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国家战略是新时期外语学刊的责任
——以推动我国语言规划、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例
2020-12-31艾斌高等教育出版社
艾斌 高等教育出版社
【提 要】本文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外语学刊承担着重要的学术使命和社会责任,而只有厘清新时代外语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才能在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服务国家战略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1.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召开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使命和工作方向。在新的形势和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外语学术期刊作为承载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繁荣中国学术、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应当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从外语界第一本学术期刊《西方语文》(1959年改名为《外语教学与研究》)诞生至今,外语界已有语言、文学、翻译等正式学术期刊50种以上(王克非2020),外语学刊数量的变化,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外语学术的发展盛况,虽然还远不能满足广大外语教师和科研人员的需求,但在推动我国外语学科建设和国家语言规划中所发挥的作用却越来越大,关于这一点,可从不同历史时期外语学刊的定位与承担的社会责任中清晰地看出来。
2.不同时期外语学刊的历史使命
“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习近平2017)。今天,外语学科的发展遇到一些瓶颈,对此有不同的声音。作为外语学术期刊,虽然面临着很大的科研需求,但更面临着如何适应新形势、改革创新和发展与繁荣人文社会科学的光荣使命。
2.1 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刊研究会所发挥的引领作用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外语学术刊物。在改革开放的1978年之后,学术进步迅速,外语界的学报和学术性杂志也一家家地恢复或创办起来,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已达20家以上,这一数字尚不包括综合性学报的外语版和外语学习类刊物,也不包含外国文学类学刊(柯飞1992)。能够反映我国外语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风向标是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刊研究会,该研究会成立于1989年,它是促进广大外语学刊工作者交流与沟通、推动我国高校外语学刊发展和引领提升外语学刊水平的学术性组织,每年举办一次外语学刊会议,参会的人数和规模以及会议的主题都能恰当反映我国外语学刊的发展现状。在1989年举行的首次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刊研究会上,有来自全国高校从事外语学刊编辑出版工作的代表及国家教委、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的代表共计30余人(全国高校外语学刊研究会1989)。到1996年年会,会议规模与首次会议相当,与会代表32人,来自24个会员单位(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刊研究会1996)。直至2005年,这一数字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约有20余家期刊编辑部的代表参会(全国高校外语学刊研究会2006)。到2011年时,这一数字却发生了飞跃,全国近30家外语学刊编辑部的5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艾斌2012),此后几年内,我国外语学刊的数量基本维持在30家左右。直到2017年,这一数字又一次出现突破,在当年的年会上,来自全国各地几十所高校的将近40家外语期刊、集刊和评价机构的主编、副主编以及责任编辑共70余位代表出席了2017年年会。至2018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近50家(王晓珊2018)。在2018年的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刊研究会年会上,首次有了外国文学类期刊的参会代表,虽然只有一家,但反映了外语类期刊迫切需要打破学科划分界线、加强行业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规律的愿望。
以上对我国外语学术期刊的发展数量分析,从改革开放到2010年前,我国外语学术期刊的数量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基本上为20多家。这和我国对新期刊审批严格有一定的关系。2011年到2018年的近10年间,外语学术期刊的数量从不到30家跃升至近50家,这其中有新取得正式刊号的刊物,有随着研究学会的繁荣发展诞生的一批会刊,也有各省市的教学研究组织委托高校外国语学院办的专业性刊物。外语学刊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2.2 外语学刊适应时代所需的具体举措
在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刊研究会年会上,均要讨论外语学刊建设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外语学刊的地位在一步一步地提升,它们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责任。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外语学刊的主要研究范围覆盖语言、文学、翻译、教学等外语研究的各个方面(王克非1998),而在20世纪90年代,大家在讨论外语学刊的办刊方向及宗旨时,也讨论学刊建设的基础问题,例如主编、编辑等应具有的素质和编排规范等问题,这意味着外语学刊的外延和内涵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从几家影响力较大的刊物(如《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外国语》)的主要载文分布来看,当时外语学刊的主要发文是围绕语言学本体研究以及我国外语教学科研中的成果和问题,介绍引进国际学派及其理论,交流学界动态,偶有关于教学改革以及教学大纲的讨论。《外语界》还将更大的篇幅直接花在教学改革的研讨上,在国家教委颁布并在高等院校实施《大学外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用)》《大学外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文理科本科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和《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教学大纲》以及俄语、德语、法语日语专业和非专业教学大纲的过程中,开辟专栏,配合大纲的制订、颁布和实施展开宣传工作,邀请大纲编写组的成员撰写进一步阐述大纲的编写指导思想、编写原则和贯彻方法的文章,对广大外语教师更好地理解外语教育的方针和具体政策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为全面贯彻大纲,推动外语教学科研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总之,外语学刊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积极宣传好党和政府有关外语教育的方针和政策,使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庄智象、张逸岗1994)。
