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外侧入路结合腓骨远端锁定板空心钉治疗三踝骨折

2020-12-31缪小兵卢弘栩戴永平洪克建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内踝踝骨腓骨

缪小兵,卢弘栩,戴永平,张 君,丁 健,洪克建

三踝骨折多见于高能量创伤,骨折不稳定,对骨折复位要求高,常需手术治疗[1]。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科采用内外侧入路结合腓骨远端锁定板空心钉治疗38例三踝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本组38例,男19例,女19例,年龄17~84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8例,坠落伤8例,跌倒伤12例。骨折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28例,旋前外旋型1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1 d。

1.2 术前处理行踝关节X线、CT+三维重建检查明确骨折位置。对踝关节脱位的患者先行手法复位,然后行石膏托外固定制动或跟骨牵引治疗,同时予以消肿治疗,待肿胀明显好转,皮肤皱褶形成后再手术。所有患者于术前1 d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防止深静脉血栓。

1.3 手术方法腰硬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大腿上段上驱血带,根据后踝骨块偏内或偏外情况而选择不同的手术切口位置。复位顺序为外踝、后踝、内踝、下胫腓联合。① 后踝骨块偏外处理:做腓骨后外侧切口,腓骨复位后放置腓骨远端锁定板,拧入螺钉,牵开跟腱、腓骨肌、拇长屈肌,显露后踝骨块,直视下复位,由后向前或由前向后打入2枚导针,扩孔后打入2枚ø 4.0 mm空心钉;另做内侧弧形切口显露内踝,内踝复位后,先打入导针,再用2枚ø 4.0 mm或ø 4.5 mm空心钉固定,如内踝骨块较小,也可用克氏针固定。② 后踝骨块偏内处理:选择腓骨外侧入路显露腓骨,复位固定后做内侧弧形偏后切口,显露后踝及内踝,后踝骨块复位后由前向后打入2枚导针,扩孔后打入2枚ø 4.0 mm空心钉,再复位固定内踝。复位固定后,进行Cotton试验检查,检查者一手固定胫骨远端,一手推移足跟部,如果向外过度移位>3 mm为阳性,提示下胫腓联合不稳;也可采用腓骨牵拉试验及踝关节外旋应力位X线检查下胫腓联合稳定性,如不稳定,在下胫腓联合近端2 cm处平行于胫骨关节面,由腓骨向胫骨向前倾斜25° 打入1~2枚ø 3.5 mm或ø 4.5 mm全螺纹皮质骨螺钉,也可在腓骨远端板上预留的孔内打入皮质骨螺钉,固定三层皮质。

1.4 术后处理踝关节不予制动,早期可行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术后定期摄X线片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2周拔除下胫腓联合螺钉后允许患者负重行走。

2 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骨折断端复位及固定均满意。末次随访时,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30例,良5例,差3例,优良率92.1%(35/38)。疗效差的3例患者中:1例高龄糖尿病患者,术后皮肤坏死,经多次清创更换敷料,切口二期愈合;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术后踝关节疼痛明显,经抗骨质疏松治疗,疼痛好转。

典型病例见图1~3。

3 讨论

3.1 后踝骨折固定指针三踝骨折为严重关节内骨折,其治疗难点在于处理后踝骨折。Garden et al(2006年)研究发现,固定后踝可以维持70%的胫腓联合强度,而胫腓联合螺钉仅能维持40%的强度。因此,三踝骨折中后踝骨折固定的优先级要大于下胫腓联合。朱新红 等[2]认为即使后踝骨块累及关节面<10%,只要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可行后踝骨折切开复位螺钉固定。我们认为,如果术前合并踝关节脱位、下胫腓联合分离,当后踝骨块面积达到15%,后踝骨折应行手术治疗,因为后踝骨折复位后,下胫腓联合稳定性明显增加,甚至不需要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龚晓峰 等[3]也持类似观点。

3.2 三踝骨折手术时机和复位固定顺序的选择① 手术时机:三踝骨折应行急诊手术,可减小手术难度,缩短住院时间[4]。有学者[5]认为,踝关节骨折伴有软组织损伤,二期手术不影响功能效果,对骨折愈合时间无影响,也不会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我们认为,三踝骨折大部分为高能量创伤,短时间内软组织肿胀明显,且局部皮肤软组织条件情况不明,急诊手术有一定风险。本组患者均待肿胀好转后再行二期手术治疗。② 复位固定顺序:彭育沁 等[6]建议先固定后踝,再固定外踝,利于术中透视观察后踝复位情况。唐承杰 等[7]建议先复位固定外踝及内踝,使踝关节内、外侧处于稳定状态后再固定后踝,保证拉力螺钉对后踝的加压作用。本组采用的是先复位固定外踝,恢复腓骨长度,防止距骨外移,同时因为下胫腓后韧带的牵拉,可以促进后踝骨块的复位。本组患者骨折断端复位及固定均满意,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其优良率达92.1%(35/38)。

3.3 下胫腓联合固定稳定性的检查三踝骨折中如果外踝、后踝及内踝全部复位固定,踝关节稳定性明显提升,一般无需固定下胫腓联合。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建议内、外踝骨折固定后,术中可进行腓骨牵拉试验及踝关节外旋应力位X线检查以判断下胫腓联合固定的稳定性。腓骨牵拉试验中采用小骨钩或骨钳向外侧轻轻牵拉腓骨,若腓骨移位>3 mm,提示下胫腓联合不稳;术中外旋应力位X线片显示踝关节内侧关节间隙>2 mm,提示下胫腓联合不稳。虽然目前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的方法越来越多,但全螺纹皮质骨螺钉固定仍是主要方法。本组采用1~2枚ø 3.5 mm或ø 4.5 mm皮质骨螺钉固定三层皮质,术后12周取出下胫腓联合螺钉。取出下胫腓联合螺钉之前,患者可行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但应避免负重行走,防止螺钉断裂。

综上所述,采用内外侧入路结合腓骨远端锁定板空心钉治疗三踝骨折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内踝踝骨腓骨
高频超声诊断急性踝内翻腓骨肌腱脱位的临床价值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第3腓骨肌缺如并第3跖伸肌变异1例
后外侧踝关节途径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分析
崴脚千万莫忽视
内踝截骨术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胫骨远端内侧钩微型钢板治疗垂直型内踝骨折的临床研究
按摩穴位去去火
不一样的踝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