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元文化背景下马来西亚域内传统医学发展及启示
2020-12-30曹惜惜张春月陈铸芬
曹惜惜 张春月 陈铸芬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中医药的国际传播蓬勃发展,国际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在此基础上,如何正确看待当地文化对中医药的吸取、融合与排斥等,以及如何获得可持续发展,是即将面临的问题。东南亚地区的中医药等传统医药的管理法规健全,中国大陆政府和华人在该地区的贡献度和话语权都有比较显著的优势。本文以马来西亚为例,梳理其多元文化背景下传统医学的历史发展,分析其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探寻中医药国际传播中所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案。
1 马来西亚域内三种传统医学的历史发展
1.1 传统医学和多元文化概况
马来西亚的传统与辅助医学(traditional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 T&CM)是指以传统医学和辅助医学为主的医学,旨在通过医疗实践来预防、治疗、管理疾病或维持人的身体与精神的良好状态,主要由传统医学、辅助医学、顺势疗法及伊斯兰医学构成[1]。其中,传统医学包括马来医学、中医学和印度医学。
马来西亚域内的三种传统医学作为当地多元文化的一部分,在研究其历史发展及现状时,结合其文化背景必不可少。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主要表现为民族的多样性以及宗教信仰的多样性。据马来西亚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马来西亚总人口约为3240万,其中马来人及原住民数量最多,占69.1%,其次是华人,占23%,而印度人只占6.9%[2]。由于马来当地民族的多样性,当地宗教信仰呈现多样性的特点,主要包括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等。马来文化的这些特点,对其传统医学发展有着深刻影响。
1.2 马来医学(马来土医)
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靠近赤道,属于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潮湿炎热,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马来半岛约有1200种植物有药用价值,而沙捞越和沙巴约有2000种[3]。
马来医学在治疗中多应用本地产的植物药,同时也保留了巫医的特点,其历史可追溯到石器时代[4]。马来医学发展初期主要受到了萨满教的影响[5],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疾病由自然界的“灵”(spirits)或野生动物引起,因此主要通过驱魔和献祭等仪式来进行治疗[4]。至今马来当地对土著医生仍保留多种称呼方式,其中波莫(bomoh)和波旺(pawang)均指萨满,但是二者之间却又有所不同。波莫指治疗师,也可以指草药医生、风水师或者是巫师;而波旺指那些擅长处理有关天气、自然、动物、丰收等仪式的巫师[6]。然而,他们两者都担当着灵魂和神的中介一角。
除萨满教之外,早期马来医学主要受到了印度佛教的影响,其中以“万物有灵”的影响为主。马来人认为,“灵”(spirits)是人类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守卫着自然界的动植物,并能通过改变草药的药用效果来影响人类的健康[4]。因此,马来医学中存在着安抚“灵”(spirits)的咒语,以此来请求他们息怒以达到治病效果[4]。此外,马来医学中还有其他一些涉及精神及宗教方面的内容,比如说对水念咒语让病人饮用,赠送护身符,或是用圣水来沐浴,以达到治病的效果[7]。围绕着“灵”这一病因,马来人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不仅仅是为了治病,更是为了防病。
7世纪到14世纪,随着印度三佛齐王国的兴起,印度文明的影响进一步延伸到了马来半岛和婆罗洲的大部分地区,印度医学也随之在马来当地发展。印度大体属热带季风气候,和马来西亚气候相似,再加上马来西亚南北连接亚洲和大洋洲,东西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位于两大洲两大洋相交的重要地理位置,因此印度医学的传入不可避免。气候的相似以及地理环境的因素,使得印度医学在当地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并对马来医学的基础理论等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马来医生认为人体由土、风、水、火四种属性各不相同的元素构成,他们彼此相克[4],这与印度医学基础理论中人体五元素中的土、气、水、火四项不谋而合。此外,印度医学主要以佛教为载体传入马来西亚,因而至今马来土著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咒语中还散见些许梵文[4]。
到了15世纪,三佛齐王国被满刺加王国所灭,之后不久,伊斯兰教才在马来半岛奠定根基,并逐渐影响了马来医学。最开始,马来医生会在使用的咒语中随意加入《可兰经》或者是《穆罕默德训词》中的内容,到后来,咒语的内容几乎全部被其取代[4]。
1.3 中医学和印度医学
中医学产生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药用植物丰富,多选材于本土。中马两国之间交流的历史久远,往来密切。《汉书·地理志》中就已记载了中国僧人、商船经马来半岛去印度的史实,汉朝时期,中国和东南亚的贸易中,已经出现了中药贸易[8]。到了15世纪,郑和七下西洋,五次到达马六甲,带去了茶叶、生姜、肉桂、大黄、茯苓等,留下医生,其中包括著名中医师匡愚[8]。
