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应对青少年挫折心理之发展性教育对策研究

2020-12-31李海云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5期
关键词:内生挫折青少年

李海云

(青岛邵恩机电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000)

青少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生力量。 但由于种种原因,由于多元文化并存,合理而又准确的选择和认同社会价值观念系统难度增大;还有学习、交往以及求职的压力日益加大;以及与生理、心理变化关联的诸多不适应;再加上心理支援辅导以及教育配套支持上的种种脱节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缺乏成长历练,欠缺坚强意志,挫折心理问题突出。着眼青少年挫折心理问题应对,学界就问题的现状、成因和对策,进行了不少研究和探讨,其中不乏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但往往停留于统合性、直接应对性研究,亟待进行前置性、细分化以及可持续的研究探讨[1]。 因此,探索新时代应对青少年挫折心理的教育,进而探究可能行之有效而又有后发潜力的发展性教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能忽视、不容延缓且有良好预期的重要课题。

1 概念界定

所谓挫折心理,是指个体在追求预定目标的过程中,遭遇源于内外部难以克服(或自认为无法克服)的干扰、压力或困惑,使其目标无法实现所产生的消极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在试图实现目标过程中遇到阻碍,从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 挫折心理是人难以完全避免的心理状态,表现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或者暴躁等。

发展性教育,是尊重、认可并培育人的主体性和发展性的教育。 发展性教育以尊重人的主体性为前提,着力人的内生动力激发,注重自强人格的全程培育,强调施教、受教双方共同发展,致力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性教育,是不局限于当前情态的前置性教育,内含主体的积极性教育,非应急的全程性教育,以及逐渐蓄势的后发性教育。

2 应对青少年挫折心理之发展性教育的价值

2.1 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素质教育,是追求全面提高教育对象基本素质,保护和发展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关注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健全人格养成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其目的是让人正确面对和处理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问题[2]。

进入新时代,社会生活愈来愈纷繁复杂,学习、生活、工作、交往节奏加快,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 应运而生的素质教育,其基本价值指向是帮助“发展”人的基本素质,从而使新时代的人能够以“不断发展的素质”,适应社会不断更新的需要。

因此,以发展性教育应对青少年挫折心理问题,正符合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

2.2 青少年健康人格塑造需要

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的这一个特殊的转化时期,生物学上,个体从正经历生物学上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人格发展上,正经历尚不健全到逐步健全的过程。他们的人生经历较少,他们在家长不同程度的过度庇护下生活成长,他们往往过多地享受着父母的种种关怀呵护,自己遭遇的大多数问题由父母去“代办”。 久而久之,他们往往以为父母是“万能”的,依赖父母是“天经地义”的。如此,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包容、隐忍、坚韧等心理素质和相应能力相对脆弱,人格不够健康。

青少年健康人格塑造,需要长期艰苦的实践活动,难免不断进行的自我怀疑以及自我肯定的历程,也离不开承受挫折的磨炼[3]。 而这一切,需要青少年主体性的发挥,内生动力的激发,主动的困境预期,积极的挫折磨炼,开放的包容合作,与良好“预后”联系的持续努力。 毋庸讳言,发展性教育,可以契合青少年健康人格塑造需要。

2.3 青少年挫折心理问题可持续解决需求

青少年挫折心理问题,成因复杂,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据笔者实际观察,青少年挫折心理的调试,无论是正确归因方式的培养,还是合理抱负水平的调节,甚或成熟心理防御机制的建立,一般很难一蹴而就。

首先,良好的心理调适,内生动力激发是前提。倘若心理干预、心理调适,倘若被调试对象只是被作为“对象”“客体”,而没有被尊为“自己”“主体”,学生只是“被如何”,被调适者无法“内生”动力,心理调适就很难进入被调适者的内心。

其次,心理调适的有效性,是靠持续的心理态势支撑的。如果被调适者不能成为实际的“主体”,不能主动在调适的过程中形成,“发动—体验—坚持—改善—愉快—发动……”的良性循环,那心理调适就很难可持续[4]。