1998年,教育部转发由何其莘等代表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起草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外语教育改革的方向。进入新世纪,我国外语教育发展迅猛。2000年出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4年出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18年出台的《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都与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以及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提升息息相关。特别是21世纪头10年的三件大事:2003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08年举办奥运会,2010年举办世博会,使得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对高端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对我国外语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些变化,一些外语学刊及时跟进,例如《中国外语》在2004年创刊之际就开设了《改革论坛》栏目,对外语教育改革进行专项研讨。之后,不断有新的刊物加入外语教育改革的讨论,一些传统的以语言学理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刊物也纷纷发文讨论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家外语战略以及外语能力的建设问题,并开始关注国际动态,开展国别研究。
随着近年国家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加快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外语规划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越发凸显,例如《国标》的出台,就是在经济全球化、“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制订的。但与此不相适应的是高端外语人才和小语种人才的紧缺。例如,联合国在中国招聘某岗位的高级官员就要求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担任过司局级干部,一个是精通英语和法语。再比如,截至2016年2月,从外语语种数量看,我国建交的172个国家中涉及的95种语言中,我国仅能开设67种语言课程,还没有完全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官方语言(沈骑2016)。随着“一带一路”沿线越来越多的国家与我国开展经贸合作,全国外语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纷纷开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种专业或课程,掀起了一股“小语种热”,截至2018年,我国已开设语种近100种,仅北京外国语大学就开设98个语种(张绍杰2019)。我国高校外语学科专业设置的即时变化和调整离不开外语学刊的研讨、呼吁和推动。以某高校某中青年博士生导师为例,其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战略与语言政策、教育语言学和外语教育研究,2007年至2018年他在各类期刊上共发表63篇文章(检索范围:CNKI期刊数据库),其中标题含关键词“外语教育(规划)/语言规划”“外语教育政策”“外语战略(规划)”“外语学科(规划/发展)”“语言+(教育)战略/传播”和“一带一路+语言/外语能力”等关键词的文章有34篇,这34篇文章中有13篇发表在外语期刊上,分别是《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外语》《外语界》《外国语》《外语教学》《外语学刊》《外文研究》和《当代外语研究》,其他21篇主要刊发在大学综合性学报以及语言战略和教育类的专门性刊物上。与学报和教育类刊物的绝对数量相比,外语期刊的发文量并不算少,占了34篇的三分之一强,这充分说明外语学刊对国家语言规划和战略调整的及时关注和跟进。一个作者的例子也许不能充分说明外语学刊在与国家和社会的命运结合中担当的使命,但从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看,这位作者是近年研究国家语言战略的中青年代表人物之一,尤其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国外语教育规划问题,他的研究成果及其分布范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近年外语学刊关注的重点,这说明越来越多的期刊,尤其是有多年办刊历史的传统语言学类期刊以及新生期刊,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研究和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而是站位越来越高,对将外语学科建设成一流学科起到了引领和推动的作用,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以及中华文明的传播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国家和社会发生大变革时期,外语学刊肩负国家使命和责任。以外语学术期刊在呼吁、推动小语种发展,以期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所起的作用为例,在知网以“非通用语”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出现108个条目(截至2019年3月15日),继续搜索以“非通用语教师”为关键词的文章,只有1篇,即发表在《中国外语》2017年第6期上的《我国高校非通用外语教师面临的挑战与困境:一项质性研究》一文。迄今再无有关主题的文章发表,背后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关注者少,深入研究者少,做起来费时低效,另一方面可能是覆盖面太小,受客观条件限制。不管如何,这唯一的一篇文章开了个好头,小语种稀缺人才的培养,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顺利实施的基本前提。以外语学刊为阵地发声,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为小语种人才的培养提供解决方案。此外,《中国外语》等外语学刊还提供充足的版面发表专题,这些文章从语言学视角分析了新西兰、罗马尼亚、南非、马来西亚、美国等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的不同看法,体现了外语期刊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的积极眼光,对我国做好“一带一路”对外宣传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一些以前很难发表科研成果的小语种教师通过研究“一带一路”有关主题,逐渐打开了局面,产生了自信,并且通过自己的研究,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眼中的中国,有助于国家适时调整政策,保证“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虽然小语种的声音依然还很微弱,但已初现外语期刊紧跟时代步伐的学术使命感,是外语学刊带头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
