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实践探索

2020-12-31潘子松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5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组织信息

潘子松

(淮阴工学院,江苏淮安 223003)

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生活和新媒体紧密相连。在新媒体时代,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网络为信息传播、思想价值引导、大学生行为方式疏导等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新媒体不断传播和引导的背景下,学生党支部建设也要结合社会背景,因地制宜、紧随大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处理,最终新的党建工作形势、积极占领网络阵地,创新党支部载体建设奠定基础,以此来增强和大学生的联系,最终积极发挥学生党支部的引领示范作用。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对高校人才党性、党教管理重要性。 党组织建设的目的是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引导学生不断朝着先进方向发展。 目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我国党组织强烈表示加强基层党建组织管理对落实党的政策和基本决策部署重要性,这要求高校必须重视学生的党支部建设和发展。

1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党建文化建设的价值和意义

高校学生的各项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精神文化的建设,在新时代建设性下,党支部的文化也是其发展的软实力,加强党建文化建设不仅是一个理论性宣传问题,其更重视党的各项指标、宣传任务的落实,对应的工作单位应当积极探寻出一条可行的途径和方法,最大程度探究文化对高校为党支部建设的影响,积极发挥党建工作建设,为高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

在信息化建设时代下,党建工作的模式和内容都发生了极大改变。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可以将党建信息渗入到多个方面,如在微信、微博、QQ 平台中可以传递多方面信息,并结合社交、 互动网站迅速传播党建的相关知识。党支部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并以科学可行的信息网络处理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多方面信息,真正发挥党支部的示范引导作用。

2 微文化对党建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在信息网络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发展飞速,且移动社交平台覆盖在多个方面,信息传输速度快。在具体的处理活动中,这种方式具有特殊性、传播及时性和科学性,其中传播信息的贡献和传播性的可选择化也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迎来了不少的挑战。

2.1 微文化为党支部提供了高速发展的基础

微文化的技术支撑有网络平台、 社交网站和移动数据途径,这些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处理信息的效率,也为党支部高效处理信息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新媒体的传播背景也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传播速度非常快,信息传播速度广,也能够通过计算机、 手机等多形式处理实现阅读和信息管控质量,这种处理方式也对党支部及时收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加速信息处理质量奠定了基础。

2.2 微文化为党支部信息互动提供了平台

微文化强调信息交互和信息互动,不再强调单一的数据点对点,点对面传输,属于一个多元性网状交互结构。在多种信息交互和反馈的环境下,微文化实现了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收者的信息交互,实现了思想和思想的对点接触,也为学生党支部工作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素材和资源,最终为学生党员建设构造了一个良好的自学环境。

2.3 微文化下泛信息化对党支部舆情控制挑战

在新媒体时代建设的微文化背景下,所有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编撰者和加工者。 这种网络信息不健全的问题直接对整个党支部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一方面,虚假信息直接充斥着整个互联网平台,一些不法平台甚至是制造一些假新闻,丑化侵略的问题,这种分裂民族主义的思想应当予以禁止。另一方面,网络信息的爆炸化,观点多元化,导致党支部信息的管控难度加大,在处理细节方面可能存在疏漏。这些挑战也挑动着高校党支部建设的神经,需要高校领导理性认识,科学改革。

3 微文化对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作用

3.1 微文化的定义

在现代信息社会和快节奏环境下,对比学院派的文化,微文化诞生于社交网站环境,同时正因为网络聚集的微力量数量惊人,多视角和多观点的“微文化”日渐渗透人们的生活。 在微文化的影响下,现代信息传播、教育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多大改变。因微文化的新潮性和广域性,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也纷纷加入“微博”“微信”“MOOC”等社交、教育平台[1]。

3.2 微文化和高效的党支部建设的关联

在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 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普及下,现代社会加强了微信、微博、QQ 群等形式的传播媒介建设。 随着信息传播的迅速、广泛性,现有的文化教育和传统的教育思路有较大改变。对此,微文化短暂、信息量高、传播性强的特点,十分适合在高校这种高密度人群集体中应用。 以信息数据为支撑构建的微文化环境,也有利于宣传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实现,对于增强员工工作积极性,工作实效性,落实工作任务有重要价值意义。

4 微文化环境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创新措施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 “党的基层组织要找准开展活动、 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2]。 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当代大学生重要的实现战斗堡垒,是体现当代党建思想,执行党的政策方针、落实党组织建设目标的重要平台。现结合微文化对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党建管理进行研究分析,以制度、思想、方式等途径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对应的单位提供参考借鉴。

高校是培育思想、道德、能力多元综合人才的重要环境,也是实现党建建设,为社会和国家输送新鲜生命力的土壤。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党组织基层工作建设的各项要求,高校需夯实党组织执政管理实力,以创新建设,提升学生思想意识为重点,不断借助多方平台,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和专业能力。在现代环境中,以微信微博、QQ 等信息资讯、社交平台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网络媒体发展环境下,高校也要抓住机遇,借助微文化途径,迎难而上,多探讨微文化和党组织建设的契合性,以此来创新管理,加强高校党组织建设管理质量[3]。