因此,发展性教育的主体性、内生动力性、可持续性等特性,正吻合青少年挫折心理问题可持续解决需求。

3 青少年挫折心理问题归类

3.1 青春发育期进程中的挫折心理

青春发育期是生理、心理迅速变化的“发展”时期。青少年这一时期不管生理上的变化,还是心理上变动带来的困惑和矛盾,都是“发展”中的困惑和矛盾。

(1)基于性逐渐成熟“涌动”与道德和法律“限制”观念矛盾的挫折心理。 在生理上,性成熟的开始启动是青少年发育的一个显著特征。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性成熟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往往比之前早一到两年甚至更多。青少年性成熟越提早加快,相应的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也提早加快,如此与相对滞后的道德和法律观念不可避免地形成矛盾,进而促成种种挫折心理。

(2)基于独立自主性发展与依附性保持矛盾的挫折心理。 一方面,青少年自我体验日渐强大,独立自主权利意识强化。另一方面,还不乐于完全放弃对家长、教师的种种依附[5]。如此,这容易使创新们自然而然地对成年人监护以及成年人管理的产生“敌意”难以避免,导致与成年人发生冲突在所难免。他们经常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利用伴随不服从甚至叛逆而来的,往往是和不服从作为改善成年人不平等地位的手段,这将会使得青少年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挫败感。

3.2日渐紧张学习过程中的挫折心理

学习,日渐紧张的学习时期,是青少年一生发展中最集中、最困难的时期。 在此期间,要求年轻人面对和适应的,有学习中的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如学习目标的调整,学习内容的变化,课程难度和家庭作业的增加,学习和考试竞争的更加激烈,升学压力的加大。 与此同时,青少年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学习方法的先进水平,甚至心理调节能力的适应水准,都可能难以配套,难以适应。

所以,一生中不可或缺的学习发展过程中,青少年在学习压力和抗压能力的矛盾中,难免形成特有的挫折心理。

3.3日益复杂人际交往中的挫折心理

新时代青少年的人际交往日益复杂。 不仅与家长、教师的交往日益丰富,而且与同龄人的交往亦空前复杂。随着社会进步,青少年变得既更为“成人”和“独立”,又迫切希望与同龄人更为“密切合作”,由此,“交朋友”更为重要,“友谊”愈为珍贵。 但实际生活中,由于独立与合作的矛盾追求,高尚与庸俗的鱼龙混杂,使青少年往往无所适从。 如此,难免造成他们不懂关心他人,缺乏和谐的情感沟通,不会与他人沟通,导致人际交往障碍,形成人际交往中的挫折心理。

4 应对青少年挫折心理之发展性教育对策

4.1 实施前置性教育——激发自主抗压内生动力

应对青少年挫折心理,不能只是被动应对、事后应付。青少年是正在成长的主体,相应的教育活动首先应尊重青少年的主体地位、主体人格。面对青少年主体,应对他们难以避免的挫折心理的教育,应是前置的[6]。 所谓前置性教育,即在其尚未发生挫折心理问题之前,即进行预先性的教育。

着眼主体性人格培育和内生动力激发的前置性教育,可以引导青少年的自我认识、自我依靠和自我控制,激发青少年自主发展、自主抗压的内生动力。可通过鼓励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来体验生活,健全身心,强健自我。 尤其可以鼓励青少年,到条件艰苦的贫困乡村,参加农田劳动,体验农家生活,在吃苦中历练健全人格。

经历前置性教育,可以使青少年未经挫折先吃“苦头儿”,对不如意、不顺心有思想准备,将挫折、失败视为难以避免的“常态”,培养和激发内生动力,提高对挫折的预防和应对能力。

同时,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动力就是“内因+外因”,内部因素、矛盾起主导作用,外部因素、矛盾起催化作用。前置性教育通过自我教育,运用各种自我激励的方法,可以培养和激发内生动力,提高对挫折的预防和应对能力。