3.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
我国外语规划中的问题以及国家语言政策的调整,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通过外语学刊的不断反映和研讨推动的。早在2001年,《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刊登了《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得与失》一文,指出“制订外语教育规划必须将当前的政治经济利益与长期的教育事业的需要协调一致”(胡文仲2001)。这是较早刊发的一篇关于我国外语教育规划总结和建议的文章。2011年,该刊又刊登了《关于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思考》一文,指出“我国长期以来外语教育规划严重滞后,产生了不少问题。首先是通用语种的发展缺乏计划……其次,外语教育中语种单一化倾向严重……最后,从我国的大国地位和今后发展来看,外语语种的设置还不能满足需要”(胡文仲2011)。当年提出的问题,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的发展日益突出得到逐步重视。该文认为,“外语教育规划是语言规划的一部分,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对于语言规划(包括外语教育规划)都给予极大重视。因为这涉及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安全等重大问题。我们认为,首先我国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机构统管外语教育并制订长远的规划。其次,我们必须加强外语教育规划方面的研究,包括对其他国家在外语教育规划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的研究以及理论框架的研究等。最后,应该对我国外语使用和需求的现状作深入调查,在掌握可靠详尽数据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制订出科学的规划”(胡文仲2011)。2013年,《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发表了《关于我国外语教育规划与布局的思考》一文,指出“应该将外语人才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外交、文化、教育、经济和军事等的资源,从长远和现实两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布局……应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根据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国家安全、军事、外交等方面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在不同区域,规划与布局不同的外语语种和人才培养层次;培养传播中国文化、研究世界文化的高端人才,同时,提高整体外语教学水平,培养全民的外语素养与国际公民意识”(束定芳2013)。通过这一系列高层次文章的讨论,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对高校外语学科定位越来越明确,对外语人才培养的定位也越来越精确。可以欣喜地看到,结合“一带一路”“中国文化走出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外语教育规划的讨论中,很多刊物不吝版面,热议这些主题。专家们的呼吁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标准的出台,高校课程、语种设置的调整,师资培养的具体举措就是这些呼吁产生实效的具体表现。在这一系列变化中,外语学刊切实担负起促进国家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对接的使命。
外语学刊的发展离不开历史的变革和国家、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从最初的学术交流和教学研讨,提供一个科研交流的平台,到适应世界局势的变化和国家战略的需求,外语学刊在时代的浪潮中或引领,或推动,昂头迈进。当下,外语学刊的发展和创新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其中既有广大外语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发表需求和期刊的数量、版面以及对期刊考核评价之间的矛盾,也有外刊争夺优质稿源的压力。当前,越来越多的优秀学者将眼光瞄向世界,这对推动中国学术话语体系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文化“走出去”无疑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放眼国内,对更广大的外语教师和外语科研人员来说,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外语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外语教育政策的调整,势必为外语学人提供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提出新的研究课题。新时代赋予外语学术期刊更加重要的使命,结合时代特点和国家战略,广大外语教师和科研人员也必将在这片天地里大有可为。“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习近平2017),也同样适用于我国的广大外语工作者。
无论做学术科研还是做教学实践,外语学刊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坚持正确的导向,传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学术使命,引领学科发展,为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为了实现这一历史责任,外语学刊不仅要立足国内,更要放眼世界,紧密结合我国外语人才培养目标,为推动学科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开辟更为广阔的探讨空间和实践园地,成为国家发展的有力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