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诵读国学经典中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策略研究

2020-12-30马海妮

天津教育·上 2020年12期
关键词:道德品质国学经典诵读

马海妮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道德品质;活动;家校合作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新时期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最新的初中德育工作的课程标准,对新时期的班级德育工作给出了新的要求和建议,特别是在“评价建议”中强调:“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感悟,加深体验与领悟”的评价要求。为了指导学生针对性地诵读,还给出了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这实际上已经凸显了国学经典诵读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意义。国学经典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诵读国学经典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与当前新課程改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是一致的,特别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所以,在当前的班级德育工作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诵读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并且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有序、有效地推进。就这一问题,笔者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诵读国学经典的重要性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特别强调了在中学课程体系中要适当地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包括德育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而诵读国学经典,对于学生自身成长和德育都有重要意义。

(一)诵读国学经典,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国学经典与语文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在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学生能积累重要的字、词、句,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还能掌握一些经典的格言、典故和故事。这些都会成为学生的重要积累,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提供助力。

(二)品读国学经典,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国学经典不仅能给学生提供语文知识和素材,(二)品读国学经典,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国学经典不仅能给学生提供语文知识和素材,掘,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教育和引导。在读到孔子的“人生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庄子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可以顺势教育学生要重诚信,促进学生诚信意识的发展。而读到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父母,促进学生感恩之心的发展。很多时候,品读国学经典,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自我教育过程,这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途径

在当前的初中德育工作中,国家提倡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各学校、各地区的实际,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使德育工作能与当前的班级管理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助力学生成长。而开展国学经典的诵读工作,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思想价值观教育都有着重要影响,它可以作为班级德育工作推进的一种形式来进行,从而实现多元化育人的德育目标。

(一)积极构建诵读的良好环境

环境会影响人、塑造人,要想让学生重视国学经典的诵读,教师就要给学生营造相关的环境和氛围,推动国学经典诵读工作的开展。从学校层面来说,要在强化书香校园建设的过程中,把国学经典的相关内容布置到学校的楼廊文化建设中去,特别是一些经典古诗文和名言警句,可以成为其中的核心内容,学生看得多了,自然也会受影响。同时,利用学校广播台、公众号等途径,定期给学生推送相关的内容,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从班级层面来说,各班可以在早读时间来固定安排诵读、背记的内容,特别是可以在教材所节选内容的基础上给学生进行拓展延伸,这样学生理解和记忆起来会更加方便;各班也要利用读书节、读书月等活动,多开展一些与国学诵读相关的活动,用这样的氛围来影响学生。当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把学生诵读的内容纳入语文考试和考查环节,从而引起学生的充分重视,推动国学经典诵读工作的开展。

(二)开展丰富多样的诵读国学经典的活动

新课改下的德育工作,也要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特别是要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开展各项教学工作。初中阶段的学生,兴趣在其学习中的影响依然很大。而对于经典国学的诵读如果仅仅停留在学生每天的背记、诵读上面,学生就很容易产生枯燥感,进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初中阶段开展国学经典诵读,要注意形式的多样性,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推动诵读工作的开展。首先,开展关于诵读国学经典的讲座,给学生进行诵读方法和技巧的培训,也要给学生强调诵读的重要意义所在,引起学生的重视。其次,针对本校学生实际和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开展国学经典诵读过级考试工作,给学生发放证书;对于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予以奖励,发挥优秀学生的引领示范作用。再次,组织开展以班为单位的诵读竞赛和展示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形成良好的诵读氛围。最后,可以用学生手抄报、黑板报等形式进行诵读成果展示,深化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也可以布置相应的作业引导学生课下进行落实,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三)家校合作,共同督促经典诵读

新时期的学生教育工作,既需要学校教育的引导,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督促。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家里进行学习,这需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校应密切合作督促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学校要注意引导家长切实关注此项工作的开展,并且把任务和要求传达给家长;同时,利用微信、钉钉群等通讯手段及时了解学生诵读状况,并及时进行交流和指导,注重实效。利用好学校的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等活动,给家长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达成教育的一致,这样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促进学生在课下诵读工作的开展。

总之,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是落实新时期德育要求,创新德育形式的一种积极探索。教师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既能使学生收获知识,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价值观引导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明确自己积极的人生追求和方向,实现对学生的自我教育,促进学生更健康地成长。

猜你喜欢

道德品质国学经典诵读
品质培养势在必行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好奇”的代价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根植经典固本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