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温棚”高要罗氏沼虾养殖新模式 中国罗氏沼虾之乡养殖面积3.6万亩
2018-01-26海洋与渔业廖静李易珊文图
■ 《海洋与渔业》记者 廖静 李易珊/文图
9月底,2017年的中秋即将来临,广东肇庆市高要区的罗氏沼虾养殖户莫肇生正在虾塘忙活着。“今年的行情好,病害几乎没有,虾产量不错。”他的40亩虾塘,今年又将迎来一次丰收。“亩产500多斤不成问题。”他乐呵呵地向《海洋与渔业》记者介绍着。
肇庆高要素有“中国罗氏沼虾之乡”之称,当地农业局数据显示,2016年高要罗氏沼虾养殖面积3.6万亩,温棚越冬1.2万亩,总产量5.8亿元。9月27日,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主办的广东省肇庆市“罗氏沼虾”品牌建设推广会在高要区举行。
高要盛产罗氏沼虾
说起高要区的罗氏沼虾,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高要区的第一次尝试就让罗氏沼虾彻底在这片土地安家落户。90年代初,肇庆市和高要区两级水产局引进和推广了罗氏沼虾新品种和新技术,专业知识带动了罗氏沼虾产业的兴盛。
随后,在渔业机械的普及使用下,罗氏沼虾的养殖由原来的零星粗养模式向连片的规模化、优质化转变。至今,高要区罗氏沼虾的养殖规模、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居广东省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罗氏沼虾之乡”。
据当地人介绍,肇庆市现已形成包括罗氏沼虾种苗生产、成虾养殖、流通加工、饲料供应体系、渔药管理、技术配套服务等的罗氏沼虾产业链,养殖罗氏沼虾成为高要区广大农户增收致富的其中一个重要途径。
“近五年来,罗氏沼虾的塘头价为30~40元/斤,是养殖成本的两倍之高,经济效益可观,高要区现有万亩罗氏沼虾养殖基地就有2个。”高要区水产中心主任张波杰说,高要水产养殖面积达15.9万亩,总产量高达16万吨,总产值超20亿元,占全区大农业总产值的23.6%,这样一个水产大区也是罗氏沼虾得以大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我们这里,罗氏沼虾又叫做‘本地龙虾’,具有膏多、肉香、肥大的特质。”张波杰自豪地说,辨别罗氏沼虾,一看产地,二看虾钳,而一只上等罗氏沼虾的最重要特征就是一对强而有力的钳子。
高要养虾形成“十字秘诀”
“养虾先养水,养水先养茜。”这句在肇庆高要流传甚广的养虾秘诀,正是当地一代代养虾人的智慧结晶。据介绍,罗氏沼虾具有地盘观念强烈、喜欢栖息于水中遮盖物中的特点,它们在脱壳时较脆弱,容易受到同类的互残攻击。
鉴于此,高要区在推广罗氏沼虾养殖的过程中不断尝试和改良。他们尝试过在池塘中修筑十字形的水下长城、投放杂物,种植通菜和水浮莲等方式,但效果并不是很好。
而罗氏沼虾和罗非鱼在高要被合称为“两罗”,正是该区的主导水产品,其中罗非鱼养殖面积为10.2万亩,总产量超8万吨,深加工出口量达5.5万吨,产值高达4600万美元;另外,罗氏沼虾养殖面积为3.8万亩,总产量达1.5万吨,越冬温棚养殖面积达1.5万亩。
因此,高要养殖户也慢慢尝试“两罗”混养,并尝试与鳙鱼、草鱼、鲫鱼混养,以期利用鳙鱼滤水、鲫鱼清底的特性去养虾。后经发现,肇庆市星湖里的大叶水草净水能力强,可用于罗氏沼虾养殖。然而大叶水草生长周期短,种植、移植难。一波几折,最后他们发现了养殖罗氏沼虾一个重要法宝——茜草。
茜草,学名黑叶轮藻,净水能力强、分枝较多。专家称,该水草一方面有利于罗氏沼虾栖息,另一方面可以给虾提供一个“保护地”,拓宽了罗氏沼虾底栖活动的范围,减少因虾脱壳而发生的互残攻击的情况。茜草在高要养殖罗氏沼虾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罗氏沼虾虾苗期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创温棚饲养 实现高产虾
据悉,罗氏沼虾的适宜生长温度较高,当温度低于14.7℃时,罗氏沼虾不能正常生存。而在高要区,其冬季最低温度却低于罗氏沼虾生存所需的最低温度,导致罗氏沼虾不能正常越冬,元旦前后必须起捕。正是受到自然因素的约束,罗氏沼虾出现了大量、集中上市的情况,显然这对虾价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虾农收益不理想。
为此,在当地相关渔业部门和虾农的共同努力下,他们搭建了钢丝薄膜越冬大棚,给罗氏沼虾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保证它们顺利越冬。在温棚里,气温和水温均保持在20℃以上,虾可以正常生长。在广云高速公路两侧和白土至刘村间的连接线上,一到冬天就出现整片的“温棚景”,蔚然壮观。
在罗氏沼虾品牌推广会上,记者发现一个特别的身影。当众多养殖户聚首一堂进行热络交流时,身穿黑色衣服的他,静静坐在一角,脸上带沉思状。他向《海洋与渔业》记者透露,他是肇庆当地大江农业的老板吴坤明,来自浙江。拥有20多年的育苗经验的他,为什么只身一人从浙江跑来广东?原来,浙江气温较低,一年只能养一季虾(3~5月份),而广东却得天独厚,一年四季均适宜育苗和养殖罗氏沼虾。
“广东跟浙江有很大的区别,水质好、温度等条件适宜,我是2016年5月份来这里的。”吴坤明介绍说,目前他的养殖场采了用工厂化温室育苗的方式。其所育的罗氏沼虾虾苗销往珠海、中山和广西等地,产量可达3~4亿尾,存活率达7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