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系统性创新思维理论的在线课程创新探索

2020-12-30

教育传播与技术 2020年6期
关键词:双师课程设计编程

田 洁

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

在线教学不是应对疫情的权宜之计,而是可能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常态。然而,高质量的教学有赖于高品质的课程,只有不断推进在线课程创新,才能适应在线教育带来的教学变化。

课程创新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更需要教师积极参与的“自下而上”的实践创新。在课程设计中学习运用创新思维工具,一方面,有助于教师成为课程创新的主体,将创新从理念转化为实践应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教师的课程观,更深入地理解课程的基本要素。

一、 系统性创新思维理论

系统性创新思维理论(Systematic Inventive Thinking),即SIT 理论,起源于20世纪90 年代中期的以色列,认为创新是系统的、可学习的,并且人人都可以实现的。SIT的核心理念是 “盒内创新”,即“基于组织和个人现有的资源进行创新”。[1]强调创新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这些资源的最大价值,甚至能发现一些原本认为不能利用或者没有意识到能够利用的资源。

SIT 还认为,想要创新,尤其是高效地创新,系统性思维至关重要。系统性意味着有方向性、有步骤性、有技巧性,最终实现全面性和高效性。基于SIT 提供的方法和工具,人们可以在一种具有强逻辑的思维过程中,产生创新的想法和成果。

二、 在线课程创新方法

本文运用SIT 五大创新工具,即减法工具、乘法工具、除法工具、属性依存工具、任务统筹工具,分析上海市嘉定区中小学在线教学期间的课程创新案例,探讨基于SIT“盒内创新”理念的在线课程创新方法。

(一) 减:不插电编程课

减法工具是指在产品、流程、服务中,减去最重要的部件,发掘其他辅助部件的潜能。

嘉定区科创集散地的不插电编程课无需借助电脑,不用Scratch 或者Python 这样的编程软件进行学习,而是使用自己制作的纸质卡片在地板上开展编程的课程。

不插电编程课减去了传统编程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电脑,孩子一旦摆脱电脑的束缚,可以更好地把他们的思考集中于编程思维上的学习。通过卡片的方式将代码指令表达出来,编程学习也更回归其本质,即训练编程思维,锻炼逻辑思考能力。此外,不插电编程课还可以减少孩子面对屏幕的时间,降低家长对孩子用眼过度的担忧。

(二) 乘:“双师云课堂”直播测试课程

乘法工具是指将产品、流程、服务中的核心组件复制,并加以改动,使复制后的核心组件属性发生改变。

嘉定区教育局、教育学院于2020 年2 月17 日至2 月27 日推出了“嘉定区双师云课堂”直播测试课程。双师,顾名思义,复制了课程的核心组件——教师。双师并不是简单地从一位教师变成两位教师,而是充分发挥双师特点,相辅相成,实现1+1>2 的功效。

网课录制时期的双师,由学科带头人等经验型教师和技术敏感的年轻教师组成,这样的双师是经验和技术的融合;学习过程中的双师,由区内名师与任课教师合作,区内名师录课,任课教师在线指导,形成双师协同教学;师生交流过程中的双师,由主播教师与录课教师合作,在线直播结合录播让录播课更有现场感,通过主播和录课教师、主播和学生、录课教师和学生的线上交流,形成了多元互动式教学。

(三) 除:“三测一展”作业模式

除法工具是指将产品、流程、服务分解成多个部分,再将这些分解后的部分进行重构。

随着在线教学的启动,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这就要求教师们不断探索实践教与学的全新模式。上海大学南翔附属高级中学英语教研组没有简单地把线下作业搬到线上,而是利用线上教学分段化、可视化特点,分解关键步骤,重塑作业流程,推出“三测一展”模式(图1)。

课前测,通过“微课+学案”自学的方式进行课前预习,把作业环节从课后“翻转”到课前,可以对学生掌握较薄弱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结课测,针对当堂课的全部重要知识点和内容进行总结和测试,激励学生课后复习;定时测,通过打卡单词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展结果,用“典型作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用“同侪效应”引发智力激荡。“三测一展”模式,解决了在线教学不能面对面沟通、难以掌握学情因材施教的问题,提升了居家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了解、支持和指导。

