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口服及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2020-12-31刘向东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罂粟壳结肠镜溃疡性

刘向东

(山东省沂水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山东 沂水 276400)

笔者从2014年起用中药内服及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0例,均符合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标准[1]。通过临床症状结合大便镜检及结肠镜检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男51例,女39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73岁,平均47.7岁。病程最短的6个月,最长18年。轻型(黏膜充血型)15例,时有腹痛、腹泻。中型(黏膜糜烂型)43例,腹痛、腹泻伴有黏液。重型(黏膜溃疡型)32例,小腹隐痛,便中带脓血,里急后重,疲乏,面黄消瘦。脾虚湿盛39例,脾肾阳虚33例,肝脾不和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及对照组3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辨证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暖脾益肠饮加保留灌肠。内服方用白术13g,白芍8g,黄芪24g,党参13g,茯苓9g,山药15g,莲子13g,防风7g,枳壳6g,薏苡仁24g,木香5g,肉豆蔻9g,黄连3g,甘草5g,干姜5g。脾肾阳虚加肉桂4g,补骨脂8g;久泻不止加诃子8g、罂粟壳6g;湿热甚加金银花12g、败酱草12g;脓血便加白头翁13g,地榆炭8g;腹痛重加乌药10g、木香7g;结肠镜示肠道溃疡面积大或溃疡较多加白及8g,乌贼骨12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保留灌肠方用白及8g,秦皮7g,白芍12g,地榆21g,白术13g,枳壳10g,罂粟壳8g,苦参24g。水煎,浓缩至100~120mL,冷却至接近体温温度,用一次性肠道冲洗袋缓慢滴入肠管。灌肠时采用侧卧位或低头翘臀位。

对照组用陕西中医学院制药厂生产的泾渭固肠止泻丸(乌梅、黄连、干姜、木香、罂粟壳、延胡索)5g,每日3次。

两组用药1个月为一疗程。若病情减轻,继服第2个疗程,总疗程为3个月。

3 疗效标准[1]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明显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4 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29例,有效2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6例,好转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 病案举例

杨某,患溃疡性结肠炎6年余,经中、西医治疗,时轻时重,反复发作。2015年8月因情志不畅与饮食不节,腹痛,腹泻加重,大便带黏液,伴脓血便。结肠镜检查示结肠黏膜糜烂性溃疡,周围充血水肿。西医诊断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服西药治疗病情好转,但月余后复发。症见黏液样便,日3~6次,伴腹痛肠鸣,泻后痛减,纳差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厚腻,脉细滑。证为湿热滞留肠道,肝脾不和,肾阳亏虚。治宜健脾温肾,清肠止泻。方用白术13g,党参16g,茯苓10g,黄芪18g,肉豆蔻12g,补骨脂10g,防风8g,白芍13g,陈皮7g,木香7g,苦参15g,黄连3g,干姜5g。5剂,水煎服。并用保留灌肠方睡前灌肠,保留到次日早晨。腹痛、腹泻大减,大便成形,日2次。再服5剂并灌肠,诸症消失。后内服中药调治月余,并嘱调情志,节饮食。随访1年未复发。

6 体 会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原因还不明确,一般认为与免疫功能紊乱、肠道感染、肠道防御机能低下、过敏反应、及情志因素有关。多有急性肠炎病史,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或素体脾肾阳虚,加之情志不遂,肝气乘脾,肝脾不调,肠中湿热余毒未清,导致寒热错杂,本虚标实的复杂证候。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治疗当以温中健脾,清肠止泻,寒热并用为原则。

药理研究证实,党参、白术、黄芪、茯苓、薏苡仁、山药等健脾药物有抗乙酰胆碱及抗组织胺作用,能促进细胞合成代谢,改善微循环,使炎症组织营养得以改善,有利于组织修复,改善肠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糜烂与出血,促进溃疡面的愈合。

灌肠方中秦皮、苦参清热解毒、祛湿止泻,白及、地榆、白芍止血消肿止痛、生肌敛疮,枳壳行气导滞,白术健脾利湿,罂粟壳收涩止泻。另外,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还要注意一是要避免滥用抗生素,以防造成肠道菌群失调。二是要调理情志,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三是要节饮食,禁食辛辣刺激食物。

猜你喜欢

罂粟壳结肠镜溃疡性
结肠镜治疗前肠道清洁准备致水中毒一例报告
往食品里添加罂粟壳,应处以“行业禁入”
往食品里添加罂粟壳,应处以“行业禁入”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商贩出售罂粟壳欲当火锅调料获刑8年半
减轻结肠镜操作中腹痛的研究进展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