1对比2组产妇的有效隔离情况实验组擦拭宫腔的纱布、夹子宫的皮钳钳端、缝合腹壁过程等术中隔离情况相比常规组效果较好,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较短,经对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对比2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实验组(5.00%)<常规组(20.00%),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结论
在女性的临床生产过程中,剖宫产属于难产产妇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其主要是指采用手术的方式切开母亲的腹部以及子宫,最终分娩出婴儿;而目前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剖宫产指证也逐渐的扩大,导致剖宫产生产的发生率逐渐上升的趋势[6];但是仍需要在产妇剖宫产手术中实施相关的护理干预,以整体提高产妇的预后效果。
无接触性隔离技术是一种自2016年由中华护理学会手术室专业委员会结合国际所提出并写入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的理念,其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肿瘤手术中,且趋于成熟,因此一直备受其他学科手术的关注和重视。该种护理技术主张“无接触”,要求在产妇剖宫产手术过程中所有医护人员做到严格的无接触性隔离,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和预防产妇术中以及术后的相关并发症状[7];本次研究中通过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针对所有参与研究医护人员进行术前培训,使其均能够正确掌握和运用无接触隔离技术及操作方法,并将其作为剖宫产手术的规范标准,在手术中将手术各级技术提高到和无菌操作同等高度,手术无菌技术贯穿于整个手术过程中,并由医护人员之间互相监督,加强这一隔离技术的操作性;将种植细胞、污染源、感染源与正常组织隔离,有效防止或减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高产妇的良好预后效果,整体促进产妇术后良好康复。
综上所述,对于剖宫产产妇而言,在手术中应用无接触性隔离技术效果顯著。既可以有效提高我院产科手术过程中擦拭宫腔的纱布、夹子宫的皮钳钳端、缝合腹壁过程等术中隔离有效性,缩短产妇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又可以整体降低产妇术后出现的子宫内膜异位、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整体应用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宋春,唐乃梅,闫泓霖.目视管理方法在剖宫产手术隔离技术中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9,42(5):652-655.
[2]韩琳琳.手术隔离技术在剖宫产中的研究及应用现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34-35.
[3]徐梦园.手术室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择期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6):108-108.
[4]杨茜,杨琴,张盛强,等.化劲剖宫产手术室的护理配合及护理要点探讨[J].心理月刊,2019,14(2):78-79.
[5]钟鑫鑫,马红利,杨畅.不接触隔离技术在颊部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0,18(3):333-334.
[6]李冬梅.助产技术理念与剖宫产率的关系[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7):357-358.
[7]董凤玲.应用助产技术对剖宫产率的影响分析及研究[J].系统医学,2019,4(12):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