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英语习语中西方文化的影响

2020-12-31李炎书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5期
关键词:习语语言英语

李炎书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外语与通识教研部,辽宁沈阳 110167)

1 习语简介

语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 学习一种语言首先从词汇开始,一种语言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词汇[1]。词汇在人们对语言的理解上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可以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社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 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都在语言中有所体现。 而习语是某种语言在长期使用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固定的表达方式,包含着特殊意义。 刘润清、邓炎昌[3]在《语言与文化》一书的前言中指出:“熟悉有关文化知识有助于保证使用外语得当。”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是在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是如何看待事物的,他们的语言是如何反映出他们的社会风俗习惯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英语。

1.1 定义

习语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习语音节优美,韵律协调,比喻生动形象,寓意含蓄深刻,是语言中的精髓,也是语言的一种重要修辞手段[4]。

习语可以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的组合,这些词通常在结构上是相对固定的,而其意义包括字面义和习语义两层,并且作为一个意义单位发挥作用[5]。

1.2 英语习语的来源

习语非常丰富,种类繁多,它们来自很多方面。了解这些习语的来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6]。 许多习语都来自英国人的日常生活,如“make both ends meet”(收支平衡)。农业生活也有一些习语,如“to go to seed”(退化)、“to lead someone up to the garden path ”(引入歧途)、“to put one’s hand to the plough”(着手某事)等。 一些与商业生活有关的习惯用语是 “to come under the hammer”(被拍卖),“to talk shop”(三句不离本行)和“to turn an honest penny”(老老实实赚钱)。 有许多与运动和打牌有关的成语,例如,“to keep the ball rolling”(使继续进行),“to reach first base”(取得良好的开端), “to play one’s last card”(打出王牌)。食物和烹调也是一些习语的来源,如“to keep the pot boiling”(谋生),“to be in the soup”(处于困境),“to butter both sides of one’s bread”(奢侈过度)。

圣经是习语的主要来源之一。 例如,“a thorn in the fresh”(眼中钉),“the apple of one’s eye”(掌上明珠), “a living dog is better than a dead lion”(好死不如赖活着)。 继《圣经》之后,莎士比亚的戏剧是英语习语最丰富的文学来源,如“to flutter the dovecotes”(振翅高飞),“to wear one’s heart on one’s sleeves”(坦率), “the primrose path”(享乐之路),“one’s salad days”(少不更事的时期)。 寓言、神话或传说同样是习语的重要来源,例如,“as sour as grapes”(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 “the lion’s share”(最大的份额),“Achilles’ hell”(致命要害)。

1.3 英语习语的分类和特点

国内外对习语的分类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主张按词类分,把所有的习语分为两大类:动词习语(动词+介词),和其他习语(包括词组和短语)。 这种分类方式比较简单,但是不能揭示习语本身的构成特点。还有一种观点是按照习语的来源进行分类,如上文中提到的。有的习语来源于日常生活,有的来源于农业,有的来源于商业,还有一些来自运动、娱乐、食物等,还有圣经以及预言传说等。这种分类涉及更多的是习语的内容方面,对部分习语的研究和了解是大有裨益的,但是也难以包容和概括一切习语。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比较有效的分类方式是按照结构标准来分,习语可以分为3 类:短语习语、从句习语和句子习语。通过这种分类方式,英语学习者能更清晰的了解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结构差异,有助于理解和使用。

习语主要有4 个特点。一是语义统一。习语在语义上的整体性要求我们必须完整把握其内涵,而不能片面地去理解单个词的含义。 如 “spend money like water”表示“挥金如土”,此处的“money”和“water”都不是单个词所表达的含义。 二是结构稳定性,即习语的成分不可替代,语序不可颠倒或改变,常常被认为是固定词组。如果改变词序,意思也会发生巨大改变。 例如,“before long”(不久之后),“long before”(很久之前)。三是习语的成分不能删除或添加。有的时候一字之差,意思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如“out of the question”(不可能的)和“out of question”(毫无疑问)。四是许多习语在语法上是不可分析的,例如,“as sure as eggs is eggs”(毫无疑问,千真万确)。

2 西方文化的影响

2.1 社会的历史发展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相互衬托的关系,文化通过语言传承,语言又记录了文化,反映了历史。 在人类发展史上,外来文化对英语的影响是巨大的,例如,“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在英国历史上,罗马人统治这个国家长达四百年之久,这给英国文化打上了罗马人的烙印。所以在现代英语中我们很容易找到这样的英语习语。 自诺曼征服以来,法国文化在英语习语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stew in one’s juice” 是从法国成语“cuiru dans son jus”中借来的,意思是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

2.2 地理影响

英国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地域狭小,早期人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大海。在与海的斗争中,英国人创造了“海洋文化”。 一些英语习语很好地反映了这种“海洋文化”,如“queer fish”或“cool fish”,表示奇怪的人。“To drink like a fish”表达一个人很能喝酒。“To feel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表示离开水的鱼,把不舒服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 “To swim like a fish”被用来赞扬擅长游泳的人。 中国人在恋爱失败是常会说“天涯何处无芳草”,而英国人却用“there are plenty more fish in the sea”(海里有的是鱼)来表达同样的意思[7]。 这些习语反映了人们对鱼的观察,“海洋文化”是主要原因,进一步在语言中体现了英民族的海洋文化这一特点。

