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方法研究

2020-12-30杨秀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感恩教育小学德育

杨秀艳

摘要:感恩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小学教育中,感恩教育是教师的德育教学重点,在常规的教学活动中,空泛的理论教学并不能够帮助小学生培养积极乐观、乐于助人的精神,而是要通过实例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感恩教育;小学德育;价值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3-0091

一、前言

感恩教育指的是學生思想、政治、心理品质的健全教育。在小学阶段,进行感恩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精细化开展的趋势下,小学的德育能够帮助社会评价标准的改变。因此,本文将以具体的教学探究为例,帮助教师能够进行情绪的教育感化,帮助小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社会感。

二、教师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学生

教师是学生接受行为教育除父母之外的第二人,在学校环境中,教师的行为对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起到不可估量的领导作用,感恩心理能够帮助师生之间紧密情感联系。教师在以身作则的时候,需要从责任感和人格两个方面来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首先是责任感,这是一种对自己所担任职务和所承担角色的主动承担精神。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主动承担起自己的班干部服务职责、值日生清扫卫生职责以及其他职责,需要首先从自身做起。在小学内,教师要想为学生做好榜样,可以从基础的上课条例入手,在上课前坚持不迟到的原则,面对迟到的学生要用自身的行为感化,自己参与到学生的值日活动中,而不是独立在学生群体之外,避免说教带来的情绪反感;对学生分担到的卫生值日活动,班主任也要做到参与其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言行一致,在卫生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在班级上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感谢每一位认真值日的同学,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卫生活动”,让打扫卫生的学生能够明确获得到感恩,对自己能够担任卫生职责获得学生的鼓励和认可。另一方面让其他学生得到认可。在人格塑造上,教师需要让学生怀有感恩之心,在学校的教育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增强完善的人格,需要开展感恩的主题班会,在这种活动中让学生就自己的家庭活动来交流经验,教师可以开展“家庭”“困难”“措施”等内容,让学生就自己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进行分享,让学生能够对他人的汇报和付出进行感恩,换位思考,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1]。

三、将感恩教育渗入教学内容

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基础的学科知识,也要在教学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以一颗感恩之心来面对生活和学习。例如,在信息学科教育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备内容。在不少学校,这门学科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在上课的时候,因为学生的年龄和使用习惯,有的学生在上完课之后,桌椅乱摆,在隐蔽处常会有垃圾,这种情况不是学生的品德问题,但是不好的习惯却需要教师及时纠正。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应该过分严厉,而是要在教学中针对这种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遇到有的学生将杂物藏到机房隐蔽处的行为,教师需要在下一节课正式教学之前,对在课堂上垃圾自行带走、主动维护课堂清洁的学生提出表扬,让其他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正当之处,这种循循善诱的方式能够让学生自发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在电脑关机时,教师需要特别强调Windows的关机步骤,要在桌面采用正式的计算机关机按钮,选择固定的步骤,不能只顾自己的关机想法,而是要维护计算机的寿命,在日常的操作中遵循学科知识。对能够按照教学内容进行关机的学生,教师需要及时表扬,树立起他们的模范,对表现良好的班级,在学校范围内刊登“行为标兵”,在校园网上公布,让学生都能够对荣誉报以感恩的心态,而不是散漫随意。要感恩自己的正确行为,用正确的价值观来面对学习生活[2]。

四、增加趣味性感恩教育

小学生的性格因为年龄小的缘故而较活泼好动,所以在接受教育的形式上,教师需要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接受情感教育,惠泽感恩。在美术课堂中,学生能够学习到基础的色彩搭配和线条感觉,为了将学科和感恩教育融为一体,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感恩”作为主题进行创作。在节假日期间,美术教师可以和班主任沟通,在“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邻近的时候,带领学生制作立体贺卡,通过自己的所学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例如,有的小学生年龄较小,对较高难度的绘画技巧难以掌握,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从彩色的剪纸入手,用线条勾画出心形、植树以及花朵的图案,然后让教师用剪刀进行裁剪,再让学生粘贴在自己的绘画草稿上,配合这种剪裁的立体装饰再进行绘画,让学生利用灵活的思想和创新能力来丰富画面内容。除了这样和课堂相联系,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展户外的辅导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史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让学生都能够辨别自己的情感情绪,从中获得对故事、情感的感触。如广受小学生好评的《感恩的心》以及各种名人小故事,这些故事趣味性较强,有很多受过他人点滴善举的人都走上了传递善良的道路,如“贫苦的女孩依娃”“一杯牛奶的手术费”等故事,通过趣味性的故事引导,小学生在可塑价值观的年龄阶段就能够理解并渗透感恩之情[3]。

小学教育的德育工作需要学生能够在校园活动之内,继承中华民族“感恩”的优良情感,让学生能够在小学德育中,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形成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念,摆脱现如今独生子女明显缺乏中心思想的情感,从细微处提高小学德育的重视程度,促进社会的感恩教育。

参考文献:

[1]史明星.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策略[J].亚太教育,2019(10):77-78.

[2]周爱华.论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J].中国农村教育,2019(24):1-2.

[3]李群.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65-66.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城关一小325700)

猜你喜欢

感恩教育小学德育
生活即教育,体验即成长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浅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