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内部控制视角下强化中小学财务管理

2020-12-30徐欣

财会学习 2020年3期
关键词:问题及对策中小学内部控制

徐欣

摘要:教育事业迅速发展背景下,我国中小学财务管理环境产生变化,部分财务管理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如财务管理模式落后等,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校的财务风险。对此,部分学校强化内部控制,优化资产配置,并制定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本文主要探析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的相关性及当前中小学财务管理漏洞,并从内部控制视角提出相应的强化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一、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的相关性分析

(一)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财务管理是对中小学学校固定资产购置、现金流量等内容的管理,是学校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经济管理工作。内部控制是学校实施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内部控制加强部门间的联系与制衡,从而纠正学校内部管理漏洞,提升主体的经济效益。有效的内部控制一定程度上能加强对中小学财务管理活动的监督,通过有效的预算管理、固定资产及流动资金管理进一步健全中小学财务管理组织结构,推动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提高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并为内部控制提供良好的管理环境[1]。

(二)内部控制促进财务目标的实现

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人员依据管理学理论利用完善的制度调节财务活动中人员的职责与权利。内部控制的工作职责是通过加强部门间的协作与沟通能力整合各部门资源,从而实现学校运营目标。中小学加强内部控制有利于健全财务管理体制机制,促使其在强有力的监督、调节作用下实现财务目标。

二、中小学财务管理存在的漏洞

(一)财务管理模式落后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当前我国多数中小学校为事业单位,即学校接受政府部门领导,运营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公益性较强,且学校管理者多为教师出身,使中小学管理重教育轻财务。学校管理者与员工的财务管理理念落后,其管理制度及模式也相对落后,财务管理中注重记账、核算及报销等基本工作的开展,缺乏预算、监督等管理机制,相关岗位职责划分不明确,甚至部门学习未设置财务部门,且重购置轻管理,对教室、课桌椅等固定资产缺乏规范化管理,致使国有资产闲置、浪费严重,制约了中小学国有资产的增值。

(二)预算管理制度缺失

预算管理制度作为中小学开展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良好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有利于增强中小学资金储备能力,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但由于中小学的公益性质,教育部门、学校校长、教师等缺乏财务管理意识,忽视财经纪律及制度的建立,致使学校财务管理水平低下,只强调会计人员的记账职能,审批、報销等流程缺乏规范化管理,致使专项支出与基本支出混淆,部分专项资金被挪用弥补基本支出空缺[2],增加了中小学的财务风险。

(三)财务组织机构缺位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财务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财务部门,学校的财务主管由校长或主任兼职负责。部分学校虽设置财务部门,但其部分财务岗位存在空缺,出纳、审计、记账、核算等工作均由一人负责,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中制定的制衡性原则,增加了中小学的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中,如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足,无法对学校的往来账目进行核查、清理,则易产生坏账风险。若其未定期与银行系统进行对账,容易引发收不入账事故,固定资产作为学校资产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正常的教育活动。若财务人员无法及时盘存、维护固定资产,容易导致固定资产浪费,制约学校的健康发展。

(四)财务人员素质低下

财务人员作为中小学财务工作的主要管理者,其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及业务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现阶段由于教育部门及学校管理者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学校运营中忽视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财务管理多由学校教师兼职,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部分学校虽设有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但由于财务管理行业入职门槛较低,财务人员专业水平及职业道德素养均偏低,并缺乏后期培训,其财务管理方法较落后,财务数据失真现象时有发生。

三、内部控制视角下强化中小学财务管理策略

(一)健全财务内控制度,增强管理制约性

针对当前我国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及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教育部门及学校管理者要注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结合内部控制强化财务管理,依据内部控制的全面性、适应性与制衡性原则构建科学健全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加强学校财务的预算管理,并依据完善的制度监督其预算收支与实际收支的差距。教育部门要对各中小学的年度预算编制及执行成果等进行审核与评价,提高各校财务内控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财务人员要加强对学校现存坏账的清查处理,并及时将财务信息上报给教育部门,加强学校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同时,实施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时,财务部门要注重内控效益的漏洞,依据国家相关财经制度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审批制度及相关流程,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机构,设置出纳、审核、登记及预算岗位,并调配高素质人才负责相关工作,明确各部门管理事项、岗位职责及财务项目审批流程,制定集体决议制度,通过责任到人加强各部门的协作与制衡。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通过绩效考核制度实现学校财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奖惩制度提升财务管理的工作质量[3]。

此外,财务人员要强化支出事项方面的内部控制管理,依据支出事项的性质将经济活动划分为统管类事项、通用类事项、通用业务类事项、专项资金类事项等,并明确各支出事项的经费管控标准。之后通过财务预算、审批控制、管控标准、凭据控制等方法管理学校财务支出费用,并将其纳入财务信息系统中,实现对经费支出的全方位管控。

(二)整合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财务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进入会计电算化时代,并通过一系列自动化分析系统实现对财务信息的管理。但当前我国中小学财务工作中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致使财务信息篡改、虚假现象严重。对此,学校财务部门要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并整合中小学财务信息系统,实现业务流程规范化、资金收付集中化、凭证生成自动化、系统集成一体化,从而提高中小学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财务信息系统与业务流程的整合有利于统一财务管理流程与核算标准,增强会计核算的专业化发展,同时通过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分析各事项的凭证,一定程度上能减少人为因素对财务信息的影响,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提高中小学财务管理水平。

(三)构建预算定额体系,强化预算约束力

为提高中小学财务管理的预算管理质量,财务人员可构建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并依据体系完善组织结构,进一步增强财务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等环节的制度约束力,提高各部门的预算执行能力,增强内部控制的规范化管理。这一过程中学校及财务部门要强调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在中小学预算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依据学校日常管理需求构建预算定额标准体系,确保其公正性、适应性、灵活性等原则,从而推进中小学财务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优化岗位分离制度,塑造高素质团队

中小学财务内控管理中,学校还需注重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聘请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人员进行财务管理,部分编制较困难的学校可选择财务管理能力及意识较强的教师担任财务工作,并相应减少其教学任务,上岗前加强其岗前培训,使其具备基础的财务管理知识及能力,日常工作中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与思想教育,提升其财务管理水平。此外,制定岗位分离制度,依据岗位职责分离出纳与审核岗位,从而增强各岗位及部门的合作与制衡,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中小学财务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致使学校财务风险较高。对此,中小学要从内部控制出发,通过健全财务内控制度整合财务信息系统、构建预算定额体系,优化岗位分离制度,塑造高素质团队等强化财务管理,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财

参考文献:

[1]陈伟敏.内部控制视角下中小学财务管理的探讨与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 (21):156.

[2]姜炳进.浅析内部控制视角下强化中小学财务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 (12):71-72.

[3]王勤玉.内部控制视角下中小学财务管理的完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8 (2):141-142.

猜你喜欢

问题及对策中小学内部控制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浅议财务会计管理在工程企业中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