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氏沼虾养殖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研究

2020-12-31吴柏杰

兽医导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沼虾幼体罗氏

吴柏杰

(武汉轻工大学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023)

1 引言

罗氏沼虾具备食性广、生长迅速、养殖时间短以及肉质营养丰富等诸多优势。在60年代后,罗氏沼虾的人工养殖在东南亚地区及其他区域快速发展。我们国家从1976年开始引入罗氏沼虾,当前在广西、广东、上海、江苏、湖北、湖南以及浙江等20余个省市都有该虾的养殖。通常情况下,其产量较高,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罗氏沼虾养殖过程中,由于受到水质、苗种、密度、温度、养殖管理以及饵料等各类因素的影响,导致罗氏沼虾养殖疾病频发,对罗氏沼虾养殖业的影响巨大。所以,对罗氏沼虾养殖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进行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罗氏沼虾养殖养殖现状

截止当前,我们国家已有20余个省市在养殖罗氏沼虾,比如广东、上海以及福建等养殖罗氏沼虾较早的区域,此些地区不但发展迅速,同时还有较为先进的养殖技术。其中,广东的罗氏沼虾养殖规模是最大的,其罗氏沼虾养殖业也是发展最迅速的,养殖面积从20世纪80年代的71hm2增长至当前的1425hm2,总产量超过了300万kg。

由罗氏沼虾育苗层面而言,其育苗技术及能力快速加强。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广东省罗氏沼虾育苗数量就已达到28亿尾;然而,上海、广东以及江苏等地的年产虾苗只有几千万尾,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超亿万尾的育苗场。再如:90年代上海已经妥善化解了水质调控、同步产卵以及幼体配方饲料等核心技术问题,同时在具体运用环节获得了良好的成效,育苗成活率提高40%、育苗成本减少45%、同步产卵效率增长至50%。

由罗氏沼虾养殖模式层面而言,当前国内罗氏沼虾的养殖主要是池塘养殖,搭配滤食性鱼类采取混养的形式,能够有效抑制藻类的过度繁殖,传统的“主养鱼、混养虾”模式已经极少采用。在最近几年时间内,有些人开展过网箱养虾的相关试验,因为可参考的文献材料偏少,至今并未大规模的使用。根据罗氏沼虾喜爱淡水水质的特征,在淡水区域内进行圈网养殖是比较可行的养殖模式,然而此方面的研究工作依然不足,需更加深入地探究、分析。

由池塘养殖单产层面而言,有限先进区域开展罗氏沼虾的大规模养殖,其单产可达到1500~2250kg/hm2。比如:90年代广东省罗氏沼虾养殖的单产为1600kg/hm2,最高的达到了6000kg/hm2,面积超过200hm2。其集约化程度及养殖技术同样有所加强,比如:池塘环境明显改善、种苗放养规格稳步提升、商品饲料广泛使用等等。

3 罗氏沼虾养殖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

3.1 甲壳溃疡病

病因:甲壳溃疡病的病原菌为假单胞菌、弧菌、螺菌、气单胞菌以及黄杆菌等其他细菌。引起该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上表皮遭受机械损伤,具备分解几丁质作业的细菌由伤口进入体内,导致溃疡,此同样是罗氏沼虾在越冬时期患有甲壳溃疡病的重要因素。第二,上表皮受到细菌破坏,接着具备分解几丁质作业的细菌由伤口进入体内。第三,营养不良造成疾病的出现。第四,养殖水体底泥中包含过多的重金属离子,导致罗氏沼虾慢性中毒,造成鳃丝逐渐变黑。

预防措施:①在捕捞罗氏沼虾时,尽量避免对虾体造成损伤,强化日常管理。②在饲料喂养过程中,应确保营养充足。③尽可能确保水质不会受到重金属离子的影响,定期以含氯消毒剂对池水进行消毒。

治疗措施:①在池内泼洒浓度为20~25mg/L的福尔马林,泼洒频率为1次/1~2d。②每天泼洒1次浓度为2.5mg/L的土霉素,持续时间为5~7d。③在采用①法或者②法时,在喂养饲料中增加土霉素,土霉素与饲料的配比为:0.5~1.0:1000,每天的投喂量是虾体重的1/10,持续1~2周时间。

