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和不足
2020-12-31
1 动物防疫工作的现状
1.1 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大多数的研究数据表明,目前许多疾病都有一定的传染性。同时,部分养殖户出于经济目的,大多会选择交叉养殖动物,既能缩减养殖面积又能够提升养殖效率。但是交叉养殖的方式会导致动物间的频繁接触,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疾病传染的概率,同时病菌会在动物间持续演化,疾病种类会变得越来越多,甚至会出现异变的恶劣情况。所以由于部分的养殖人对于动物防疫工作认知程度并不高,本身并没有对防疫知识充分了解,就会导致防疫工作开展不及时,养殖园区内出现大面积的疾病,一旦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态势,整个地区的畜牧业经济也会由此受到影响。
1.2 相关防疫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比较低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人员都不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对于防疫工作的了解并不够透彻,再加上匮乏的工作经验,很容易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疏忽,导致动物疾病的产生。同时,有关部门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培训并不专业,一些基础设备得不到有效的使用,工作人员无法持续掌握最新的动物疾病治疗方法,由此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会受到较大的阻碍。
1.3 整体防疫工作处在初期发展阶段目前养殖户对于防疫工作的实际需求在渐渐增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对于防疫工作的资金投入比较少,从而导致防疫站无法及时更新专业设备,老旧的设备严重阻碍了防疫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防疫站的工作人员得到有效的配置,在工作职责不明确的情况下防疫工作很难开展,工作质量大幅下滑,也会对防疫工作的监管造成不良影响。
2 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
2.1 转变对防疫工作的思想认知首先,要向养殖户和防疫站等普及相关知识,动物防疫工作不仅仅是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的要求,还是对肉食品安全的一种保障,以此提升养殖户对防疫工作的认知度,让相关人员认识到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还要提升防疫工作人员的理念,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程度,引导其全面投入到本职工作中,以确保动物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
2.2 加大防疫资金的投入力度动物防疫工作不仅仅需要防疫人员的努力还需要政府的扶持,有关政府部门应当深入了解基层动物防疫部门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需求进一步加大对防疫资金的投入力度,以确保对动物疾病的持续检测,将疾病的传染率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另一方面,除了加大防疫工作的资金投入之外,还要考虑其他的投入,例如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待遇,以此留住高素质的人才,提升防疫人员的工作热情。
2.3 保障基础设施设备的健全性健全的基础设施是顺利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因为只有在基础设施正常运行的状态下,动物防疫工作才能持续、有效的进行下去。例如,一个养殖场内动物病死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要想找到病因相关工作人员首先就需要化验血清、分析动物的死亡特征,最后再根据化验和分析的结果得出最终的结论,从而才能采取相关的治疗防疫措施,保障整个养殖园区的病死动物不再大幅度扩散。
2.4 建立起高素质的工作队伍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相关工作人员的努力,所以建立起一支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对于动物防疫工作来说必不可少。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化的防疫技术已经大面积的投入到实际应用中,此时相关工作人员若没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是很难顺利开展防疫工作的。再加上目前我国防疫人员老龄化的问题比较严重,要想充分保障防疫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就需要进一步培养优秀的防疫人员,以确保畜牧养殖业能够有更加长远的发展。
综上所述,动物防疫工作本身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要想保障动物健康、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就必须开展动物防疫工作,但是目前我国的畜牧兽医防疫工作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相关部门的养殖户应当认识到工作中的重点,转变对防疫工作的思想认知、加大防疫资金的投入力度、保障基础设施设备的健全性以及建立起高素质的工作队伍等,为畜牧养殖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