(1)船舶是人类征服海洋的重要工具,是海洋文化的载体。英语中有许多和船相关的习语,展示了帆船时代水手生活的图景场景。 例如,“have an oar in everyman’s boat”(爱管闲事);“miss the boat”(失去机会);“rock the boat”(捣乱);“when the ship comes home”(好运来临)。

(2)航海也常常伴随着危险,因而有关航海的习语中也有一些跟沉船海难相关的习语。例如,“all at sea”(不知所措);“get into deep water”(陷入困境);“go by the board”(安排落空,计划失败);“all hands to the pumps”(全力 以赴);“between the devil and sea”(进退维谷)。

(3)船的航行离不开风,因此有些含有风的习语也和海洋文化关系紧密。 例如,“hang in the wind”(犹豫不决),这是因为船帆在风向改变后,往往摇摆不定,难以确立航线;“sow the wind reap the whirlwind”(恶有恶报);“cast an anchor to the windward”(未雨绸缪)。

(4)捕鱼业一直是英国人主要的生产方式,也是航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生成了很多有关捕鱼业的习语,例如,“have other fish to fry”(有其他事情要做);“If you swear you will catch on fish”(咒骂不 解 决 问 题);“the best fish smell when they are three days old”(做客不可久留)。

英语中大量的航海词汇,与其特定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的海洋文化有着密切关系,深深影响着英语词汇。

2.3 社会风俗习惯

社会风俗习惯是人们在不同习俗影响下的生活方式。不同种族对于同一意义的事物表达也不同。以动物为例,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语言中可能有不同的隐喻意义。 在汉语中,老鼠代表胆小,然而在英语中我们却用兔子形容人胆小:“as timid as a rabbit”。与狗有关的汉语习语往往带有贬义。在西方国家,人们认为狗是忠实的朋友。因此,英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往往具有积极的意义,例如,“lucky dog”(幸运儿), “dumb dog”(沉默寡言的人), “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都有得意的时候)。 在中西文化中,狐狸都被认为是狡猾的,例如,“as cunning as a fox”(像狐狸一样狡猾)。 狼被认为是坏的,例如,“the big bad wolf”(大 灰 狼), “throw someone to the wolves”(牺牲别人来解救自己),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一只披着羊皮的狼)。 再如:“trick or treat”“Easter egg”等都是具有浓厚民风色彩的习语,与西方的万圣节和复活节相关,体现了习语与社会文化层面的关系[8]。

2.4 宗教的影响

宗教因素对英语习语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欧洲历史上,基督教处于一个突出的地位。许多习语来源于圣经,例如,“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上帝帮助那些自救的人), “go to hell”(下地狱), “Judas’s kiss”(犹大之吻)。

在英语中“13”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 这是因为在达芬奇的著名画作《最后的晚餐》中,出卖耶稣的犹大是耶稣的第13 个门徒,因此在英语习语中与“13”相关的数字通常含有否定的含义,暗含着叛变与不忠诚的语义[9]。

汉语中我们常用“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来形容那些空有蛮力,没有智慧的人,在英语中也有一个相应的表达,写做 “There is more of Sampson than Solomon in him.”。“Sampson”是圣经中力大无穷的勇士,而“Solomon”则是古代以色列贤明的君王,以智慧著称。 因此人们用习语“as wise as Solomon”形容一个人非常聪明,用“no Solomon”表示愚蠢[10]。 通过引用圣经中著名的人物和典故,充分说明了宗教文化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2.5 文学艺术的影响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文化遗产的沉淀会形成独特的文化传统,从而对语言产生深厚的影响。大量的英语习语来源于古罗马、 古希腊的神话寓言以及莎士比亚的文学著作中。

如“Apple of Discord”(不和的金苹果),来源于希腊神话特洛伊战争。故事讲述了赫拉、雅典娜和维纳斯3 位女神,为了得到金苹果,各展其才能与优势,对特洛伊二王子帕里斯进行拉拢贿赂。赫拉向帕里斯许诺,要让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与财富。雅典娜应允他在战场上骁勇善战,战无不胜。而爱与美女神维纳斯,则洞察帕里斯内心,答应帮助他娶到美女海伦(Helen),海伦被认为是希腊最美丽的女子。帕里斯放弃了江山、权力与智慧,选择了美女海伦。最终,维纳斯成功,帕里斯把“金苹果”给了维纳斯。此后,“Apple of Discord”即用来表示“万事引起纠纷的源头,挑起争执的事端”[11]。

3 结语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其产生与特定民族的地理和社会背景、宗教信仰、风俗人情、历史文化和心理认知等息息相关。 该文试图从文化的角度分析英语习语。该文首先对英语习语做了简要介绍。从这一部分,我们明确了英语习语的概要。其次列举了影响英语的4 个主要因素来考察英语习语与西方文化的关系,并且其中列举了大量的例子,生动地对此做以解释。 最后我们确认文化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

猜你喜欢

习语语言英语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读英语
我有我语言
酷酷英语林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