3.2 细菌坏死病

病因:细菌坏死病多发于罗氏沼虾的幼体,病虾的附肢特备是触角的附肢出现坏死现象。细菌首先集中性侵入1~2个附肢,接着导致幼体在短时间内死亡。操作不当或者突发性的温度改变可能会导致幼体抗病力的降低。幼体饲养密度较大(超过100尾/L),饲料未消毒即投喂都或许会导致细菌坏死病的出现。在发病最初,病虾的摄食量明显降低,肠道内无食物残留,体色不正常,表现为蓝白色,附肢、体表存在粘附物,产生黑色病灶,附肢形状发生变化。其发病对象主要是罗氏沼虾育苗时期的Ⅳ-Ⅴ期幼体,具备极强的传染性,发病迅速,死亡率高达100%。

预防措施:对于孵化罗氏沼虾的用水,应当事先对其进行沉淀过滤处理并且进行消毒处理;在育苗时期,应在规定时间内在池内泼洒浓度为1mg/L的漂白粉进行消毒,每月消毒2次。

治疗措施:对于出现疾病的池塘应泼洒三氯异氯尿酸,剂量是0.2~0.3 mg/L,持续2-3天。需要注意的是:应当选择在晴天的9:00~15:00使用三氯异氯尿酸,在傍晚不得使得该药,避免出现虾浮头。

3.3 烂鳃病

病因:烂鳃病的病原菌是假单胞菌、弧菌以及气单胞菌等。

预防措施:①对池塘进行彻底清洁,维持优良的水质,将池底的淤泥清理干净,采用漂白精、生石灰或者漂白粉等其他消毒剂开展清塘作业。②定期泼洒二氧化氯、漂白粉等其他消毒剂,对池塘实施消毒。

治疗措施:①在池内洒上溴氯海因(0.3~0.4mg/kg)或者二溴海因(0.2~0.3 mg/kg),持续使用2次。②在喂养饲料中加入足量的用氟哌酸、VC又或是板兰根等药物。

3.4 丝状细菌病

病因:该病的病原菌是丝状细菌。丝状细菌主要寄生在稚虾与幼体的表明,比如:稚虾肋部、幼体附肢的刚毛、鄂足等其他部位处。通过显微镜能够直接观察到稚虾、幼体的患病处有丝状细菌。在有很多丝状细菌寄生在虾体时,就会导致死亡。

治疗措施:在患病最初,如果增加换水量,喂养高质的饵料,确保虾成果蜕皮,则能够自己治愈。在病情严重的时候,用5 mg/kg高锰酸钾或者5~15 mg/kg茶籽饼泼洒全池,6h以后整体换水,确保虾蜕皮。然而,以上两种方式并不适用于幼体、亲虾。用25 mg/kg的福尔马林合剂泼洒整个池塘,1天后换水,能够有效治疗越冬亲虾的丝状细菌病。

3.5 固着类纤毛虫病

病因:引起此类疾病的固着类纤毛虫病包括累枝虫、杯体虫、聚缩虫、钟虫、单缩虫等等。

预防措施:①维持水质清洁。在虾苗投放前,应尽可能将池底污物清理干净,同时彻底进行消毒;虾苗投放后,应时常换水;合理投喂饵料,防止残饵过多沉积在池塘底部。②育苗用水应使用严密的网滤与砂滤,选用浓度为10~20mg/L的漂白粉进行处理,1天后即可正常运用。③卤虫卵用福尔马林或者漂白粉进行消毒,直到无味后入池孵化。

治疗措施:①养成期:以浓度为10~15 mg/L的茶粕(茶籽饼)泼洒在整个池内。在虾蜕皮以后,整体换水,这种方法治疗效果显著。②越冬期:采用浓度为25 mg/L的福尔马林浸泡病虾1天。在越冬池内用药,可以先排掉池内1/3-1/2的水量,接着根据池水剩余量对福尔马林的用量进行计算。将福尔马林用水稀释以后泼洒在整个池塘内,1天以后再换水并且将池内灌满水。浸洗以后,虫体死掉并且掉落,治疗成效非常好。③对虾幼体的固着类纤毛虫病,除增加换水量、优化饵料质量、加快幼体蜕皮、控制好水温以外,还没有什么比较好的治疗措施。