4.1 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观念,创新微文化党建思想集中建设

高校需要更新学习理念,要尊重微文化的信息传输特点,不断提升党建组织工作的内在动力,加强思维建设管理质量。 首先,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管理,不断推进基层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文化的重要发展途径,坚持思想创新管理,不断更新学习理念,以此来推进党建思想管理建设。其次,要坚持树立积极学习,创新发展的学习认识观念,要打破以往教学中的固化、陈旧教学理念和思想价值观、坚持与时俱进,用新的发展思路和认知观来推进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各项任务[4]。

4.2 借助微文化信息宣传特征,大力提倡党支部文化认同感建设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单位要重视党建文化和管理,在基于传统微信、微博为宣传媒介的环境中,多利用微信、微博、微电影和微课堂文化宣传优势,不断提升党支部建设的吸引力和组织文化认同感。 首先,要注意党支部组织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涵,坚持多平台文化宣传,将党建精神、党建文化融合到微文化建设环境中。 且要结合大学生信息交流、文化传播以及人力交往等内容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升大学生价值趋向研究,以此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学习认知。基于此,党支部工作人员要多“开荒”,积极学习,充分发挥微文化传媒性、引导性作用[5]。

其次,针对微文化的组织性和宣传性优势,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要注意挖掘精神文化,要和微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予以区分,在接地气的同时,要彰显党组织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优越感。 可采用更多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党组织文化,如拍摄党组织文化短视频,名人逸事等专题,让高校党组织宣传工作更加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好奇心,提升文化传播的质量。 最后,要扩展教育文化宣传内涵,建议党组织工作人员不断创新生活渠道,完善现有的理论教育和价值观,不断延伸的党组织建设内涵和价值,可通过“互粉”“互动”等方式提高群众的主角参与意识。 最终提升党组织建设的理论高度,将其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吸引更多党支部成员。

4.3 建立专项党组织文化宣传制度,简化党组织建设管理流程

建立严格的组织文化、制度文化,可保证高校党组部各项管理严谨可靠,富有内涵。建立可行的党组织建设活动,需要组织者和被组织者,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相互监督,共同遵守对应的行为准则,以方便高校党支部建设管理质量,让党支部组织工作落实任务。基于微文化建设背景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人员要了解微文化的建设内涵和价值,进一步分析以微信为主的传播媒介文化的宣传质量和进度的。首先,积极发挥微文化在党支部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形成一个可行、现代化的管理载体;其次,通过微媒介方式深入思想指导,最终加强微文化党建舆论管理和价值监督,以保证高校党建教育和教育工作妥善可行。

在具体的制度建设下,建议相关组织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建立可行的专职人员管理制度,党组织各项建设要明确教师的教育管理规范和工作流程。落实各项管理,且增强党建骨干教师的党建技巧和培训方式,以此提升党组织管理的核心作用。 其次,要培养一批有思想觉悟,专业能力的学生“领导”,让其协助教师,党组部工作管理人员做好微党管理工作,增强员工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的专职管理制度,加强教师、学生领袖管理质量,最终增强学生在微文化党建管理中的话语权,让党建工作取之学生,用之学生[6]。除此之外,建议对应的院校建立明确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充分调动高校师生的积极性,在微文化建设环境中,可以通过“朋友圈互评”“互粉”等方式,积极提升党组织文化宣传,也可将党务工作人员的贡献值和其奖学金、 优秀党员评选工作结合起来,以此来维护党建环境的秩序。高校基层党委活动建设可参照此方式来激发微党建活动建设质量[7]。

4.4 搭建针对性的党建宣传平台,打通微党建沟通渠道

建议对应单位针对教育管理的需求,加强微党建活动管理和建设。 有关学校应当搭建科学的微平台,改变以往灌输性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求学心,以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高校党组织可建设:“线上党员咨询”“党员之家”等微信公证号,及时上传相应的党员活动相关的音频、 图像等教育资源,也积极刺激了学生的学习质量。通过微信线上平台处理的方式,也能够简化入党宣传、审核、党员动态更新,让党建文化管理潜移默化深入学生[8]。

4.5 注重文化宣传内涵,开辟党组织文化宣传新路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媒体成为高校师生广泛使用的传播媒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要充分依托微媒体这个前沿阵地,转变党务工作者思想,主动融入微文化中,弘扬先进事迹,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开辟多种微文化服务途径。对年纪较大的党务工作者加强网络知识培训,调整基层队伍结构,建立一支适应微文化时代的高校基层党建队伍。 一方面,要做好微文化的舆情监控,切实把握舆论导向,从学生的状态、心情中发现问题,引导思想走向;另一方面,积极弘扬先进人物事迹,充分发挥榜样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党员在学习他人事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进行自我思想水平的提高,以巩固教育效果。

4.6 建立优秀党课,以微文化形式推动党建教育

学生在课堂上普遍具有注意时间较短的现象,课堂前10 min 是学生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微课堂形式恰好适应这一特点,而且便于更加高效管理,并实现随时随地学习。 微文化视域下进行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可通过建设微课堂的形式,形成广泛宣传党建、时刻紧抓党建、人人促进党建的良好微党建氛围,塑造党建新形式。 形式上灵活互动,改―灌输式教育为―互动式教育,针对不同教育内容采取听、学、读、论、讲、集中面授与网络―微党课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课内课外优势互补;内容上贴近实际,重点进行理念教育、政治道德品质教育,结合党务工作者以及学生的实际,将党支部建设目标任务具体化。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党组织信息
清华党组织公开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订阅信息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展会信息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