印度医学产生于南亚,北部是温带气候,南部地区属热带季风性气候,植物一年四季均有生长。早期印度移民向南部岛国发展主要是以商业贸易活动为生。直到19世纪,马来西亚的殖民者为了满足经济的需要,大量引入华人和印度人,华人和印度人在马来西亚当地的数量开始迅速增加,这一举动也直接促进了中医学和印度医学在马来西亚的发展。
1.4 马来医学中融合其他传统医学和文化的痕迹
马来医学来源于本土的巫医,而印度医学、伊斯兰医学以及中医学的传入,对马来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印度医学和伊斯兰医学较早传入马来西亚,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马来医学的基础理论,但从本质上来说马来医学是一个独立发展的医学体系,其治疗内容和方法都始终保留着自己的特色,并始终在马来西亚的传统医学体系当中占主导地位。相比较而言中医学虽较晚传入马来西亚,却以良好的疗效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中国与马来西亚虽然气候环境不同,但是中医的一些理论和治疗方法与马来本土特点相结合,促进了中医学在马来西亚的进一步发展。至今,马来西亚当地居民仍广泛使用马来医学与中医学,这两种传统医学互相补充,发展态势良好。
2 马来西亚域内的传统医学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政府开始重视T&CM在本地的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其发展。2004年,成立传统与辅助医药管理局,“确保传统与辅助医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保障人民的利益”[9]。2012年~2013年,《传统与辅助医疗法》正式进入宪法,明确了传统与辅助医药执业者的法律地位;2016年8月,《传统与辅助医药法令》[T&CM Act 2016 (Act 775)]开始生效,并进一步推动了2017年1月16日“传统与辅助医药委员会”的成立[9],推动了T&CM的规范化管理。
2.1 马来西亚域内的传统医学使用概况
马来西亚当地的传统医学发展以马来医学和中医学为主,发展态势良好,而印度医学发展相对滞后。根据2015年“全国健康与疾病普查”数据显示,29.25%的人曾用过T&CM,在2014年,有21.51%的人曾使用过T&CM[10]。如表1所示,在接受T&CM治疗的人中,马来医学的使用率最高,达到52.1%,而中医的使用率为20.0%,而在此次接受调查的人中,仅有19人曾使用过印度医学。数据显示,印度医学主要在城市地区使用,并且其中以瑜伽和自然疗法为主,阿育吠陀次之,而此次调查中并没有出现使用悉达和尤纳尼的人[10]。总体来说,以马来医学和中医学为代表的传统医学为当地居民所广泛使用,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表1 马来西亚三种传统医学使用率
大部分马来居民将T&CM作为一种养生保健方法,并主要将其用于治疗肌肉骨骼方面的疾病[10]。马来西亚气候潮湿炎热,容易诱发各种骨科疾病,当地居民所使用的一种“追风油”疗效很不错,后经专家研究制成了“马来追风喷剂”,效果显著。此外,针灸也对当地骨科疾病的治疗大有帮助。随着华人在马来西亚的定居,针灸从中国传到马来西亚,不仅成为当地华人的治疗方式之一,也为当地各个民族广泛接受。调查显示,不同种族的人对针灸的接受程度都比较高[11]。针灸对各种疼痛均有缓解作用,未来一定会在马来西亚得到更好的发展。
马来西亚提供T&CM治疗的医院数量虽少,却在逐步增加。截至2011年,共有9所医院提供T&CM服务,所提供的服务有马来传统按摩、马来传统产后护理、针灸和中药治疗[12]。截至2015年,共有13所医院提供T&CM服务,所提供的服务稍有拓展,包括马来传统按摩、马来传统产后护理、针灸、中药治疗以及印度医学的精油疗法[10]。
2.2 马来传统按摩和中医推拿
马来传统医学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马来传统按摩、马来草药以及马来拔罐。作为最受当地人青睐的一种治疗方法(41.92%的人表示在2014年曾接受过马来传统按摩治疗),马来传统按摩最具特色的一点就是治疗过程中咒语的使用;而且马来按摩根据治疗功效有不同分类,比如说产后按摩、治疗性按摩以及促进生殖功能的按摩[10]。相比之下,在马来西亚当地中医推拿的使用率则不高,仅有4.49%[10],并且推拿一般不作为一种独立的治疗方式,而是和针灸、拔罐、中药以及气功等其他中医疗法搭配使用[10]。作为本土医学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马来按摩在当地的使用历史悠久,群众基础较好。
2.3 中药和马来传统药物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中药的使用率逐渐升高。调查结果显示,在使用T&CM的人中,流行程度仅次于马来传统按摩的就是中草药,占比13.69%。2001年,马来西亚国家卫生部推出《传统与辅助医学的国家政策》。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传统医学发展战略。在传统医学发展的大背景下,中药贸易也逐渐在马来西亚开辟出新的领域。2002年,北京同仁堂与马来西亚海鸥集团签订合作意向书,在马来西亚共同投资1000万美元,开办北京同仁堂(马来西亚)中医养生保健中心,2004年5月,在槟城开设第二家分店,2015年第三家分店开业,并且在未来五年中,预计在马来西亚增设更多分店[8]。
近几年来,中药在马来西亚的出口份额逐渐增加,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东盟各国一直是中药出口的重要市场,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以来,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关税降低,促进了中药贸易的发展。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秉持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得到了进一步巩固,由此,马来西亚和中国之间的中药贸易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如图1和图2所示,2013年中国对马来西亚出口的中药占对东盟出口的中药总量的30%,到了2015年,更是增长到了33.42%[13]。马来西亚华人数量众多,对中药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马来西亚当地气候炎热、潮湿多雨,当地食物又都富含水分,容易影响脾胃的运行,因此脐针和脾胃中成药广为发扬[11]。