3.6 黑斑病

病因:该病是由分解腐屑与甲壳质的细菌所造成,有些时候还会伴有极毛杆菌、假单胞杆菌。在发病早期,病灶处出现比较小的褐斑,后期病灶处渐渐溃烂,呈黑色。细菌腐蚀使得甲壳下的组织发生破坏,最易被感染的位置是鳃丝、步足、尾节等等。病情严重的虾只卧在池边,仅有鳃盖、腹足可以运动。在罗氏沼虾养殖环节,黑斑病是比较多发的疾病。该疾病的形成机理如下:首先,虾的甲壳受到破环;其次,具有甲壳、腐屑分解作用的细菌进入体内;最后,有致命作用的淡水藻状菌进入、快速蔓延发作,导致罗氏沼虾死亡。

治疗方法:用“富溴”、“二溴海因”、“对虾病毒灵”、“溴氯海因”又或是“虾菌净”等消毒剂泼洒全池,48h后泼洒“虾用活水素”、“底净”、“活水灵”又或是“益菌多”。并且,还应在投喂饲料中添加“肝胃乐”、“虾病康”或者VC,在病情比较严重时应加大药物使用的剂量;如果出现厌食情况,可同时泼洒与服用“开胃解毒灵”。

3.7 肌肉白浊病

病因:肌肉白浊病是近几年内产生的新型疾病,也可称作“白尾病”、“白体病”等等。对罗氏沼虾苗种的危害巨大,主要出现在虾苗淡化后到投放进池塘的3-5周内。病虾主要体现为肌肉产生白斑又或是呈现为白浊状,能够快速引起大面积死亡,尤其是密度较高的育苗池,死亡率达到40%-90%。

防治措施:①选择无毒亲虾。选用无发病史的养殖区域的罗氏沼虾当作亲虾,采购以后细心培育。因为现阶段很多地区带病仔虾大量养殖,亲虾难以辨析是否带有病毒,所以部分苗场选择无发病史的区域,自我培育亲虾,以保证亲虾无任何病毒。此种形式在广西有些养殖场中的应用,成功抑制了肌肉白浊病的出现。②培育亲虾。加强亲虾的免疫能力及体质能够降低疾病出现的概率,大型苗种场都掌握相应的技术以确保亲虾的免疫能力及体质。当前,并未商品化的免疫增强剂在培育亲虾中的应用,免疫多糖、复合维生素的使用能够提高虾体的免疫能力,有效抑制肌肉白浊病的出现。③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大量苗种场的成功经验说明,有效的消毒措施对肌肉白浊病预防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肌肉白浊病流行比较严重的区域,此种形式是确保苗场不会被周围发病场传染的重要保障。育苗场内全部的用具都需要严格消毒,并且对采购虾苗的顾客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病原的传递。按照各个地区的具体状况,可将供苗区和生产区相互分开,顾客仅可进入供苗区,又或顾客在进入生产区以前应严格消毒。

4 结论

通过40多年的不断发展,罗氏沼虾养殖已经从初期的养殖技术累积到养殖面积扩张直到集约化、高密度养殖。然而,集约化养殖有着技术指标高、环境不友好等问题,所以,未来应向生态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方向发展。罗氏沼虾生态养殖,不但能够让罗氏沼虾养殖得到更多的经济收益,同时有利于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属于新兴的、高效的养殖方式,其根本特点是对水的循环应用,可以为“环境友好型”的水产养殖业奠定扎实的技术基础。除此以外,还需强化良种选育及扩繁工作,转变健康养殖方式,开展规范化养殖作业,从而推进罗氏沼虾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沼虾幼体罗氏
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
黄海近岸潮汐锋海域蟹类幼体日间垂直迁移特征❋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罗氏沼虾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蚂蚁岛海域刺参浮游幼体发育过程研究
浅谈广西SPF罗氏沼虾研究进展
黄河三角洲刺参苗种繁育技术
南方地区南美白对虾育苗技术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