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专业“四驱五共”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0-12-30蔡文春刘星余
蔡文春 刘星余
摘要:产教融合是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人才供需有效对接的重要举措。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宏观上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驱动,中观上立足物流行业“仓储—配送—客服”产业链的岗位需求驱动,微观上以完成具体的项目、任务为驱动,层层递进,携手京东,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建、共管、共教最终达到共赢的“四驱五共”育人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四驱五共;产教融合;需求导向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0)12-0050-05
一、研究背景
2010年至今,政府出台了多项推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指导意见,赋予产教融合更重要的地位和使命,特别指出“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强调“要着力提高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率”[1]。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产教融合在理论探索和实践模式、路径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一是理论研究。理论研究多是探讨产教融合的内涵、特征及实现的路径。叶立生认为,产教融合的核心内涵就是产业、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过程的融合[2]。曹晔认为,产教融合具有多主体性、多类型性、多层次性和体系性等特征,其关键是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构建促进企业主体作用发挥的制度环境[3]。二是实践研究。这类研究多以某个院校或者某个专业为例,或探讨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机制,或构建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来实现产教融合。贺星岳介绍了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搭建“学园城一体化”实践平台,将育人与生产有机结合的实践案例[4]。在实践研究中,产教融合背景下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实践是重点和核心[5-7]。
各类研究和实践表明,高职教育作为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供给侧,必须以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办学方向、专业层次和专业结构,按照职业岗位或技术领域的需要新建或调整专业设置。因此,基于产教融合多方位探讨促进人才供需的有效融合是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高职教育效果如何。
综上,产教融合应是人才供给侧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侧从宏观、中观到微观全方位的有效、深度融合。宏观上是学校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中观层面是校企双方在专业建设上的深度合作,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一体化则是微观层面和实践操作层面的具体体现。校企融合应该在企业利益诉求和学校培养人才目标方面达成共赢。但是,在实践中,却往往表现出学校热企业冷的尴尬局面。校企融合度低,这也是高职物流专业校企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8-9]。因此,需要厘清校企协同育人的科学内涵,明确界定双方主体角色,梳理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切实可行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促进高职物流专业产教全方位深度融合。
二、高职物流专业产教融合度低的问题
产教融合应既满足学校锻造学生岗位技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又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完成企业项目、任务,为企业创造预期的经济效益,促成校企利益诉求达成一致。但在实践中,校企融合度低的现象却普遍存在。
首先,企业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校企利益诉求不一致,缺乏稳定的合作平台和协调机制,合作难以实现共赢,合作关系不稳定。其次,校企合作浅表化,具有低融合的特点。以往,社会普遍认为物流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低端行业,校企合作往往采用模块嵌入式模式,不能体现物流工作过程的有序衔接。单纯的模块嵌入式模式也使得学校实习计划和企业用人时间不匹配,企业用工需求与学校实习目标脱节,往往是在原有的教学计划和生产计划中将实习任务生硬地安插进去,效果较差。另外,实习内容不专也不精。学生在实习中往往走过场,仅有的操作机会也只是简单的生产作业,缺少参与物流作业标准建立及物流工作流程规划等基层岗位的实践机会。企业用人和学校育人脱节已成为物流人才供需无缝对接的主要障碍。
三、高職物流“四驱五共”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川信职院)地处四川省广元市,是四川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和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培育单位。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川信职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144”办学模式:委(省经济信息委员会)市(广元市)共建为一大支撑;校、企、政、行四方联动;创新创业平台、校企合作平台、集团化办学平台、技术服务平台为四大支撑平台。经管系物流专业创办之初就立足于学院“144”办学模式,确定了联动名企、校企共建的专业发展策略。2013年,川信职院开始与京东合作。2014年与京东客服中心签订协议,创办第一届订单班(52人)。2015年与京东共同建成学院京东实训基地,也是西南高校内首家客服中心。2017年、2018年分别与京东华东分公司、京东西南分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近年来,物流专业携手京东,逐步完善和践行着 “四驱五共”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宏观上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驱动,中观上立足物流行业“仓储—配送—客服”产业链的岗位需求驱动,微观上以完成具体的项目、任务为驱动,层层递进,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建、共管、共教,最终达到共赢的“四驱五共”育人模式(见图1)。学院因此获得了京东企业授予的“标杆学院”“卓越合作院校”“战略合作院校”“最强实训室”等荣誉称号。
(一)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物流专业从中职、高职院校到普通本科高校都在积极探索适合的校企合作模式,这就需要首先科学地界定各个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实践中,存在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化的问题,在操作层面上多表现为和中职培养目标相混淆。普通本科高校物流专业更侧重物流策略、物流系统优化及物流合理运作和管理能力的培养;中职生大多对口的是物流企业一线简单的操作作业类岗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介于本科和中职之间,应面向企业物流一线技术应用现场与现场管理岗位[10],要求学生既能单独或者合作完成物流各个环节作业任务,又能建立物流作业标准,规范物流工作流程,具有很好的应变能力,能较为妥当地解决现场突发问题,成为企业所需的多技能复合型人才。
一是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体制,从顶层设计校企协同管理机制,解决校企合作因主体职能不同有可能产生的各种分歧。川信职院从学院到各个专业层面都在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二是基于需求驱动培养人才,才能“供需对接”。物流业涉及各个领域的特殊性,要求人才培养必须契合所依托的行业领域需求,才能达到供求均衡。川信职院携手京东,基于“仓储→配送→客服”的育人体系做到了这一点。
三是探寻多种校企合作的模式或项目。“四驱五共”模式包括订单班模式、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有机切换、紧密配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四是校企应实现全过程的合作育人。从调研社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课程体系构建→开发教学内容→建设实训基地→课堂教学→考核、监管……这些都应由校企共同完成。
五是校企合作不可操之过急,要结合企业和学院的资源情况和实际需要来逐步推进。川信职院正在筹建京东学院,下一步打算校企合作建成“京东物流云仓”,同时,组建现代学徒制班,进一步明确政行企校主体角色,不断创新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和授课内容等,从多方面推进校企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EB/OL].(2018-07-1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
[2]葉立生.产教融合发展审视策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6):35-38.
[3]曹晔.关于新时代产教融合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8(18):5-10.
[4]贺星岳.基于现代职教体系的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研究与实践——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21):61-64.
[5]孟亚娟.基于产教融合模式的高职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5(10):94-95.
[6]陈桃珍,杨洋,周蔡敏,等.高职传媒类专业群产教融合课程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基于同类院校和行业企业的实证调研[J].职教论坛,2017(33):69-73.
[7]乐崇年.产教融合:“专业教学工作室”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27-30.
[8]刘敏,于丽静,王海峰.基于需求导向和校企协同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物流技术,2018(6):151-155.
[9]卢琳,张毅.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全面发展——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践办学探析[J].物流技术,2017(1):189-192.
[10]胡国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改革与实践——以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14):5-8.
(责任编辑:张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