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医结合”背景下健身俱乐部服务质量优化研究

2020-12-3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体医结合体医服务质量

(山东化工职业学院 山东 潍坊 261108)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通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用体育运动的方式、代替医疗,使身体恢复健康,这是使康复人群、病症人群、病兆人群、亚健康人群迅速回归健康的最有效途径。当前,我国健身产业迅速发展,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约有10000多家有一定规模的健身俱乐部。这些健身俱乐部为“体医结合”模式的重要实践提供场所,新的理念将引发传统健身模式的变革。“体医结合”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优化健身俱乐部的服务质量是一个极受关注的问题。

1、“体医结合”背景下,优化健身俱乐部服务质量的必要性

1.1、健身俱乐部服务质量存在问题

提及健身俱乐部的服务质量有预期服务质量和感知服务质量之分,预期服务质量是指顾客对服务企业所提供服务预期的满意度,感知服务质量则是指顾客对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实际感知的水平。如果顾客对服务的感知水平符合或高于其预期水平,则顾客获得较高的满意度,从而认为企业具有较高的服务质量,反之,则会认为企业的服务质量较低。目前顾客对于健身俱乐部的服务质量并不是很乐观,许多顾客表示健身俱乐部提供的服务并不能达到他们的预期,主要表现在健身目的单一、先进器材设备缺乏、教练员专业水平低、附属设施少、配套服务不完备、课程或时间安排不合理等方面。更有些顾客表示在广告或者营销活动中了解到的与自己实际所感受到的有一定的差距,从而使得顾客的预期服务质量大大降低,又因预期服务质量是影响顾客对整体感知服务质量的重要前提,所以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顾客对于健身俱乐部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1.2、“体医结合”措施的提出对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提出新要求

体医结合注重的是体育与医疗相结合,其目的是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代替医疗,以使身体恢复健康,或者人们少生病,远离疾病,远离亚健康状态。体育与医疗如何结合是当今一个丞待解决解决的问题,健身俱乐部作为一个为大众提供健身服务的场所,其可以很好的扮演着体育与医疗结合的媒介角色。体医结合既有体育运动的参与,又注重医疗、理疗、康复手段的介入,所以这就给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即健身俱乐部的经营内容不能仅仅只是健身、塑型,其健身理念、健身功能的认识都应有所改观。作为健身俱乐部的相关工作人员要让顾客认识到健身不仅仅只是为了塑型,而是要传播一种新理念:健身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老人、孩子都可以参与进来,我们参与健身除了获得好的身材外,更重要的是使身体处于健康的状态。作为健身俱乐部的工作人员更应该认识到体育锻炼,绝不仅仅是用于预防疾病、强身健体,还可用于治疗疾病、病后康复。因此不管是健身俱乐部工作人员,还是参与健身的顾客都应重新认识、准确定位体育的功能,共同推动体育医疗融合发展。另外对于健身俱乐部的器材设施的要求更加专业化、先进化,对于健身俱乐部的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更高,对于健身俱乐部的管理机构的要求也会更高。

1.3、“体医结合”观念逐渐被大众所接受

从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已成为常识,“体医结合”措施刚刚提出之际,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人们会感到有些陌生,认为凡是与体育运动相关的一切都应属于阳光灿烂的运动场,而与医疗相关的都与医院脱不开关系。伴随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运动场上的阳光也可以照进医院的病房,驱散疾病所带来的阴影。与我国相邻的日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日本稍有规模的健身房里不仅具有先进的健身器材设备,而且还配备有卫生室或医务室,另外还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医生,为健身爱好者们进行较为全面的检查,其中包括锻炼前检查、锻炼中检查、锻炼后检查,此检查结果既有助于健身者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又有助于健身指导者根据检测数据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此外该运动处方还必须经过医务人员签字确定后方可实施,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健身锻炼的安全性。

2、“体医结合”背景下,优化健身俱乐部服务质量的意义

2.1、转变大众健身的思想观念

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人们认为参与健身锻炼就是为了获得一个强壮的身体,而盲目的参与体育运动。在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中不免有些经受过运动损伤带来的痛苦,因此在身体得到康复之后就放弃了体育运动,认为体育运动是充满风险的,甚至还有人们认为日常生活活动就等同于体育活动,所以不需要再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人们对于体育运动没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对体育运动有正确的定位。“体医结合”措施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认识,不仅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运动健身之中,更有一些人群在注重自己健身的同时还注重如何合理运动以及运动后恢复等等。其次许多身患不适的人群也开始注重体育锻炼,当疾病来临的时候也不再仅是投靠医生,而是非常自觉的将参与运动健身也作为使身体获得康复的手段,并且在实际过程中也确实使他们获益匪浅。

