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2020-12-31杨丁元杨栋娜杨亚栋张四新霍新明

食品工程 2020年1期
关键词:食品安全有机肥有机

杨丁元 杨栋娜 杨亚栋 张四新 黄 华 霍新明

1(河南省坤洁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2)

2(陕州第一高级中学,河南三门峡 472000)

3(河南金芒果印刷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8)

4(河南省健康协会,河南郑州 450003)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目前国人普遍关心的头等大事。那么,什么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问题是怎么造成的?又如何解决和防范?

1 “食品安全”需要全社会取得共识

“食品安全”是相对的。任何事物的绝对“安全”都是不存在的。农产品是古人从自然界认识、选育、培养而获得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某个物种“益”与“害”有所界定,世人还有“人吃五谷杂粮生百病”之说。即使在远古时期的特定原生态条件,产出的农产品原本的毒害依然存在,如辣椒是“热”性的、绿豆是“凉”性的,那么辩证的讲,这种“热”和“凉”都属农产品的毒害。因此,食品安全也是相对的,只要其毒害物质达不到危害人身健康的程度就应该认为是安全的。只有取得这一共识,才能正确对待食品安全问题。

2 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2.1 “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农业的忧患

“民以食为天”、“土能生万物”,这是两个至为朴素、也是恒古不变的真理。“土”与“食”之间的因果关系支撑了人类及自然界一切生命的存在和事物的发展。土地本身就是一大生命体,是他滋养着一切生命。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今天,随着人口急剧增长和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为了追求粮食产量,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依赖高产品种、化学肥料、化学农药、除草剂、农膜以及提高复种指数等集约技术单一高产品种的种植,使作物种类不断减少,与许多品种相适应的微生物、扑食生物以及种子传播生物逐步消失等,从而造成病虫害滋生、爆发、蔓延,品质俱佳的种质资源慢慢消失;农业化学技术长期集约应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土壤理化性状变差,微生物生存环境恶劣,潜在生产能力受限;滥用农药杀灭病虫害,使农作物受毒害残留、虫害天敌弱化;除草剂直接影响到下茬敏感作物,发芽指数降低,分蘖能力变差,产量减少,品质异化;农膜白色污染严重;化学原料中重金属残留、放射物质和其他有害成分等长期浸蚀,严重破坏土壤环境;复种指数提高,某一种作物重茬连作,破坏土壤微生物平衡,毒害物质和病原物的大量积累,土传病害加重;长此以来,形成恶性循环,严重污染水体、土壤、大气环境。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过度开垦、耕作、放牧、采伐,土地剥蚀情况十分严重,一些地方土壤流失严重,盐碱化、沼泽化、荒漠化等问题加剧。矿山废渣、有害垃圾(废电池、农药瓶、工业垃圾、医药垃圾等)和危险废料不断向地表倾倒堆积,渗透液与空气中毒害尘埃随雨水浸蚀土壤,地下生态随之恶化,还影响到气候变化。

2.2 利益驱动的伪科学现象

为追求时效高产,在畜禽、水产养殖饲料里添加避孕药、滥用孔雀石绿;为保鲜,水煮花生、鲜玉米穗、毛豆等产品添加甲醛;保鲜食品中超量添加防腐剂;为了提高商品品相,食品中超范围、超量使用色素,尤其是儿童食品五颜六色;反季蔬果使用催熟剂、膨大素、增甜素等各种“激素”。更为严重的是最近山东济南公安破获的一起“毒粉条”案,用六偏磷酸钠、海藻酸钠、工业明胶(没加淀粉)合成粉条、甲醛防腐,上市销售(工业甲醛超标400 倍、重金属超标200 倍)。

土壤形成恶性循环,一些化学元素在植物的富集作用下形成有害物质,直接或间接危害食物链。食品不安全因素剧增,令人担忧。利益驱动的伪科学现象,食品中的化学物质直接“危害”令人可怕。

3 食品安全问题影响人类的生命安全

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导致人类疾病新生、蔓延、爆发。世界卫生组织曾发表的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10 种疾病是:癌症、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道急性感染等,并明确提到“食品安全问题”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我国的卫生形势更严峻。据中央电视台白岩松和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梁晓峰合播的一档《慢性病,要快治!》节目:我国已有糖尿病患者9420 万人,还有1.4 亿人血糖在增高;高血压患者2 亿人,每年以1000 万人的速度在增加;慢性病死亡率高达85%以上,且近年来,一些慢性病一直呈上升趋势。这些疾病无不与食品有关。

