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解析

2020-12-30石维松

财会学习 2020年3期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事业单位

石维松

摘要:为了促进公共财政管理的改革和发展,我国不断修订和完善政府会计准则及制度。自2015年以来,财政部相继推出《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等6项政府会计具体准则以及固定资产应用指南。其中《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及固定资产应用指南,提出了固定资产新的确认原则及计量模式。在新政府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基础上,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开始发生显著的变化。下文将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来开展研究,希望能够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给予适当的帮助。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研究

一、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转变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核心是双体系、双基础、双目标会计核算新模式的建设。目的就是为了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新制度下,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及后续管理都有了新的改变和要求,下面将具体阐述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带来的转变: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含义发生了转变。将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基于固定资产的含义“事业单位持有和应用”转变为“政府作为会计主要对象,为了满足本身的业务活动需求而进行控制”。新制度加重凸显了“控制”一词,从某方面来说也就是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确认区域更加确定化,將会计对象的使用权利和管理职责也更加清晰。以此在权责发生制中,能够更好的帮助确定有关的设备资产的经济利益的收入状况,能够更好的进行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核算。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折旧区域和方法发生了转变。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也提到需要开展固定资产折旧,然而没有确切的提出固定资产折旧的区域,并且未落实到相关制度中,所以导致在实务中资产折旧无从计提。另外,在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对固定资产折旧通常使用的为虚提折旧的措施,这种基于收付实现制下的虚提折旧无法充分发挥折旧会计信息在单位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然而新政府会计准则确切的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折旧区域和使用期限,同时提出了折旧的完整制度要求,不仅能够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能够根据制度开展,让固定资产成本核算可以科学的体现出固定资产的实际作用,还可以加强政府在公有资产管理中的创新意识、对比意识、统一意识,有助于加强公有资产的管理效果和收益。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需求发生了转变。2017年1月,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年度报告管理办法》进行了颁布实行,全面提出各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依托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做好资产报告的编制、汇总、分析、报送等工作。这表明,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施行的背景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

(四)事业单位业务核算发生了转变。事业单位开展的全部业务都需要完整的记录并进行财务会计核算核对,并且还根据需要开展预算会计记录。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下,会计记账进行了转变,将基本建设会计核算融入到大账中,不需要独立建账。

二、现有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在某些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虽然本地区或者本部门也有相应的制度和管理流程,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比如笔者所在的淮安地区,财政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关于资产管理的制度,比如《淮安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管理办法》《淮安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淮安市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在相关的制度规定中明确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及具体措施。然而在工作实践中,各单位资产仍然存在管理混乱、账目不清、账实不符,更有甚者造成资产流失、舞弊等问题。究其原因,单位管理人员缺乏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是一个重要因素。现有部分事业单位即使已经依照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开展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然而还存在着“重采购,视管理”的问题,所以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1]

(二)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成为管理短板。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对各行业的会计制度进行了统一归并,对会计核算模式、财报编制、资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制度下,会计从业人员工作量明显增加,难度也显著提高。但是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普遍专业能力较低,信息化水平较差,财务管理思维欠缺,这些都远远不能满足新制度对资产管理的要求。另外,资产管理还涉及到网络信息管理、资源优化配置、长短期利益分析等多方面的管理。一般会计人才较难适应,必须要具备“管理会计”思维的人才能胜任,目前这方面的人才较少。

(三)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管理质量还存在不足。不仅管理意识和人员素质需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质量也是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某些事业单位由于没有通过内部控制来明确固定资产各个管理单位的职权划分,引发了职权推脱等情况,导致资产管理欠缺系统性。

三、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构建绩效考评机制,强化资产管理理念。通常来说,资产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购置、配置、管理、报废。传统的资产管理主要围绕这四个过程开展管理和控制,而大部分单位由于缺乏管理内在动因,四个阶段的控制往往流于形式,带来一些重复购置、资产遗失等管理混乱的问题。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核心要强化资产管理理念,能够通过三个方法来实施:第一,将领导绩效考核机制和固定资产运行效能相结合,要给予固定资产管理充分的关注度,确保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制的开展,能够提供有效的保障来推动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进行。[2]第二,要建立固定资产岗位责任机制,做到权责分明,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员工考核范围,以此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第三,构建固定资产专门管理队伍,在购买阶段做好可行性研究,在报废阶段要针对性的开展专业评估。

(二)组织财务人员进行整体业务培训。政府会计准则及制度的实施,意味着我国政府会计将正式过渡到权责发生以及政府综合财务汇报,同时在一个财务系统中分别运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平行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和财务会计核算,分别编制政府财务报表和决算报表,这些政策的调整给事业单位中的会计从业人员来了巨大的挑战。政府会计准则的推进需要给财务人员提供足够的培训,培训尽量延伸至基层业务单位,努力实现预算单位全覆盖,为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

(三)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良好運行的必要载体,盘活事业单位的存量资产,对于事业单位的改革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如何做好资产内控管理,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着手:1.制度建设。除了依托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颁布的涉资管理制度,还要针对单位具体情况建立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从资产采购方式、配置标准、业务记录、处置范围及方式、处置权限及程序、监督管理等全部流程均以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2.加强资产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通过内部审计和监察的监督,确保资产采购、清查等重要环节不流于形式。

(四)创新推动资源共享,提高资产应用效率。新准则下,如何高效、合理使用国有资源也是个加强资产管理的重要方面。由于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预算单位现有的固定资产普遍存在应用效率较低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可以探索资产共享使用的模式。[3]在部分地区,为推进公车改革,由政府委托的第三方统一提供车辆管理及用车服务,既节约了政府开支,又大大提高了资产的使用效率。再如,部分地区的会议中心、图书资源、场馆设施都实行共享公用,这些共享模式优化了各单位的资源配置,避免了重复建设,节约了财政资金。当然资源共享的措施,必须要在制度完善的前提下,科学有效的实行。

四、总结

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需要加强的重点工作,上述指出了现有的不足并提出了有效地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强化。财

参考文献:

[1]张进平.新政府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创新与管理[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 (7):232-233.

[2]王涛.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财会学习,2017(19):107-107.

[3]张元元.基于新政府会计准则下机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7 (13):176-177.

猜你喜欢

新政府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事业单位
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乡镇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挑战及对策
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体系分析
关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策略探究
关于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