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农村寄宿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析

2020-12-30马雪珍

下一代 2020年2期
关键词:寄宿生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马雪珍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农村特别是山区寄宿制留守儿童的素质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为解决山区学生上学远和上学难的问题,农村小学布局有所调整,并校和寄宿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引发寄宿小学生教育这一新问题,作为教师要探索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措施,促使农村寄宿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农村小学;寄宿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在农村地区,寄宿生往往因为家长在外务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特别是留守儿童由祖辈家长照看,在溺爱或放任的环境里长大,容易受到不良影响,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都出现行为偏差,生活自理能力较弱,难以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综合素质偏低。养成教育则是一种健康的教育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寄宿生在学校接受统一的教育和管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营造团结同学、尊敬师长的优良校园氛围,形成优良行为习惯。

一、注重日常训练,培养寄宿生生活习惯

小学生的家长,尤其是祖辈家长,往往觉得孩子年龄小,很多事情都包办替代,导致部分学生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生活习惯,变成寄宿生之后所有事都要自己亲力亲为,包括穿衣、系鞋带、叠被、刷牙、洗脸、洗餐具、整理宿舍等,以及合理安排零花钱、妥善保管物品、适应学校膳食等。教师要根据农村寄宿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适应集体生活,通过班级组织和寝室小集体、兴趣小组等的人际交往,学会生活自理、关爱他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与此同时,教师要着重在养成教育中融入对寄宿生卫生习惯的培养,使其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和水平。例如定期开展卫生知识、保护环境、文明举止等主题班会活动,让他们接受生活教育;评比文明班级、文明寝室,调动寄宿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卫生认识和生活自理的理论变成具体的行为表现;建立监督岗,做好卫生监督工作,进行记录和讲评,并使其与评比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等挂钩,达到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的效果,督促全体寄宿生卫生生活习惯的养成;检查个人卫生和生活情况,即各班卫生委员在分管卫生的教师的带领下对各班寄宿生进行检查、打分,将其作为日常行为规范的一部分和评比优秀学生的依据,让卫生习惯的养成深入人心,方便监督、指导和查漏补缺,保证寄宿生习惯成自然。

二、加强学习管控,培养寄宿生学习习惯

小学生的思想与行为都不成熟,在学习中很容易被其他事诱惑,并且寄宿生缺少家长的督促,在不知不觉中会放松对自己的学习要求,迷失方向。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学习方面的管理与控制,教会他们合理安排时间,能够自觉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能力[1]。建议教师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培养寄宿生安排和管理时间的意识,引导他们科学制定学习计划。寄宿生要成为时间的主人,自主分配时间,不管学习什么知识或做什么作业都要事先做好准备,明确在哪一个时间段完成哪一项学习任务,或者规定自己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时间,提升时间管理的有效性。二是培养寄宿生定时定量学习的好习惯,确保每天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并规范学习行为。例如教师要指导寄宿生充分使用在校自习的时间,自觉复习当天所学知识,并预习第二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学会看笔记、记笔记,针对不懂的知识要主动和老师、同学、同寝室的伙伴等交流,敢问、勤问、善问。三是培养寄宿生稳定学习的能力,因为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认知风格、学科兴趣、适应老师教学方式的能力等,教师要指导他们伴随自我意识的强化适当调整自己,保证学习方法与策略的稳定性,不要一味死记硬背,深入思考自己应当学什么、如何学、怎么提高学习效率等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体现集体温暖,提高寄宿生综合素质

农村寄宿生在学校的时间很长,主要接触同学和老师,难免想家,教师要注意为其营造家的氛圍,体现集体生活的温暖,以便弥补其亲情体验损失,提高综合素质。例如在生活上要悉心照顾,毕竟小学生年龄小,尚未形成生活自理能力,心理依赖也较强,教师要从睡觉、吃饭、穿衣等方面了解学生,在要求他们遵守集体生活制度的基础上做出不同的安排,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用宽容的心对待每一名寄宿生,让他们有适应的时间。

另外,学校寄宿生活有较强的规律性、约束性,小学生又活泼好动,教师应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点缀他们的寄宿生活,促进良好行为习惯和品质的养成[2]。例如借助六一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契机举办文艺活动,让寄宿生有机会展示自己。当然,寄宿生在集体里和同学的交往是最频繁的,教师要组织他们开展团结互助的主题活动,培育其集体观念。例如帮助遇到困难的同学、过集体生日、相互提醒盖被子或添加衣服等,把寝室、班级和学校当作自己的家,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

总而言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意识到养成教育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寄宿生生活自理的训练和学习管控,使其感受到集体寄宿生活的温暖,丰富情感体验,在日积月累中养成优良行为习惯,实现自我的约束和提升,进而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肉吉.农村寄宿制小学养成教育初探[J].名师在线,2019(23):11-12.

[2]车挺玮.农村寄宿制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刍探[J].成才之路,2018(24):20.

猜你喜欢

寄宿生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寄宿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感悟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
重视农村寄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