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基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纳税实务》课程改革实践

2020-12-30邱金平

财会学习 2020年3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

邱金平

摘要:对于各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来说,《纳税实务》都是一门极为重要的课程,实用性比较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经济建设的需求,《纳税实务》课程必须基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进行优化与改革。本文主要阐述了基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纳税实务》课程改革实践。

关键词:职业岗位能力;《纳税实务》;课程改革

项目:本论文是中国职业教育学会课题《“岗、课、赛、证”融通导向下的《纳税实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1910697)、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教改课题《“岗、课、赛、证”融通导向下的《纳税实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J19010YFC)的阶段性成果。

《纳税实务》是一门注重实用性的学科,对于培养面向国内生产建设、服务以及管理行业的高素质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如今,我国相关行业人才的储备有所欠缺,因此,分析现有的《纳税实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纳税实务》与职业岗位能力的关系

为了满足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就必须落实相关的高职教育,确立以服务为主旨的教学理念,并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对于会计专业的需求情况,进而确定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向。有关部门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后证实,相关专业的毕业生都必须具备最基本的会计核算能力,同时,这些学生最为缺乏的则是税务核算以及纳税申报的能力,这两种技能正是《纳税实务》课程的培养重点,对于相关工作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毫不夸张的说,《纳税实务》这门课程对于满足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至关重要,是高职教育会计专业中的一门重点课程,借助于学习《纳税实务》的过程,学生能够对税务工作有着初步的了解,并熟练掌握诸如税务登记、发票的管理、税款的计算以及纳税的申报等工作技能,进而培养其自主处理税务相关工作的能力,从而满足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

二、现今《纳税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不难看出,《纳税实务》课程的实用性比较强,对于培养会计税务岗位工作必备技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纳税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致使教学结果并不理想。

(一)重理论轻实践

《纳税实务》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但同时更加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然而,现阶段相关的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或者教学设施缺乏的现象。在《纳税实务》的教学中,教师过分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实践的过程,导致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十分薄弱,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对于实际问题不知所措,无法将理论与实际工作进行结合,导致工作人员的能力无法满足岗位的需求。

例如,在传统的《纳税实务》课程中,有这样一道问题:甲企业某月销售产品的收入总计为多少,购进货物投入了多少资金,以此计算得出甲企业当月需要缴纳的税款总额,看起来很简单,然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各类业务需要交什么税,应税收入总数,以及免税收入总数都是未知的,需要工作人员依照相关凭证以及账簿自行计算,與课堂练习的难度可说有着天壤之别。因此,为了提升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必须解决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

(二)教学方法落后

纳税工作中涉及到的税款种类极多,例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烟叶税、关税、船舶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等。因此《纳税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也比较多,现今很多高职院校仍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将知识点简单的灌输给学生,税收工作的知识点本就比较抽象,如果缺少先进的教学方法,就会导致课程变得枯燥无味,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于课程产生抵触情绪,大大降低了《纳税实务》的教学质量。

三、如何进行《纳税实务》的课程改革

(一)课程框架设计

《纳税实务》的教学内容直接对应了相关业务岗位的工作,一般情况下,税务工作者工作的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纳税申报工作;其次是处理有关纳税申报缴纳服务的一些工作;最后是按时缴纳税款。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纳税实务》课程的框架设计时,必须以税务工作者工作的具体内容为依据,全面服务于纳税工作岗位的需求,实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二)教学内容设计

在进行《纳税实务》的课程设计时,必须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这几项内容中,教学内容是课程的核心,对课程其它方面的内容起着决定作用。对于《纳税实务》这门课程而言,教学内容应围绕分析税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对其工作具体内容进行归纳,将课程的各项理论知识依据税务工作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进而完成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项目

《纳税实务》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依据税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而税务工作人员工作的对象是各单位生产运营过程中与税款相关的各类业务,因此,税务工作中各类税种的税款计算、申报、交纳、账务处理自然成为了教学项目的重点内容。然而,一般情况下各单位的税务工作比较复杂,一种经济业务往往涉及到许多不同的税种。例如,货物销售工作中,不仅需要缴纳交增值税,还有可能涉及消费税以及城建税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对一项业务涉及到的所有税种进行明确的分析。因此,高职院校设置教学项目的过程中,必须将单位工作中与税务工作相关的内容进行汇总整理,并根据税收的种类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分类。高职院校可设计如下的教学项目:了解税务工作的具体流程、如何申报并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企业所得税的、个人所得税以及其他税种。

(四)教学任务

高职院校在设置《纳税实务》的教学项目后,必须依据实际税收业务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提升教学过程的可操作性。

(五)教学方法

科学完善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纳税实务》课程也不例外。为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提升《纳税实务》课程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提升学习效率。

1.多媒体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开展《纳税实务》的多媒体课程,借助文字、图片、音频及视频等形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使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

2.情景教学法

《纳税实务》是一项强调实用性的课程,为提升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在教师讲解有关税务工作的案例后,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税务工作者的实际工作环境,进行模拟教学,使学生在情景模拟的过程中提升实践能力。

3.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完成教师提出的具体任务,进而完成对所学知识点的巩固,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由教师首先提出学习任务,并讲解学习方法,使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由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进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我国的现代化经济建设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各职业岗位人才的能力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教育部门应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推进《纳税实务》的课程改革,提升税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出满足国家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财

参考文献:

[1]任伟峰,谷文辉,杜献敏.高职会计专业纳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索[J].当代会计,2018 (04):65-66.

[2]李梦妮.浅析纳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纳税,2018 (04):30.

[3]李娟,郭莉莉.高职《纳税实务》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商贸工业,2017 (16):155-156.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浅谈少学时专业的《工程制图》课程改革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试析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