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大学泰语”培养模式下的泰语课程设计研究

2020-12-31段丽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5期
关键词:泰语语种词汇

段丽娜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昆明 650201)

“专业+非通用语种” 教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培养兼备相关专业知识与非通用语言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外语教学领域的新尝试和新突破[1]。“专业” 指高校中开设的各学科专业,“非通用语种”指除英语之外的所有其他语种, 它不同于传统大学外语课程以英语为第二外语,在教学内容上除了学习一些能满足日常交流需求的日常用语外,还应该掌握跨文化交往所具备的对象国文化常识,并且能够掌握该门语言中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词汇及表达方式,有对象国语言情境下从事所学专业相关工作所需语言综合能力[2]。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与周边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合作日益深入,非通用语学习的浪潮持续高涨,云南省各高校先后开设了多门非通用语课程尤其是东南亚国家语言的相关专业或公选课,为社会输送了一批非通用语人才。同时,随着社会对多学科背景的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量日趋增多,单纯只懂得外语的毕业生已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拥有专业学科背景且精通某一门非通用语的人才十分稀缺,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并能熟练运用一门或几门外语的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这对高校语言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等院校依托其学科多样、教学资源丰富的优势,再加上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传播与普及,为跨学科知识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形式及教学资源,有条件整合各学科资源,开展“专业+非通用语”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培养更多符合当前社会需要的人才。 因此,在当前英语在大学生中已基本得到普及的形势下,各类院校对外语专业与其他专业进行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各种探索,如“英语+小语种”“专业+小语种”“小语种+专业”等模式,云南农业大学是全国农林类院校中较早开设东南亚非通用语种教学的院校,依托云南省独特的区位优势,云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利用其非通用语种教学资源,与其他学院整合资源进行了“专业+非通用语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目前为国际学院的2016—2019 级国际汉语教育专业学生开设了泰语、越南语必修课程,建筑工程学院的2014—2018 级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运用工程、工程造价、给排水工程、城乡规划等专业学生开设了泰语、缅甸语、老挝语选修课程,这些课程不同于传统的大学外语课程,是相对完善、具体针对相关专业开设的非通用语课程,因而更加具有教学针对性及学科指向性,笔者将以所教授的建筑工程学院的“专业+大学泰语”课程教学为例,对该模式下的大学泰语课程设计方案进行探索。

1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专业+大学泰语” 模式下的大学泰语课程旨在培养具有专业学科知识背景兼备泰语沟通运用能力的人才[3]。培养对象应具有基本的泰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并能运用该门语言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及解决相关专业问题。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泰语基础词汇和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能运用泰语进行日常交流,具备基本读写和翻译能力,能运用泰语处理相关领域专业工作事宜,具备一定的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也具备语言知识,语言为所学专业服务。

2 学分、课时安排及考核方法

建筑工程学院2014—2018 级“专业+大学泰语”课程目前正处于尝试阶段,不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计划内容中,因此不计入学分,课时数共128 学时,分2 学期安排,周学时9 学时。 2~4年级学生专业课成绩达到一定要求后可自由选课,考核方式较灵活,重点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听说为主,读写为辅。 考核方式采取“口试+笔试”的形式,口试占70%,笔试占30%,口试测试包括3 种形式:一对一口语会话测试、小组口语会话测试、描述性表达。内容主要是生活实景测试和职场模拟实景测试,如工作对接、应急处理、客户接待、方案研究等;笔试包括泰语基本语音知识、词汇、阅读能力和文件处理能力考察,另外还有部分文化知识的考察,每学期设置口试和笔试分别两次,通过多种形式的多次考试,综合考察学生的泰语运用能力, 修够学时并顺利通过考试的学生能获得学校颁发的小语种培训证书,并有机会参加云南省东南亚小语种考试获得相应等级证书。

3 课程设计理念及教学思路

“专业+大学泰语” 模式下的泰语教学与泰语专业课教学有不同之处,它淡化其语言学知识,强调其作为沟通工具和相应学科辅助技能的作用,在教学中更注重其实用性[4]。 泰语属拼音文字,了解语音拼读规则是其学习的基础及要点,也是学习中耗费时间精力的模块,鉴于此课程与专业泰语的不同之处,在课程设计方面,将重点放在泰语语音拼读规则的掌握和词汇拼读练习上,强化词汇拼读能力,将语音学习嫁接到词汇学习上,利用词汇的拼读来练习语音,摈除其余过多的语音拼读练习,使语音的学习更具有实用性;在此基础上,积累相关词汇,并以词汇结合句型练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使用中理解泰语语言规则,掌握泰语句式,词汇和句子的学习也分为两个模块:日常词句和专业词句,学习的内容能满足学生日常需求也能满足工作所用,使学习内容明确化。 为使学生加深印象,教学更加生动,将设置一些以会话和描述性话语为主的模拟实景训练,包括常见的生活场景如购物、点餐、咨询、就医等场景和工作场景如参加面试、会议、客户接待、参观工厂等实景对话,以及通知公告、商业合同、法律条例等相关文件的阅读理解能力。另外,学生还需掌握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术语和句式表达,学习行业语言以及一定的跨文化交际常识,以应对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的语言、文化和思维差异,总体来说,更加注重实用性,灵活性,学习语言过程中以词汇句子为主,注重能力培养。