2.2、有助于“体医结合”措施的实施落到实处

由于“体医结合”措施才刚刚提出不久,所以如今对于“体医结合”的研究大多还处于理论研究,虽然现在在我国的某些地方已初见成效,但距离惠及大众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健身俱乐部实施“体医结合”措施,一方面有助于完善健身俱乐部的设施建设、课程建设、配套服务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以整体提高健身俱乐部的服务水平,从而吸引更多的顾客;另一方面在健身俱乐部能够使人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体医结合”措施的实施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比如一个初次进入健身俱乐部的顾客,在进行身体锻炼之前,首先对他进行相应医学些检查和运动能力检查,以了解该顾客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然后健身指导员根据其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运动课程,这样不仅可以得到顾客的信任,而专心投入到训练当中,以凸显健身指导员的专业水平,最后等到运动结束后再有专业的运动营养师及康复理疗师等对其进行推拿、按摩等放松、保健活动并提供合理的饮食指导,这样一系列的健身指导和康复保健指导才是真正的获益于健身人群。另外对于身有不适的患者来说,如果健身俱乐部可以提供相应的康复治疗,那么他们就不必再走进医院,一方面节省患者的时间和经济投入,另一方面也间接缓解了医院的压力。

3、“体医结合”背景下,优化建身俱乐部服务质量的对策

3.1、完善设施器材建设

健身器材是顾客参与健身的主要载体,也是一个健身俱乐部提供服务质量的外在表现。本人通过走访健身俱乐部发现,大部分健身房里拥有比较完备的健身器材,而相应的测评仪相对较少,对顾客进行体能评估也只是通过简单的测评工具,很没有说服力,有的甚至没有训练前的测评,所以这就使得锻炼的效果大大降低,没有参考性也使得顾客体验不到成就感,从而降低锻炼的兴趣。基于“体医结合”措施的提出给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在进一步优化健身俱乐部服务质量时要注重先进仪器设备的购进,如体测仪、心电图仪等等检测设备,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健身俱乐部的经济压力,但是科学的数据有助于健身指导员制定更为合理的训练计划,另外锻炼前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也有助于规避风险,减少运动中受伤发生。

3.2、完善人才队伍建设

健身俱乐部的工作人员是健身俱乐部正常运营的主体,其专业水平和素质影响着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和顾客的满意度,他们是保证顾客顺利、健康、高质量完成锻炼的根本保证,张天彪、王科术等曾指出,健身指导员是架通消费者和经营者沟通的桥梁,是决定健身俱乐部良性开展的关键人物;商业健身会所经营者最终较量的并不是投资规模或者价格优势,而是人才、服务与管理,其中,商业健身会所指导员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

“体医结合”措施提出要求健身俱乐部里的教练组成员不能仅仅只懂得如何将肌肉练得发达,还要具有一定的运动医学、运动康复、运动营养、运动心理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给顾客提供全方位的健身指导,所以健身俱乐部要注重吸纳综合性人才,加强与高校或者其他培训机构的合作,严格把关教练员的资格认证,对于健身指导员的职业要求也应相应提高,以期培养合格的健身指导员。

3.3、完善配套服务建设

配套服务是指健身俱乐部为了满足顾客多元化、多样化的服务需要,通过整合服务能力,提供支持性、配套性、多样性的整体解决方案的“一条龙”式服务,使客户能够在同一所健身俱乐部得到尽可能多的服务价值。就目前健身娱乐市场的现状来看,有些健身俱乐部的配套服务设施并不完善,一个完整的健身场所除应具备一个健身运动房、更衣室、休息室、饮料室外,还要具备健康咨询室、心理咨询室、运动营养咨询室以提供科学化的指导,其次桑拿室、蒸汽浴室、日光浴室、冷热水力按摩及理疗室等,以做松弛神经、肌肉之用。当一个健身俱乐部配备完整的服务设施并正常运营,人们不仅可以体会到运动带来的快感,同时也能体会到医疗服务,这才算是真正的体医结合。

3.4、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

加强健身俱乐部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可以有效实现患者人群到健身俱乐部的转移,以使更多的患者可以不去医院就可以达到恢复身体健康的目的。另外对于“体医结合”健身服务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健身俱乐部和医疗机构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传播“体医结合”理念,有效进行专业化管理,提高顾客的信任度。

4、结论

“体医结合”的提出符合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其是解决全民健身工作的技术核心、扩大体育科学为健康服务领域的关键。健身俱乐部作为体医结合的媒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医结合”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优化健身俱乐部的服务质量是一个极受关注的问题。所以本文在此提出几点意见:作为健身俱乐部的工作人员,首先要认识到什么是“体医结合”,国家推出“体医结合”的原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其次自己在生活中要勇于积极践行实施“体医结合”这一措施;最后在健身俱乐部服务质量进一步的优化过程中要注重全面提高,不能顾此失彼,因此要制定相应的服务标准及相应的管理办法,以此来增强服务意识,真正将“体医结合”的措施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体医结合体医服务质量
创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实践研究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门诊服务质量管理的实践研究
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提升路径及作用分析
体医结合背景下提升城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策略研究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质量的提高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体医结合”背景下健身气功在普通高校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体医结合”导向下对体育专业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