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疼痛的神经起源被发现

2020-12-31

微循环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脑电浅层皮层

疼痛是什么?很多人都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但要具体描述自己有多痛却又没那么简单。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开发了同步记录动物皮层脑电和多脑区脑内神经活动的实验范式,发现皮层脑电记录到的疼痛诱发的gamma频段高频振荡信号(GBO)来源于疼痛刺激对侧初级躯体感觉皮层的浅层中间神经元。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神经科学杂志》。

对疼痛的客观和准确评估是疼痛研究的最大难题之一。以往研究发现,疼痛诱发的GBO是最能客观反映疼痛程度的特异性生物指标之一。然而,GBO的神经起源一直以来都存在较大争议:有些研究提示,GBO可能来源于初级躯体感觉皮层,而另一些研究则支持GBO起源于初级运动皮层。本论文作者之一、中科院心理所胡理研究员指出:“这些研究多借助脑电技术研究GBO的特性,但脑电空间分辨率低,难以明确GBO的脑内神经电生理活动基础。”科研人员在给大鼠施加激光疼痛刺激的同时,同步记录大鼠皮层脑电以及双侧初级躯体感觉皮层和初级运动皮层不同深度的神经电生理信号,通过分析脑内局部场电位和神经元放电与皮层脑电信号的关系,发现皮层脑电记录到的疼痛诱发的GBO来源于疼痛刺激对侧初级躯体感觉皮层的浅层中间神经元。

胡理研究员表示,此项研究揭示了疼痛诱发GBO的神经起源,加深了人们对GBO这一潜在疼痛客观评估指标的神经电生理机制的认识,为疼痛强度的评估和镇痛效果的评价提供了基础。与此同时,结合神经调控和生物反馈技术,有望通过调节初级躯体感觉皮层的浅层中间神经元的GBO信号来缓解疼痛,进而发展为新的镇痛技术。

猜你喜欢

脑电浅层皮层
视皮层神经元结构可塑性研究进展
认知控制的层级性:来自任务切换的脑电证据*
晋西黄土区极端降雨后浅层滑坡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工作记忆负荷对反馈加工过程的影响:来自脑电研究的证据*
浅层换填技术在深厚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D2DR影响运动疲劳后皮层信息输出的作用机制
辛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APP、BACE蛋白表达的影响
乒乓球运动员在经验相关图形识别中的脑电相干性分析
为何不能回忆气味
近30年陈巴尔虎旗地区40厘米浅层地温场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