4 解决与防范措施

4.1 恢复和发展有机农业,防范食品安全问题

我国是个传统的有机农业大国,有5000 年农耕的文明历史。3000 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农民就会制作有机肥、使用有机肥。到了汉代,有机肥已发展到十几种,并且出现了种肥、苗肥等。南宋陈敏敷《农书》有云:“若能时加新沃之土壤,以粪治之,则益精熟肥美,其力当常新壮矣。”这种地力常新的理论,指导我国农民在几千年的农耕中,不断努力开拓了有机肥源,有效保护了中华沃土长盛不衰。另外,也形成了无废排放的循环农业经济,自然而然净化了农村农业环境。我国宋代的《农书》中就更详细记录了农村已广为采用的堆肥技术,描述了堆肥设施、方法及肥量施用的过程。到了清代,杨双山的“知本提纲”提倡有机肥治理土地之本。

解放初期我国有机肥用量占肥料总量的99.9%,到1979 年逐步下降为47.1%,80 年代末是我国“有机无机相结合”施肥原则最好的践行时期,农业连年大丰收。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城市化推进步伐的加快,农村大量强壮劳动力涌进城市务工,我国有机农业的优良传统逐步在丢弃。到2009年我国有机肥用量仅占肥料总量得17.2%。大量的化肥使用造成水体、土壤、大气环境的污染,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当然,这里不能不提及化学肥料对人类的贡献,化肥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没有化肥就没有中国十几亿人的温饱。但为了人类生命安全,我国必须坚持提倡“有机无机相结合”的施肥原则。特别面临“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要恢复和发展有机农业。

4.2 优化土壤环境,降低食品安全隐患

土壤同一切生命一样,需要活力。我国水体、土壤、大气,尤其耕地土壤退化,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威胁国人生命安全,成为“健康中国”一大瓶颈,破解这一瓶颈当务之急是改土。土壤板结致使碳、氢、氧等95%以上的营养成分不能被充分吸取利用,如土壤碳库流失严重(原生态土壤的碳氮比25∶1,今天大部分土壤碳氮比只有8-10∶1);土壤理化性状变差致使免疫功能低下,营养失衡,如土壤普遍氮素过剩,微量元素缺乏;土壤有机质极缺致使土著生物菌群数量减少、螯合作用减退等。有机、无机就好比西药和中药,无机是缺啥补啥,如同西药直达病灶,有机如中药固本强体,有机肥能修复土壤碳库、改善理化性状、补给和更新有机质,还能提高微生物和酶的活性。总之,有机无机相结合的施肥原则能从根本上优化土壤环境,确保农作物健康,从根本上降低食品安全隐患。

4.3 创新有机农业技术,保障食品安全

“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古人都知道这一经济原理。东汉学者郑玄在为《周礼》注释时对土壤有精辟解释:“以万物自生焉,则言土;以人所耕而树艺焉,则言壤”。可见,前者靠自然植被去自发恢复地力。现代农业,一是发挥机械化功能,对小麦、玉米一些大宗农作物的秸秆,边收打边粉碎,就地处理,生物还田。秸秆还田技术已推广好长一个时期,存在当季秸秆难以在土壤中完全腐熟利用,甚至处理不当直接影响后茬作物出苗率、烧苗等问题,从而造成作物减产和滋生病虫害。利用生物还田技术能解决这个问题,即秸秆粉碎后每亩均匀撒益生腐解菌(约10 元/亩)。二是发展绿肥种植,利用一些作物换季间歇期,采用生物掩青的办法,增加土壤有机质。三是降低复种指数,我国人均土地少,歇田显然不太现实,而降低复种指数可以做得到。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基本解决,现在可以通过降低复种指数进行养地。四是轮作倒茬,利用农作物本身养分需求差异、生物菌活力不同互相作用、互相补充,达到种养结合、以种促养的土地养护效果。

4.4 充分挖掘有机肥资源,形成农业良性循环

采用无害排放的原理,生活垃圾、秸秆、畜禽排泄物等污染物均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将其作为有机肥源开发成有机肥还田,即改良土壤又无害排放、循环利用,优化农业环境,以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4.5 从社会管理方面解决问题

对于人为因素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更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诸如:利益集团的“伪科学”蛊惑、奸商唯利是图、国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一些人贪图便宜、上当吃亏)亟待提高等,需要采取强化食品安全立法、完善食品安全标准、规范市场、加强监管、打击假冒、严惩犯罪、宣传教育等社会管理措施加以全面治理。

猜你喜欢

食品安全有机肥有机
有机肥的有机质含量并非越高越好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农作物产量和肥料投入影响的研究
猪粪变有机肥一年卖了3个亿
纯净天然有机 为您献上一杯道地药茶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
有机肥施用应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