虽然中马之间的中药贸易发展形势较好,但一些影响因素还是不可忽视。由于宗教文化差异,一些含有酒精或是动物源性的中药的出口会受到限制。而且马来西亚严禁一些中药如麻黄、附子的使用,再加上其对中成药进口要求严格,重金属含量等其他标准都有严格限制,中药在马来西亚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和中草药相比,马来传统草药的使用率则稍显偏低(10.07%)。马来药物主要分为四种:第一类是人造物品,如隔夜水、糖浆、醋、椰子油等;第二类来源于动物,如鹅、鸡、鳗鱼、青蛙、水蛭和蟑螂或动物器官如大象象牙、猫胡须、乌鸦胆汁、老虎指甲等;第三类来源于植物,如菠菜、生姜、肉豆蔻等;第四类是矿物,如硫、金和汞[4]。动植物药是马来药物中最常被使用的一部分,而其他药物也可以根据疗效来组合使用[4]。但是在一些有关马来土著文化和传统的手稿中,某些与马来药物制作方法和过程相关的专有术语很难准确的翻译和表达。其计量时间和用量的单位都很独特,例如Sejemput (jari) 这个单位指用手指尖取的药量[4]。马来中草药的这些特点构成了马来医学的独特性,但其中也有阻碍马来医学发展的因素存在,这与传统中医发展的某些特点极为类似。
图1 2013年中国对东盟出口中药市场占比图
图2 2015年中国对东盟出口中药市场占比图
2.4 发展与融合
马来西亚域内传统医学的多样性反映了马来西亚民族的多样性,以及文化的多元性。在长时间的历史进程中,华人和印度人分别带去了中医学和印度医学,虽对传统医学体系产生了影响,但是都没有取代马来医学的主体地位。这是因为马来医学根植于马来文化当中,与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紧密相关,早已成为当地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印度医学与马来医学虽在理论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却是两个完全相互独立的医学体系。印度的民族众多,定居在马来西亚的印度人大都分属不同的民族,各民族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再加上国家缺少相关政策支持等问题,印度医学在马来西亚发展远比不上马来医学和中医学。
马来西亚当地传统医学的发展除本土医学外,以中医学为主,而中医学的传入并未影响马来医学的主体地位。中医学的传入,为马来医学提供了一个可供学习借鉴的发展模板。在这种情况下,中医学应该与之相互学习,尊重两地的差异,既要考虑到马来西亚的地理与气候特征,也要了解当地居民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并适当调整传播方式,才能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例如,中医推拿可结合当地湿热的气候特点,注重对地方常见病如风湿病、脾胃病的治疗。此外,马来本土医学发展至今,累积了大量的群众基础,而中医学作为外来医学,应与马来医学相互补充,加强交流与合作,增加当地民众的认同感。两种医学中相似的部分可以互相补其不足,例如马来推拿较中医推拿而言分类更为细致,在马来西亚的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因此中医推拿在当地发展的过程中主要与针灸结合使用,发挥其在治疗痛症方面的优势。
近些年来中草药及中成药在马来西亚的使用率不断增加,虽会对马来本土草药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却没有动摇其现存地位。在发展中药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加强中医和马来土医的合作,使两种医学相互补充,利用中医完备的辨证系统和现代科学手段,结合马来西亚当地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提高临床疗效。
针灸以其自身的优势和强大的适应能力在马来西亚的发展态势良好,在当地针灸主要用来治疗胃肠道及肌肉骨骼疾病,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根据马来西亚湿热的气候特点,针灸过程中减少了火针及火罐的应用,并且针对不同种族,针刺的强度也应进行适当调整,以便提高临床疗效[11]。
3 小结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马来西亚以其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及多元文化背景,接受并吸纳了多种传统医学,并逐渐形成了以马来本土医学为核心、多种传统医学并存的发展方式。时至今日,传统医学仍在马来西亚当地的医疗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中医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中国政府大力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包括中草药和针灸在内的中医学在马来西亚的蓬勃发展,体现了中医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证明了中医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即使离开了中国本土,仍能通过不断的调整与创新,与当地的本土医学紧密相连,并以良好的疗效造福当地人民。中医学在马来西亚发展所遵循的相互补充、尊重地方差异的原则,对中医和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都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