4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专业+大学泰语” 模式下的泰语课程将教学重点放在单词的拼读上,因为泰语的学习中单词的拼读是重中之重,它融合了泰语的语音、拼读规则、声调学习等方面的知识,而且单词是语言的基石,因此将它作为学习的重点; 另外注重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因为相对于专业班泰语教学注重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全面培养,在有限学时下,非语言专业毕业生的“听说”能力是相对重要的,因为“听说”更具有实用性,对用人单位来说,从事某一专业的毕业生如果能够具备一到两门非通用语言的听说能力,将在应聘中脱颖而出,因此在该模式下的教学,教师将借助那些具有时代性、实用性的内容,进行大量的会话练习,同时更加注重与学生的课堂语言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提高听说能力;另外,专业术语和句式表达也是该门课程的重点,因为它们是该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色之处,也是对学习者来说最有实用性的部分,所以也是学习的重点部分。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以词汇拼读为基础,以词句掌握为重点,以语言运用能力为主,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然而,这门课程的教学也存在很多困难:由于该门课程的选课学生既要兼顾专业学习,又要学习语言,学时数有限,基础知识易不扎实;另外,由于泰语本身的特点,如长短音、清浊音、尾辅音等发音较难;受到巴利文、梵文、英语等语言的影响,词汇构成较为复杂,词汇拼写形式多样,词语识记较难,这些发音规则、词语识记方面的难点,使得该模式下的泰语课程教学并不容易;现实的语言情境少、学科思维差异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或是一开始兴趣高涨,不久就丧失信心不再坚持; 此外该门课程包含了基础泰语、商务泰语、泰语阅读、泰语口语等多门课程的相关内容,在教学设计上的模块组合、内容衔接等方面也有待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及优化课程设置,因此该模式教学的开展也面临不少挑战[5]。 针对这些难点,教师也进行了思考:在课堂上除了对语音词汇知识进行传统的强化记忆之外,还可采取设置一些可增加学习趣味性的小游戏帮助记忆,如在学习泰语声调时,学生易与中文声调混淆,因此教师自创了一套泰语声调操,在游戏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泰语声调的发音方法,另外在学习颜色的时候,利用儿歌来帮助记忆,让学生能很快掌握,在专业词汇的学习中,运用卡片、视频等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他们更好理解;听说部分的模拟情境,为了能更好地获得效果,请母语者参与到情境中来,录制相关的提问视频,模拟上司、商业合作方等;专业术语的学习,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是不小挑战,因为目前国内还没有太多相关资料,而工程类知识专业性很强,教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在教学中困难重重,在外籍教师的帮助下,笔者将相关的专业词汇翻译,又在中方教师的帮助下,对词汇表进行校对整理,最终制定了适合学习者的词汇表,对专业词汇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此外,在学习过程中,将知识点与文化链接,向学生呈现出更为生动的画面,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总之,趣味性学习更能激起学生的热情,也有利于枯燥知识的记忆,在听说能力得到训练的前提下,介绍相关文化常识,以增强记忆和理解,让所学语言更加生动。

5 教学方法

在“专业+大学泰语”模式下的大学泰语教学中,教师需要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除了常用的讲授法、 讨论法和练习法之外,还可以运用类比和对比法,因为泰语和汉语同属汉藏语系,在语法结构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通过类比汉语的句式来理解泰语的句子结构,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与汉语、泰语有诸多不同,除了汉语,英语是学生最为熟悉的语言,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泰语的构词与语法结构[6];演示法也是较常用的方法,可用在纠正发音、情境对话、文化常识的介绍等方面,通过演示及观察,学生可以获得更加直观和感性的认识。 该门课程还时常运用交际教学法,即设置更多的互动环节,并以互动式交流为主,让学生获得足够的交际能力,注重语言的交际目的,以学生为主导,使学生有更多的表达和交流机会。此外头脑风暴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在专业术语的学习中,教师可运用词汇关联的头脑风暴教学法,通过词汇串联,将词义、词性或是所属专业范畴相关的词语联系记忆,帮助学生学习。

6 教学思考

“专业+大学泰语”培养模式下的课程设置,融合了多个教学模块、多种教学方法、多类教学技巧的教学设计方案,既有通用的语言学习基础又有专业倾向特点。因为这些特点,使得这门课的教学具有很强的挑战性,目前该门课程的教学还属于试验阶段,教学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如缺少适用的教材、两门学科内容难以对接、记背单词的效率不高等问题,都需要方案设置者不断调试,完善硬件设备,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并及时进行教学反馈,知晓教学效果。 “专业+大学泰语”的培养模式,具有很好的探索价值,因为外语与其他学科融合的复合型外语培养是外语专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方向,“建工专业+大学泰语”的培养模式也可以替换成其他专业与其他语种的组合,相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可以应用到适合于其他专业的培养模式中进行。 总之,在“专业+大学泰语”的培养模式下开展的泰语课程,更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及运用泰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分及课时安排上更灵活,在课程设计上面,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 将重点放在词汇积累和会话练习上,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也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思考,继续调整优化。

猜你喜欢

泰语语种词汇
《波斯语课》:两个人的小语种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说一说汉语的“亲戚”
高校泰语演讲赛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浅析提高泰语阅读技能之我见
走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两大误区
泰语中的英语外来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