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本科专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20-12-31汪晓莉
汪晓莉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经管学院,郑州 451150)
为适应目前社会对应用型经管人才的需求,很多普通本科院校纷纷开设了经管类专业。由于现代物流中供应链所处的关键地位,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必须要加强对物流与供应链的重视,及时抓住机会开展建设。经管类本科专业开设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能够拓展经管人才的深度,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为将来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面对社会对实用型人才需求提升的趋势,结合课程本身的特征以及现有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要想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还需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加强对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力度,利用信息化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实施标准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体系。
1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的内涵与价值
现代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健全物流管理与供应链体系,才会与市场运行规律相吻合,确保企业能够正常运转。在物流与供应链的作用下,企业管理制度、合同制度、财务制度、奖惩制度才会日益完善,有助于企业的发展道路、资源与潜力的拓展。而这一切都依托于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发展与壮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是经管类本科专业的重要学科,有效学习该课程,学生能够掌握现代物流的精髓和衍变,明晰加工、包装、识别、跟踪、物流规划、评价、设计各个流程和变通。通过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可以为供应链的完善带来积极的能量。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开启,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成为了企业研究的重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全球竞争意识,通过课程知识理论内容的讲解,结合相关实践教学活动,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而且基于供应链视域下专业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经济管理专业应用型的目标要求。为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改进方面,要理清教学方法的思路,持续积累供应链管理教学经验,结合学校和专业的自身特色,凸显教学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根据教学模式的规律有机编排教学程序,形成情景模拟、理论导入、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相融合的整体框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突破灌输式教学的束缚,利用提炼的知识点和知识精髓构建知识体系,同时辅以启发式教学凸显师生沟通反馈效果,最后利用实践教学达成认知成果和技能成果的齐头并进。
2 目前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类课程教学模式弊端分析
2.1 学生实操机会不足
供应链管理课程与实践联系较为紧密,强调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理论教学仍然占据主导,过于强调课本知识内容的讲解,供应链管理教学缺乏实践和实际操练的机会,导致很多同学出现学习与致用脱节的困惑[1]。一方面,教材内容滞后性主要表现在与现代物流技术和方法存在偏离。另一方面,教学方法的单一模式,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目前多媒体教学模式仍占据主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激发。记笔记成为了教学的常态,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被迫式的学习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参与性和创造性潜能的释放。由于经管类本科专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更多地参考和借鉴了其他专业的设置架构,受专业差异以及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该种教学模式都是延续理论教学的形态,无法提供健全的实践实操环境。
2.2 教材设计的滞后性
对于经管类专业而言,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材数量充足。随着专业调整力度的持续推进,教材设计与选用却并未保持同步。在随意性、单一性的教材应用环境下,一体化设计的教材极为紧缺。由于课程本身所涉及的知识相对宽泛,技能领域跨度较大,再加之教材选用不够严谨,部分教师为了驾轻就熟,一直延续早些年前的教材,科学论证与评估性能严重不足。此外经管类专业教师对该课程的开发能力较弱。一方面源自课程本身需要深入企业进行实际历练,教师存在抵触心理;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并没有过多的精力参与课程的改革和创新[2]。导致教师对课程创新性与多样性建设积极性不高,久而久之教学设计呈现出显著的滞后性。
2.3 课程考核方法单一
目前经管类本科专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教学结构没有突出特色,课程考核方法单一,缺乏与物流电商发展实际情况的调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纯地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内容简单进行综合累加,背离了专业本身的统一性和协作性。与此同时,与经管类专业合作的企业参与意识不强,实践环节不够灵活,实训基地难以发挥预期的效果。此外,就现有的考核方法而言,依然延续圈定范围复习重点。虽然以闭卷形式展开,但是学生容易产生临时抱佛脚的思维和不良习惯。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专业素养,也无法检测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
3 教学模式改革理念及措施
3.1 设计突出人才需求特征的教学目标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改革要与时俱进地掌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特征,在教学目标的设置环节上应该把握课程的特点,根据课程实践性强、交叉性高以及覆盖面广的规律,实现管理思想、技术和方法的协调,力争能够通过课程改革让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晰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涵,以及相关领域研究的范畴。同时针对企业实际用人需求,依托优势学科的辐射,教会学生具备优化系统管理,利用所学的知识及时解决物流电商企业遇到的难题。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导向,确保教学目标的特色鲜明及实用高效。
3.2 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改进
根据企业实际,结合课题研究,构建供应链管理整体框架要发挥情景模拟教学法的优势。借助模拟沙盘资源,实现供应链管理任务的项目化,为学生细化呈现企业营销活动内容的方方面面。构建真实的情景任务,通过仿真环境的模拟演练和探索交流,为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与此同时加大对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完善力度,精选包含知识点的经典案例,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主导,提供知识的有效验证途径,使学生能够整体认知知识结构,掌握供应链整体战略。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利用案例情境教学法,在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中设置问题,给学生创造生产、市场、销售、物流的决策空间[3]。这样不仅会让学生全面深刻掌握企业库存、团队协作等经营流程,还可以通过深入的分析讨论,循序渐进摸索出运输决策的影响以及采购管理和库存管理等难点。
3.3 启用知识点教学法构建知识链条
在课程学习中,要始终坚守真实企业项目为驱动的理念,利用真实商业任务实现与企业的高效对接,以供应链管理工作岗位流程着手,给学生创造真正操作和竞争的氛围,设身处地地感受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各项工作。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育及考核模式的束缚,学生得到了实践锻练,教学效果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选择与之对应的雨课堂或课堂派,为学生呈现机电设备、食品、家电行业、跨国贸易等物流与供应链相关的真实案例,通过新兴信息工具的引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理解和融会贯通,进而更加深入有效地找到正确学习方法。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重难点,还可以适当穿插游戏实验教学法,强化物流系统优化理念的渗透[4]。在游戏与实验中,学生可以体会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三种角色,根据自身角色的划分,完成相关任务和管理工作,进而深刻感知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在不断地实践学习与思考中,掌握供应链影响因素以及合理的控制库存的策略。
3.4 建立过程化考核体系
经管类本科专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还要从考核体系入手,从定量与定性考核转变出发,从现有固守单一化评价机制中走出。首先,要优化考核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方式,降低笔试考核的比重,根据学院专业改革的部署,增加实践考核体系的比重,将学生案例分析、实践操作与创新思维报告等成绩作为考核主体,弱化对理论内容的死记硬背,形成课堂讨论、作业提交、小组实践合作以及期末考试为一体的过程化考核体系。同时对各个体系内容进行科学细化,运用形成性考核法,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实践操作,探讨可行的解决方案,设置目标性的阶段性测试。站在企业营销者的角度,用知识点教学法打造知识点的图谱与链条。利用过程化考核体系使学生亲身体验企业供应链管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总之,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逐渐成为了电子商务企业的核心,这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所向,同时也对经管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考验。为此经管类院校要秉承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宗旨,有效整合教学目标和计划,改变传统和现有教学模式,立足人才需求的实际,主动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利用案例情境、游戏实验、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竞赛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凸显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的优势,最终实现职业能力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协调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