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动的终身体育观浅析
2020-12-31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0)
前言
篮球运动作为一项国际化综合型类的运动项目,自从1894年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对于绝大数的中国人来讲,篮球抒发了国人太多的智慧,一个小小的篮球陪伴国人成就了美好的健康的岁月。正如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访华时所说:美中两国人民都喜欢篮球,都喜欢中国的姚明,篮球让人变得更健康、美丽。的确,篮球运动是全球参加活动的人数最多的国际性运动,它有让人陶醉、飘逸、潇洒、完美的技术,有简洁而又富有极具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战术,有令人关切的、攻守双方浓烈的控球和淡定的进球,有最令人瞩目的球星们的拼搏精神等都被公认为美妙的篮球永恒的代表。国际社会在苦苦地寻求永恒的民族精神,积极倡导以民健促国富,以国富保民健。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进一步加快,对于忙碌、焦躁中成长起来的四肢健全的国人,几何想过用一生的练球去守候健康。面临即将步入老龄化的社会,能重温激情燃烧的练球岁月,去实现健康的中国梦而确立起终身体育观时不待我。
1、篮球的运动元素丰富了终身体育的内涵
1.1、篮球运动的文史观
篮球运动的趣味性、娱乐性、观赏性、激烈的对抗性等,囊括出所有的特质都归功于1891年初,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史密斯的智慧创造。最初的奈史密斯先生从田野中孩子们玩耍游戏中得到启发,为解学生活动项目匮乏之困境,欣然让学生用足球向悬挂在空中的篮子里面投掷,活动达到了锻炼的效果,并受到众多人疯狂地追崇,后来该项运动被命名为篮球运动。直到1908年,洛杉矶第三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美国的篮球队向全世界献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篮球赛表演,篮球运动技术的多变与创新元素,攻防角色顽强的意志对决元素,场上全体队员展示的走、跑、跳、急停、转身等动作,稳健、激进、顺滑、流畅堪称一气呵成的移动元素等都为世人深感震撼。之后,美国人自豪地用英语、法语、德语、汉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等六种语言向全世界人民进行传播与交流篮球运动。时至今日,篮球技术的全面提升,战术的日趋精湛,规则及裁判法规的发展成熟,场地及运动设施的配套完善等都一改它类运动中普遍存在的单调、乏味、枯燥的运动元素,展现出深邃的人文特点。篮球运动本身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尽显人们的表现欲,开创了发挥集体智慧永创运动高峰的先河。乔丹走远了,他开创了篮球的一个时代,影响到全球几代人。同样,历史也没有忘记1936年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75岁高龄的詹姆士毅然精神抖擞,随同美国篮球队抵达柏林,品味世界顶级水准的篮球比赛。时任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首任秘书长威廉.琼斯非常尊重和敬佩他,组委会还让一位德国小姑娘向史密斯敬献了桂冠,这充分展现了篮球运动后继有人。史密斯的发明得了全世界的认可,这不仅是他一生的荣耀,也是我们全人类的荣耀。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参加篮球练习的人数多达三亿多人,如此庞大的活动群体和个人都在源源不断地喜获篮球运动所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1.2、篮球运动的特点展现出整体性与个体性的运动遐思
篮球运动是展现智、高、快、悍、全、准、变等发展趋势的集成个人元素,融合集体技、战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运动。篮球竞赛中两队成员相互协同完成攻与守对抗的形式进行的,通过整体的智慧和技能的协同配合,反映出和谐互助的团队精神和协作风格,体现出球队整体的智慧特点。篮球运动中可以随意、自由地尝试各种技术,控制和保护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的活球,让人品味到高超的篮球技术。篮球攻防的快速转换是现代篮球竞赛的高强度特点。攻后必守,守后必转攻,全程中攻守不断转换,转换又在彼此打压中瞬间变幻莫测,体现出了变的新意。这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的一生从青少年时代,随着生活阅历地成长对运动的渴求在不断追寻变化,不断获得创新,又不断扮演不同角色,为获得更大的利益。
篮球运动从诞生起就首先是“球员运动”。青少年时期形成最容易形成对于篮球的爱好,在球场上,球员最大化地表现个人主义恰恰满足了青少年球员对篮球表演渴望的渴求。在球场上球星们上演的精彩的“个人秀”,很容易成为青少年模仿和崇拜的对象,从而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这不仅有利于篮球运动的发展,更促进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及身体健康,也体现了篮球运动的价值。个人主义直接在球员身上的体现就是展示个人英雄主义,其在特定的赛场环境外加球员本身具备的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精湛的篮球技术的基础之上,明星球员往往就应运而生。每一个明星球员,或者说是核心球员,他们本身所具有的特质、或表现在篮球赛场上的高超的技战术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球队其他成员的个人能力、心里动力以及赛场气势。班杜拉,一位美国的心理学家,认为榜样具有替代性强化的作用,指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强化的作用。这种榜样的替代性强化作用实质上就是他们的示范激励作用。一个人只有被球队承认和接纳后,稳定的自尊感才逐渐形成,而后才能获得安全感与自信。所以 “个人主义”也是一种篮球价值观的体现,并且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升华球队。从中可以看出:个人主义也是现代篮球运动价值观的一种体现。
