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2020-12-30陈妙香
陈妙香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CB)属于常见的气管及支气管非特异性炎性病变,疾病的发生与慢性刺激如吸烟、有害粉尘、烟雾等的长期刺激相关,同时病毒、细菌等也可导致患者发病,CB的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为主,病情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严重者甚至还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针对CB患者,临床治疗上主要是以控制感染及缓解症状为主,然而由于治疗时间长且治疗期间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所以在治疗期间还强调做好患者的护理干预工作。而针对CB患者的常规护理干预中,护理内容往往缺乏科学性及规范性,干预策略多关注疾病康复,对于患者的心理及生理舒适度需求的干预策略较少,致使干预效果不满意,因此临床中需要探讨更为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2]。针对性护理干预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该护理模式以患者病情实际及医疗需求为基础,通过对患者实施与患者性格相符及以促进疾病康复为目的的护理干预策略,使患者病情尽早稳定及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CB患者均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治疗,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根据病史、X线检查及呼吸功能检查等确诊[4]。②患者均有正常的认知能力,生命体征稳定。③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者。②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③依从性差或者中途退出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54~81岁,平均(65.23±2.12)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2.64±0.52)年。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52~80岁,平均(64.96±2.22)岁;病程8个月~5年,平均(2.58±0.6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抗感染、镇咳祛痰等对症治疗。
1.2.1 对照组 患者给予基础护理,主要做好病房环境护理,保证病房温湿度适宜及定期通风,加强对患者的保暖措施,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饮食指导,做好对患者的翻身、拍背等工作。
1.2.2 试验组 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生命体征监测。CB患者的病情是长期缓慢发展的,气候的改变以及患者所接触的环境均可引起疾病发生,甚至还有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所以相关护理人员就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咳嗽及咳痰情况,对持续咳嗽或者存在咯血的患者需要及时明确原因并及时处理,指导患者注意保暖及坚持用药,若因咳嗽而引起呼吸困难者可给予其面罩吸氧,并进行吸痰,以改善其呼吸功能及稳定其生命体征。②心理护理干预。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及心理疏导。需要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加强同患者、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掌握患者当前的心理状态,且结合患者的家庭背景、个性特征及生活喜好做科学的干预。护理人员站在患者的角度为其进行心理疏导,指导患者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及娱乐活动,放松身心及转移注意力,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配合度。③个性化健康宣教。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认知水平及其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健康宣教。对于对疾病认知较差及学历水平较低者,护理人员可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CB发病、治疗及并发症等相关知识,此外还可配合使用直观生动的动画视频进行讲解,使患者可以积极配合。对理解能力及受教育程度高者,可在常规宣教的基础上讲解一些关于疾病及其治疗方法的专业知识,提高患者的认识,使患者可以积极主动地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确保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健康教育中还需要强化对基础内容的讲解,如了解烟雾、灰尘及化学气体对疾病的危害,使患者在今后应尽可能地避免接触此类物质,避免引起疾病复发的情况。④饮食及运动指导。饮食上确保营养均衡,具体以低脂、高蛋白质及高维生素等清淡及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告知患者戒烟戒酒,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以确保机体所需能量。CB患者因季节变化而发病,所以需要以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以及使患者保持良好生活作息为主,平常指导患者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指导患者在运动过程中注意控制时间长度及个人运动耐受量,促进肺部气体交换及改善肺功能,促进患者病情稳定及早日康复。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在护理前(入院时)及护理后(出院后3个月),采取简易生活质量评估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主要分成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精神健康与社会功能4个维度,各维度均采取百分制的评分,分值同生活质量呈正比。②护理前及护理后使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患者的主观幸福感进行评分,分成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均采取百分制的评分,评分越高表明主观幸福感也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护理后,两组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精神健康与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精神健康与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bP<0.05。
2.2 两组患者主观幸福感评分的比较 护理后,两组患者情感指数与生活满意度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提高,且试验组患者情感指数与生活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主观幸福感评分的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主观幸福感评分的比较(分,)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bP<0.05。
3 讨论
CB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5]。流行病学表明,CB影响3.4%~22.0%的成人,尤其是年龄>45岁者、吸烟者、生活或工作在空气污染地区的人群更容易发生该疾病[6-8]。临床对CB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而疾病治疗所需时间较长,在此期间因受到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患者常存在配合度不佳的情况,这样使得治疗效果不理想,所以在治疗期间强调予以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9]。
在对CB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虽然具有一定的干预效果,然而长期实践发现,常规护理干预缺乏科学性及针对性,造成病症反复发作,故干预效果不佳,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主观幸福感难以得到有效提高[10]。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护理学的发展,当前临床对CB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但包括对疾病本身的干预,还强调给予患者提供人文关怀指导,重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提升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在本次研究中,探讨了对CB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精神健康与社会功能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提高,且试验组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精神健康与社会功能评分提高幅度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此外,两组患者护理后情感指数与生活满意度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提高,且试验组患者情感指数与生活满意度评分提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提示对CB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具有满意的干预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分析原因主要是针对性护理干预属于一种新型有效的护理干预策略,在护理干预中充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性格特征及康复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使患者能尽早地康复[11]。其中,心理方面,通过根据患者的性格特征及入院时的情绪状况,借助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健康宣教方面,通过结合患者的认知水平及受教育程度提供合理宣教,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使患者能积极配合,这样也有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以及主观幸福度的提高[12]。
综上所述,在CB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取得满意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提升患者的主观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