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北农业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双创教育创新研究

2020-12-30位正旺李文爽孔小叶屈思琦纪宇洁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乡村振兴人才培养

位正旺 李文爽 孔小叶 屈思琦 纪宇洁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与支持,河北农业大学作为一所百年农业高校,其中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虽为非农学科,却始终把服务“三农”作为专业培养的目标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当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和路径,希望为乡村振兴的落实做出一定贡献。

关键词 乡村振兴;公共事业管理;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C964.2;F320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6–0–02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6.073

2019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强调“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提出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要求。河北农业大学作为一所百年涉农高校,是培养高素质知农、爱农专业化人才的战略基地之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虽然属于非农学科,但在河北农业大学这样的校园文化浸润下,逐渐探索出具有农业特色的专业特色,始终关注并助力农村农业发展。在此特定背景下,河北农业大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有必要主动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农业创新创业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复合应用型人才力量。

1 概念与内涵

1.1 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在辞海中的释义是“创建新的”,创业的释义是“开创建立基业、事业”。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概念界定,国内外学者或组织有多种不同的理解,但多数都是将其界定为在创新、创业二者本义基础上的一种教育形式体现。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中,通过激发与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及创业能力,培养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应用型人才[1]。

1.2 农村公共事业与公共事业管理

从广泛意义来看,公共事业就是整个社会事业或者社会公众事业,所有者或主体就是社会公众。从构成要素出发,可以将公共事业管理界定为: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结合农村环境来看,农村公共事业就是指关系到全体农村居民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其内容与以上公共事业的范围大致相同。

2 优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双创教育的现实逻辑

2.1 乡村振兴战略对落实创新创业的应然期望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鄉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公共事业管理的视角看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对人才的需求,可发现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是对人才生产性方面的要求,生态宜居及治理有效是对人才治理性方面的要求,乡风文明是对人才文化性方面的要求。在关于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性文件中的表述中谈到,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活富裕是根本。可见,相应的人才必须掌握并运用生产经营知识,对脱贫致富、创新创业有见解、有想法、敢尝试、能实施。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来说,需要培养一批以基本农业生产知识为基础,着重通晓和创新农产品经营、开发农村旅游观光等其他功能,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多样化,精准扶贫,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生产性人才[2-3]。

公共事业管理以管理为本,专业本身就学习了大量的管理知识、治理理念,对于基层生态环境、法律权威、矛盾调节、道德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党组织及村两委等治理方面的问题都有所涉及,但新条件为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就是要在实践中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走符合不同村庄自身的独特基层治理道路。乡风文明是保障,要求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保护好传统乡村文化遗产,焕发乡村文明的新气象、新姿态。

2.2 河北农业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体系的实然选择

河北农业大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办于2001年,专业人才培养坚持“立德树人”,大力弘扬“太行山精神”“李保国精神”,坚持“非农学科入主流、有特色”的基本要求。无论是科研还是人才培养,都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上突出服务“三农”的特点,着重关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并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提供可行性建议。专业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本专业学生学习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积极号召师生合作参与“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调研河北”等赛事,以及参与河北省地区的“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等实践活动,深入社会并探索社会现状,了解社会问题。

河北农业大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涉及广泛,是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等学科的交叉培养模式,体现着“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育人宗旨,培养了一批批优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从乡村振兴战略和河北农业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两方面来看,二者共同作用下的人才应该是具备经济性、政治性、管理性、社会性、文化性五种特性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虽然现下已经以该目标为指导,但面对不断变化的经济与社会环境、日新月异的农村发展态势,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仍存在培养方案较为落后、未能更好地满足乡村发展的需求、培养动力不足等问题。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课程体系中具有灵活性、实践性、创新性、多样性特点的一项课程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以致用,增强和唤起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以及持之以恒的创业精神,再结合院校的内外资源,可以令学生真切地感知到党和国家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的信心与决心,了解到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落实情况和目前仍存在的事关“三农”的问题,然后发挥主观能动性,投身于为“三农”服务的创新创业事业当中去。

3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双创教育改革路径

3.1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意识

河北农大公管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要将科学的创新创业观融入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创新创业意识。通过“双创”基础课程的教学,逐步形成对“双创”教育理念的正确认知;通过“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太行山道路为主线,以‘崇德、务实、求是校训和‘太行山精神为内核的校园文化体系”,让学生逐渐具备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感和传承与传播学校精神的归属感。最终,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人才,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促进“三农”的发展。

3.2 构建多学科课程交叉体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身属于非农学科,要是想具备农业特色,服务“三农”,就需要了解“三农”。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需要具备多学科思维,利用讲座、选修课、联合培养等方式,让农林类教师或课程插入非农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中,从而破除非农学科不懂农业的壁垒,紧随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创新思维与领航意识。

3.3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紧密联系,适当增加“双创”实践教学的比重,改变传统“输血式”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情景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对“双创”的兴趣。河北农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可以由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创新创业等构成,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到农业实验室、基层农村等校内外不同的实践教学场所的培养,强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4 结语

河北农业大学作为河北省的一所百年涉农高校,学校文化与精神深深植根于农业农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这样一所大学中,以服务“三农”为培养目标之一,逐渐具备农业特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要想继续且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重要抓手,培养一批又一批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以及甘于奉献精神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崔运武.论当代中国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内涵和价值[J].思想战线,2002(1):39–42.

[2] 巩玉涛,贾海薇.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公共事業问题探析[J].改革与战略,2008(5):81–83.

[3] 申书兴.农林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维度及思考——以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深化拓展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8(4):8–12,92.

责任编辑:黄艳飞

Research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Public Utilities Management Major in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WEI Zheng-wang et al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0)

Abstract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training and support of talents.As a century old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s always regarded serving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s one of the major training objectives,although its public utilities management major is a non-agricultural disciplin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and path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hoping to make some contribtion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Arural Revitalization; Public utilities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基金项目 河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2020135)。

作者简介 位正旺(1999–),男,河北保定人,本科,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收稿日期 2020–06–19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乡村振兴人才培养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