如果说篮球运动的整体性仅仅反映出篮球运动中集体的智慧,那么,篮球的个体运动前景也不能让人小觑。一个人能玩运球:练习高运球、练习低运球、直运球、体前变向运球、背后运球、运球前后转身等等;练传球:双手胸前传(反弹)、单手肩上传、双手头上传、单手勾手传等等;练投篮:练习单手肩上投篮、单手低手投篮、双手胸前投篮、连超手投篮、甚至个人练习扣篮等等;个人练习持球突破头:练习同侧步突破、练习交叉步突破等;练习运球过人:练习运球体前变向过人,练习背后运球过人,练习前后转身过人等等直至精湛,终生享受着球星级自我不是梦。篮球运动两个人能打,三个人也能赛,充分展现了篮球运动的海纳。体育锻炼是永保健康的硬道理,篮球科技的进一步融合所引发种种有趣的竞技史事和人物故事,成为在不同人群中进行社会性人本教育的直观课程让人领略登高望远的激情和高瞻远瞩的遐思。总之,篮球运动的特点勾画出人的运动意识、气质、修养、品德、体能、技能和能力的精益求精,让自己塑造自我,实现人生的健康轨迹,弘扬起终身体育教育的面面观。
2、终身体育确立了篮球运动促进健康的价值导向
2.1、终身体育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体育锻炼情趣化催生身体健康是一个永恒的学习与教育过程。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在一个自动化程度很高的社会里,劳动与生活方式使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处于休闲、退化状态,人们猛然发现新的生活节奏对人的健康和寿命带来极大的威胁。于是人们又重新寻找孩童时期追寻的乐趣,走出家门进行自我锻炼,体育锻炼对于人的终身健康和长寿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当然,体育锻炼能增进健康的核心主题是“永恒的情趣”。
人们在工作与生活的中所掌握的各种知识,技能大多是在学校中获得的。走进大学校园你会看到场景最火爆,人员最密集,同学最玩命的事情是在打篮球,作为高素质人才的他们深深地懂得平衡即为健康的价值所在。常言道:岁月无痕,人生有道,知识的老化和身体机能的退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有人说:三岁看老,意思是人在三岁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他的将来。研究发现幼儿园里最能打动孩子们心扉的绝非是一支画笔,也不是一支儿歌,而是一个小小的篮球,肢体的膨胀、好动的天性使他和他们对地上并无定性的球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一位六七十岁的老爷爷在敬老院里最想做的不是打麻将,也不是听广播,而是如何把球更多地投进筐里。因为肢体的退化让他们不甘心,面对漫漫的长夜让他们不甘心,这充分地诠释了人生期待与追求平衡的魅力。
谁找到了平衡谁就拥有了健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教育和经济的前提是教育人们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终身健康和长寿。世界上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属前四位之一的帕金森病有0.5%来自40岁的中年人,1.8%来自60岁的老年人,世界上有50%以上的数十万例帕金森患者来自中国。克服帕金森时专家建议:唯有从事复杂的运动,突显运动手脑并用、跌宕起伏为上上之策。“健康第一、终身健康”应该作为现代人的生存座右铭。唱响小康社会,共建和谐社会唯有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坚持做到与生活同步式、系统化的身体锻炼模式。
2.2、篮球运动活跃于终身体育的基石
篮球运动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资深专家、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院士,从小就喜欢打篮球,直到现在84岁高龄的钟老依然活跃在篮球场上英姿不减。足以说明篮球运动本身所产生的游戏情趣,对一个人的身心体验与进步发展是协调一致的。在调查中发现中国在学龄前教育中有九成以上教学团体和单位,通过开展篮球运动实现健体开智的启蒙教育。现今小学义务教育中有八成以上的学校,中学阶段中有七成以上学校,高校有将近八成的院校均将篮球运动的增智、健身、教育、宣传、社交功能被校领导认同,积极开展学校篮球运动竞赛成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师生体质,提高健身水平,实现陶冶情操、锻炼意志、修养品行、培养团队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荣誉意识的重要的教育形式。进入2019国家教育部、委积极倡导在中小学实施“两增、一减”新战略,让终身体育绽放在少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相信篮球之花必将开放全国。
新世纪初全国篮球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全力打造篮球文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中国职业篮球运动走出逆境,塑造起新的形象,中国篮球文化建设被搬上台面。学术界人士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提出学习风气正,篮球文化应最先塑造篮球形象,篮球学风影响着中国篮球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指出:篮球文化首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宗旨,因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篮球运动,并指出中国篮球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为国家队文化、联赛文化、国家队文化、球迷文化、篮球人文文化、篮球历史文化及球迷文化。对有发展潜力的青少年篮球球员和从事体育专项的学校里的人才进行选拔,以转会的形式进入大学篮球后备队,以合同的形式成为职业篮球球员。后备队员可以随时调入二线队,进行CUBA联赛。也可通过选秀进入CBA,争取为国家队效力,代表国家出战全球顶级赛事,这是对一名职业球员的最高肯定。这样就要求小学、中学、大学和各层次的球员必须达到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的双标准,这样使球员加强训练和文化层次。对于文化学习打不到标准要求的球员给予停止训练和比赛的惩罚。对于不积极,多门课程不及格的球员实行坚决淘汰。职业球员要通过小学-中学-大学的高等教育,既要拥有超高的运动技能,也要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达到了社会对经济人才的需求,也符合了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培养了“文武全才”的职业篮球人才。
