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的实践探讨
2020-12-31杨秋红
杨秋红
(兰州现代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300)
因高职院校教学与其他院校教学在“教学性质”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必须要注重“产教融合”,使高职院校能够成为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科学研究等重要场所。此外,还受校企合作因素影响,能够使高职院校教学目标更明确,以合作企业用人要求为教学核心,合作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教学条件,达到互利共赢发展目的,促进高职院校长久发展。同时,还使高职院校有更多条件去创建专业化教学队伍,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增强高职院校教学能力,从而培养出大量专业化技术人才。
1 高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实践教学现状
1.1 投资力度不足
计算机专业开展,需要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必须完善,才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条件。但是,对于大量计算机教学设施引进,会增加高职院校经济负担,再加上高职院校对计算机专业开展较忽视,在资金费用分配方面缺乏合理性,无法引进新技术、完善教学设备、构建专业化教师人员等,失去“产教融合”教学意义,导致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们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受阻,在未来就业或创业阶段会面临被社会淘汰局面。
1.2 师资力量待提高
因高职院校“教学性质”较特殊,再加上计算机专业教学要求较高,非专业教师人员无法胜任此项工作。结合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情况分析,在教师力量方面还有待提升,主要是因为缺乏专业化教师人员,忽视对专业化教学队伍构建,使整体教学质量提升成为主要难题。除此之外,因教师人员个人因素影响,在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会把教学重心放在基础知识教学方面,再加上学习基础设施不完善,学生们对基础知识反复学习,而不具备实践能力,失去计算机专业教学意义。同时,因高职院校忽视对专业化教师队伍构建,不单单在教师队伍人数上出现不足情况,而且还无法确保每位教师人员具备较强教学能力,最终依然会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1.3 教学方案及教学内容设计缺乏合理性
教学方案缺乏合理性,是因为教师人员忽视对学生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综合分析,依然以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开展计算机教学课程,无法拓展学生知识面,学生们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提升受到阻碍。同时,从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课时安排角度分析,同样缺乏合理性,无法使学生有耐心地对计算机知识学习。教学内容设计缺乏合理性,是因为大部分教师人员会以“基础知识为教学中心”,再加上单一化地依靠传统化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提升整体教学质量,而且在新课本改革与实施条件下,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学生们无论对计算机知识学习,还是实践能力提升等,都未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最终使学生们对计算专业知识学习产生厌烦感。
2 高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实践策略
基于此发展形势下,通过“产教融合”实践影响,能够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创新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有针对性地培养技术型人才,为高职业院校创新发展迎来新局面。注重专业与技术综合教学,突出职业院校教育职能,明确教学目标,改变传统化教学理念,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均能探究教学成果,并把教学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现代化社会创新发展、经济提升、产业发展等提供复合型人才。
2.1 加大产教融合实施力度,优化教学理念
因传统化教学理念对高职院校整体教学质量产生阻碍,还需高职院校对教学理念优化工作引起重视,以自身教学情况及发展形势详细分析,明确教学目标与核心内容,再分析学生综合能力,加大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实施力度,使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全面创新,打破传统化教学模式禁锢形式[3]。例如:高职院校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可开展“校企双主体”教学模式,以开放式合作模式,吸引更多企业参与,给予双方“共选”条件,确保高职院校所选择的合作企业能够对自身发展、学生发展等产生积极影响;企业在合作共赢过程中,结合自身发展要求明确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目标,双方在相互合作情况下,还能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达到合作共赢发展目标。
2.2 加大教学投资力度,构建专业化教师队伍
在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会因为师资力量不足而影响整体教学质量,使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面临更多困难。针对此情况,还需引起高职院校重视,结合自身发展情况详细分析建设资金划分合理性,能够在教学模式创新环节中加大投资力度,可引进先进教学技术、完善计算机教学基础设施、构建专业化教师队伍,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智能化教学系统,鼓励高职院校自主研发与创新,提升自身综合实力[4]。并且在合作企业积极影响下,使高职院校为教师人员提供进修平台,进修、学习新模式、新理念,开拓教师人员视野,才能对学生学习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以此为基础,吸引更多教师人员参与,扩大高职院校教师队伍规模,确保每个班级中都能有独立、专业化教师人员,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教学,真正意义上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与效率。
例如:选择“项目型”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产教融合教学,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安排实践项目,要求学生们能够独立完成,从信息收集到方案设计,再到方案实施及项目评价等,整个全程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既可以把基础知识与实践融合教学,又能锻炼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全面掌握各项目具体流程,从而锻炼学生们的综合能力。
2.3 创新教学方案,完善教学内容
教学方案设计对整体教学质量有一定影响,还需引起高职院校及教师人员重视,能够在教学方案设计环节中注重对其创新,因为教学方案创新,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们都能够自主参与,在参与中学习、在学生中拓展知识面,为学生学习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5]。以此为基础,对教学内容完善,要求以学生学习情况为分析基础,因为学生能力有待培养与教学,要随着学生能力提升适当增加教学难度,反复强调教简单的基础知识,会使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学习失去热情,而教难的教学内容会增加学生学习压力,学生会受到多次打击后失去自信心,最终对计算机学习失去兴趣。针对此情况,还需引起教师重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原则,能够对教学方案、教师内容合理设计,使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确保每位学生具备较强专业能力。
例如: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最重要的教学前提就是使学生对对C++认识、了解、掌握,结合课程内容选择适合的运算符,帮助学生了解与掌握多态性与虚函数、输入输出流、C++工具等相关知识。然后把基础知识拓展到实践中,让学生在新的“环境”下对基础知识应用与探究,先对C++程序编辑,然后在编译及预处理,在编译过程中完成语法分析、符号表、错误处理程序等,最后把整个过程连接起来,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程序,便于学生对C++工具及相关知识合理应用,从而到达“产教融合”教学目的。
3 结束语
加大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实施力度,是促进高职院校长久发展基础条件之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多角度、全方面分析,再加上校企合作教学形式,解决高职计算机教学资金不充足问题,使高职院校不再过多精力地关注基础设施完善、引进先进技术、构建专业化教师队伍等,而是重视对产教融合模式应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能够对基础知识扎实掌握后,还能自主操作计算机技术,从而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