图1 “三测一展”作业模式示意图

(四) 依:引发“10 万+”阅读量的小林老师

属性依存工具是指让产品、流程、服务中的某个属性随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可控的内部变量和不可控的外部变量之间,建立新的依存关系,产生新的价值。

安亭高级中学的林老师在区“双师云课堂”直播测试课程结束前,作为主播教师做了一场6 分钟的“临别致辞”,得到了学生们的热情点赞。《中国教育报》对她的报道获得了“10 万+”的阅读量。那么林老师一跃成为“网红主播”的奥秘是什么?林老师这样解读她的那段致辞:“(对主播)更大的挑战是内容上的,……网课要提供给学生真正需要的东西。”“我前段时间特地在班级中展开过调查,这些高三学生虽然对疫情并不恐慌,但对于学习延滞具有明显的焦虑心情,……所以我很想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帮助学生调整状态。”

教学内容是林老师的可控内部变量,而学生的需求则是不可控的外部变量。疫情期间外部变量发生变化,学生需要心理疏导,林老师随之调整内部变量,努力帮助学生寻找正能量、缓解心理压力,建立了内部变量和外部变量之间新的关联——心理疏导,引发了学生的共鸣。

(五) 统:便于手机直播学习的支架设计

任务统筹工具是指将一个附加的任务或功能分配给某个产品、流程、服务中已有的组件。

在线学习期间,学生们每天有很长的时间使用手机和平板上课,如何让自己上课的时候舒服一些呢?在嘉定区德富路中学的劳技课上,李老师让学生们分析使用电子产品在线学习的情况,指导学生汇总分析各类支架的优劣,综合考虑设计制作适用于手机直播学习的支架模型,返校后通过3D 打印制作成品。

手机支架设计,是六年级劳技课“排料——简易手机支架制作”的课时内容,教学重点是合理排料、节约耗材。李老师在课程设定的知识技能之外,赋予了手机支架制作课程内容新的任务——制作用于直播学习的手机支架,为课程内容创立了真实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了学习的有效发生。

三、 创新工具助力课程创新的启示

减、乘、除、依、统五大系统性创新思维工具体现了SIT 的“盒内思考”理念,可以帮助教师观察在线课程有限空间内的各个组件——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材料、网络环境等,思考如何改变它们的某一项属性、功能、步骤、结构或关系,实现有价值、可操作的课程设计创新。充分利用课程的“盒内”资源,主动运用系统性创新思维工具,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发现课程创新的可能,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成为课程创新者。

运用创新思维工具助力课程创新体现了课程设计理念、对学习的理解、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课程设计模式的转化,而这也正是课程创新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在课程研究近百年的发展和创新历史中,课程设计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对学习的理解从行为主义逐步转向建构主义,对知识的理解从最初的实用主义转向具有流动性、开放性、互动性的后现代主义知识观,课程设计模式从理性主义的目标模式转向更具人文色彩的动态的建构式的后现代模式。[2]

在上述五个在线课程创新案例中,运用创新工具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研究学习者,关注并尊重学习者的认知特点、需求和兴趣,充分利用网络空间在线学习资源促进学生的主动式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恰当的时候提供指导和帮助,实现学习者与教师合作性建构学习的过程。这样的课程创新有助于推动学习者在线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习者构建兼具个体发展和社会文化价值的具有流动性、互动性的知识体系。

在未来的在线课程创新中,教师作为课程设计者应当首先思考为什么而创新,避免为了创新而创新,让课程创新流于形式。系统性创新思维理论为教师课程创新提供了良好的脚手架和工具包,在使用系统创新思维工具时,教师应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习者主体性和学习、体验、探索的过程,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者的课程合作建构者。

猜你喜欢

双师课程设计编程
编程,是一种态度
元征X-431实测:奔驰发动机编程
编程小能手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纺织机上诞生的编程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中秋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