现代社会“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建立体现“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在这个阶段的篮球文化和职业篮球的处理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创造CBA的品牌、展开CBA的发展空间有一个很好的契合点,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全球化的重大战略,并指明了具有战略意义的中国的篮球文化和中国篮球文化发展的战略方向。
篮球运动为老年朋友拓宽了生活的空间。步入老年的人们多为眼发至直,迈腿发板,腰发硬,脖发软。昔日他们是篮球场上的虎将,虽然谈不上是叱咤风云人物但是也绝对算得上是街头铁杆球迷。现今有众多的老年球迷、球星还是不甘心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生活场景,他们依然是那么火,时而静坐在荧屏前面,时而围拢在收音机旁边,探询他们时有80%的人回答是:就靠它(篮球)活着了,都是场地设施少惹的祸。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形成的传统,对于处在这种文化中的人来说是无法摆脱和超越的,也是不可能独自存在于这个传统之外的。人们总是生活在在既定的传统文化中,传统文化存在于人们的行为、心理、观念之中。人们有意无意、无时无刻深受这种传统的影响和熏陶,并自觉或不自觉成为人们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进而对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篮球职业球员来讲,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无疑会给自己的职业运动带来无可估量的理论支撑,因为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中国的职业篮球运动员70%以上出自地方体校,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寥寥无几。18-19岁就加入各地方俱乐部,参加职业联赛为俱乐部老板效力了,身体上没有发育成熟,文化水平低对篮球文化的理解不够深透,甚至一知半解,头脑不灵光。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篮协发展了“北极星计划”,提出“竞技篮球、娱乐篮球、财富篮球、文化篮球”四位一体的新篮球观。CBA的改革带动了社会对篮球的关注,推动了篮球运动自身和相关产业的优化升级从而创造出更多利润,大大推动了篮球竞技的高速发展。统计发现2008-2009年赛季CBA联赛的电视观众达到4.8亿人,在CCTV的平均收视率为0.68,现场观众达到几百万以上。时至今日2014-2015年赛季CBA联赛的电视观众预计接近8亿,现场观众较往常赛季实现成倍增长的势态。近年来中国涌现的姚明、易建联、巴特尔、孙悦、郑海霞、宋晓波、苗立杰、隋菲菲等等成为铭记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的篮球界英雄。运动员地位的确立和运动技能能力价值观的变更,俱乐部产权的明晰,独立社会法人代表的重新认识,这一系列的变革无疑促进了篮球运动向全民健身方面大踏步跨越式发展,为实现终身体育提供了广泛的素材和保障。
3、建议与结论
3.1、建议
(1)各级各类政府、从事体育工作的行政机构和各类院校,从篮球的娱乐性、健身性出发,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球类活动。比如:场地3人篮球、场地5人篮球、场地坐式篮球、街头篮球、水上篮球等等,培养练习者的活动兴趣,激发人与球的感情,倡导人与球的和谐,抒发社会责任感;
(2)加强篮球场地设施建设。场地不局限于建篮球馆或标准的篮球场,可以在人群集中的地方搞篮球特区。特区内设立篮球运球专区、传球专区、投球专区等,专区突出篮球的趣味性、游戏性;而且区内配有专业员指导,随时解决练习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练习动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3)建议城镇社区能借助社会上篮球机构的资源,广泛开展对本地域的篮球特区进行常态化教育。目的能及时反馈篮球特区工作活动的进展情况,配合心理疏导,让更多的人欣赏电视之余走出家门,走向球场。
3.2、结论
篮球文化的产生、传播、普及与发展促进了全民健身的发展,丰富了终身体育的内涵。篮球运动本身的随机性、随意性、娱乐性、观赏性、简单而又复杂性活跃了人们的大脑,兼顾了人体四肢的联动,既适合个体与群体活动,又适合各类人群练习的运动,体现出人类生生不息追求平衡的健康理念,也展现出整个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正能量,加深了体育锻炼实现健康的终身目标。终身体育促成了篮球运动与和谐社会的有机结合,产生了与人们的生活同步发展的生活效应。篮球运动对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人们折射出共同的游戏情趣,所创造的价值不仅仅保全了一个人,更体现在终身体育与社会进步协调一致,营造出日新月异的繁荣社会,推动一个健康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进而摘掉老龄化社会的帽子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