4.2 运用和创设挫折情境——历练直面困境耐挫力

对于受挫折的青少年,可以注重心理诱导和调适。

(1)转移注意力。青少年一般在遭遇挫折后心情暴躁或沮丧。 此时,可以帮助他们“以进免退”,主动转移注意力,积极面向和投入有意义又感兴趣的活动。

(2)适当宣泄释放。 学生沮丧,那就避免他们把不愉快闷在心里,可以促使他们向值得信赖的同学、家人和朋友诉说,并倾听他们的诉说。

(3)学会解脱。解脱是应对青少年挫折心理的一个重要策略。 例如,学生没考好而后悔,可帮助他回忆是没审清题,还是不够细致的问题,这可能有益于学生解脱。

除了运用挫折情境,还可以创设挫折情境如下。

一是适度批评。让青少年体验被“否定”滋味,在被否定中保持自信。二是适当劳动。在劳动中经历困难、磨炼意志。 三是设置困难。 有意识让学生遭遇一些困难,以便他们懂得如何挑战困难和挫折。四是制造挫折。可为学生有意制造一些挫折情境,使他们增强自信和克服困难勇气。

无论挫折的应对还是营造,其着眼点,都是青少年挫折耐受品质的培养、熏陶和发展,这也是发展性教育的品性所在。

4.3 会合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网络——追求多方共同成长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应对青少年挫折心理的发展性教育,自然也不例外。 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网络的会合,关键是多方共同成长。

第一,发挥学校在发展性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发展性教育,贵在发展、成长。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空间,不仅是知识的传输,技能的掌握传授,还需要凸显情感教育的本质与教育所带给人们的一种关怀健全人格培养的本质,特别是应对挫折心理的发展性教育[7]。为了更好地培养青少年的情商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塑造他们积极的人格品质,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教师应以自己不断增长的良好人格魅力,影响和调动学生良好的人格品性,激励广大青少年学生敢于创新、敢于竞争,敢于直面失败、经历挫折,并能主动调节自己的心态。教师可以通过剖析自身的挫折经历,分析典型案例,引导青少年学生在面对挫折时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从而在遇到挫折时主动成长。

第二,家庭属于社会的基本细胞,没有这一细胞,就不会产生青少年这一个个完整的生命。 家庭,应当成为发展性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对于父母而言,理应在引导、影响孩子成长中,与孩子共同成长。 要自觉给孩子提供较多的历练机会,从而使孩子在实际生活之中得到一定程度地锻炼,尤其要大力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从童年起,父母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积极创造条件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精神。 尤其不能过于溺爱孩子或对孩子存有带有暴力性的专制型的爱,注意建立民主型的亲子关系,以及协商型的教育方式,营造一个共同成长、和谐、民主、文明、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鼓励子女遇到挫折能及时地与父母进行沟通与交流,或者适时寻求父母的帮助。 家长还可以营造一种具有特殊意义“挫折”的教育情境环境,给孩子增加压力从而给自己的孩子创造尝试一种对失败进行尝试的机会,也可以共同讲述分析人与失败抗争的例子实例,让孩子有所收获和启发。

第三,要创造一个良好的、与青少年共同成长的社会环境,使青少年在与社会环境共同进步的过程中自主成长。社会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但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如何将学校、家庭和社会网络会合,实现应对青少年挫折心理发展性教育所要求的,多方共同成长,学校应担负主要的整合责任。 青少年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支柱,但当下主要是追随者、学习者、历练者,学校担当着学校、家庭、社会联合网络,要鼓励和引导青少年对将来美好生活的热情期待,对学习提升的积极心态,对与学校、家庭、社会一起共同能够发展、共同成长、勇克挫折的积极心态。

5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应对青少年挫折心理之发展性教育,应确立青少年主体为前提的发展性教育理念,兼顾国家素质教育和青少年发展双重需要,将青少年主体性发挥、内生动力激发、耐挫力历练,健全人格养成,整合为协同性、可持续教育线路。

猜你喜欢

内生挫折青少年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青少年发明家
Holism in Education
学校文化:激活自我教育的内生力——以西亭小学和美文化建设为例
挫折
趾甲内生—糖尿病患者易患并发症之二
终身不遇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一株西沙群岛野生诺尼种子内生细菌CICC 10707的分离与多相鉴定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