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学生一个支架:语文第二学段“图表构思法”写作起步教学的研究

2020-12-30钮佳美

下一代 2020年2期
关键词:支架

钮佳美

摘 要:图表构思法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教学和教育价值。图表构思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架起写作支架,反映知识的整体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增强其参与度,引导学生将内容写“具体”,落实写作教学重难点,开展“生本”课堂,提高课堂的教學效率,进一步推动写作教学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支架;图表构思法;中段写作起步策略研究

一、研究缘起

(一)【情境描述】

《观猴》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出现的第一次看图写话,是学生写作文的一个开始。图上画的是许多姿态各异的猴子在猴山上玩耍,老师和小朋友在观看的情景。作为二年级刚开始写话,学生缺乏看图写话的方法,不知道怎么写,写什么,按怎样的顺序来进行描写。课后习作交上来,大部分学生的习作都写得十分宽泛,质量都较低。

【情境分析】

1.【内容空洞无物,表述逻辑混乱】纵观学生所完成的写作作品,我们发现很多中段学生的习作内容十分空洞,逻辑安排不合理,常常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而且习作中缺乏中心思想,学生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完全无层次可言,甚至经常出现偏离主题现象。

2.【缺乏生活实践,写作素材不足】一方面孩子心智小,对自然、社会生活不留意,不敏感,素材意识、融入生活的意识都比较淡薄;另一方面学校作文内容缺乏想象力,命题作文、看图作文的比重多于自由作文。

3.【指导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佳】在进行写作教学指导时,教师往往采用分析范文,并让学生欣赏、仿照的形式,这种指导方式较为单一,而且容易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

(二)基于“图表构思法”的小学语文中段写作研究意义

1.增强习作兴趣,架起学生写作支架

图表构思法利用图画、表格、线条等,配上关键词的提炼,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增强其参与度。

2.提高教学效率,落实重点攻克难点

通过运用图表构思法,能帮助学生快速架起写作支架,反映知识的整体性。同时,再逐步促进写作内容的细节构思,引导学生将内容写“具体”。

3.建设生本课堂,转变习作教学模式

通过运用图表构思法,学生能够更多地进行自主构思创作。这样,写作课堂中教师不必再花大量的时间去进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只需进行适当引导,开展“生本”课堂,这无形中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并进一步推动了写作教学模式的转变。

二、实践探索

(一)基于图表构思,确定写作内容

我们首先梳理第二学段语文教材有关习作教学的内容,然后依据新课标梳理第二学段4个学期单元习作的要求,做到整体把握,统观全局。

1.依托图表,分类构思

(1)写人类习作教学:记叙文,写人离不开写事,选择的一件事或者几件事必须为凸显主人公的品质而服务,一般写人的记叙文主要是以下列形式呈现的。

(2)写事类习作教学:

写事类的习作主要分为三大板块,起因、经过、结果。要做到条理清楚,要思考哪些可以先写,哪些后写,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清楚,主要可以按照以下图表形式。

2.理清思路,谋篇布局

学生最基础的布局,可以运用平时写作的“头、中、尾”法进行。在图表中将文章的大致框架勾勒下来,提供一些句型和关键词作为参考,并及时进行修改、添加等,学生有了支架,知道了该写哪些内容,以何种框架及描写方法进行描写。

(二)基于图表构思,指导写作方法

1.运用图表,明确题意

明确习作要求是习作中的关键环节,这里的习作要求不仅指命题作文中的文题,也指半命题作文、有提示要求和给材料作文中的“题目或说明”。只有弄清题意,找准关键词,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按要求确定中心,选料,组织结构,写出合乎要求的文章。

2.运用图表,丰富语言运用

在明确了习作内容,理清了习作结构后,习作的基本框架基本成型,但是学生根据图表构思法写出来的习作还不够饱满、具体、生动,处于有骨架没有骨血、肢干的情况,那如何让习作有血有肉,鲜活生动起来呢?教师需要继续引导学生给习作添钻加瓦,添加好词好句,习作手法等。

3.运用图表,学会修辞运用

以《美丽的松山湖》为例,分别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把松山湖的美丽具体生动地描写出来。运用这种图表的形式,学生在习作中更能如鱼得水,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学生对于事物描写的这一过程,很容易发生“无话可说、无从下手”等问题,描写出来的事物也是呆板枯燥,或是面目全非的。在对事物的描写过程中,应该加入相应的修辞手法来描写,这样就会减少事物本身的是死板与枯燥性,从而增加相关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三)基于图表构思改进写作评价

在习作教学中使用图表构思法,主要原因是想给学生提供支架,能自己基本完成一篇作文。运用图表构思法可以把学生的习作思维转化成文字和图表。所以在学生动笔写作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初稿图进行评价,指导学生修改框架思路,为习成文提供帮助,同时也减轻了学生“几易其稿”的负担。

1.习作修改

一篇习作顺利成文主要包括5个流程:选材-构思-表达-修改-成文。一般,当把“修改”这一习作环节放在习作完成之前,起到一个完善的作用。可等到学生依照他们自己的框架和习作思路完成好习作时,学生一般已经基本形成了思维定式。这时候,有一部分学生的习作中的问题可能就不太容易修改了。

2.习作评价

(1)自评自改:通过一节习作评价课,学生可以根据一些评价要素,如:字数是不是达标了,有没有病句,语句是否通顺优美,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从而让学生慢慢地学会自评,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通过长时间的自评自改,学生可以慢慢看到自己习作的进步,从而增强学生习作自信心。

(2)互评互改:学生之间查看修改习作,在读完习作后给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和习作感想。学生间的广泛交流互动,可以提高学生对习作的自我鉴赏水平,内化提高自身习作质量。学生通过欣赏其他同学的习作,看出与相互的有点,吸取习作的优点,积累习作经验,激发自身上进心。

参考文献

[1]周子房.写作学习支架的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2015(7—8).

[2]陈建霞《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J] 2008.5

[3]王立根《思维导图——作文构思的有效工具》[J] 2006.12

猜你喜欢

支架
引流固定支架在脑外科术后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支架式教学对落实语文要素的启示
心脏支架可以被一拳打掉吗
心脏支架可以被一拳打掉吗
装了支架能预防心梗和心脏猝死?
心脏支架有寿命吗
支架有“使用期限”吗?
支架能用多久?
提供教学支架,突破教学难点
iBed Tablet Stand平板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