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血行气方配合推拿治疗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证43例

2020-12-30李明林文革黄循夫

环球中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行气气滞盆腔炎

李明 林文革 黄循夫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生殖器、盆腔腹膜、周围结缔组织等发生的慢性炎性病变[1-2]。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的根本病机为气滞血瘀,气机不畅,胞宫、冲任脉络阻滞,或行经、带下、生产等伤及血脉,而气分偏盛,受压力影响,肝失条达,气滞血瘀,蕴结于下焦,日久迁延,病情反复,进一步引起肝郁气滞,导致气滞血瘀,气血运行不畅,终将形成瘀血阻滞胞宫,发为此症[3]。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要原则。推拿是中医辅助治疗手段,可发挥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效[4]。本研究探讨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活血行气方配合推拿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在海南省澄迈县人民医院就诊的86例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治疗组年龄为20~47岁,平均(35.72±4.13)岁,病程6~21个月,平均(12.38±4.09)个月,经期(6.38±1.50)天,月经周期(29.84±4.26)天,其中有分娩史15例,流产史9例。对照组年龄为20~46岁,平均(35.30±4.07)岁,病程7~20个月,平均(12.20±4.27)个月,经期(6.19±1.37)天,月经周期(29.70±4.38)天,其中有分娩史12例,流产史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经期、月经周期、分娩史、流产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海南省澄迈县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

(1)符合《妇产科学》中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5];(2)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气滞血瘀证的诊断标准[6],主症为下腹疼痛、腰骶胀痛、经行疼痛加剧,月经延长或经量多,经色暗红,乳房胀痛,白带量多,舌红有瘀斑,脉弦涩;(3)已婚,有性生活史;(4)自愿参与此次临床研究,签订有关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子宫肌瘤、子宫内异症、卵巢囊肿等其他妇科疾病;(2)妊娠、备孕、哺乳期的妇女;(3)盆腔炎急性发作;(4)心、肝、肺、肾等机体主要器官严重病变者;(5)皮肤病变不适宜推拿者;(6)参与其他临床试验;(7)近7天内激素、免疫调节剂、抗生素等相关治疗。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对症治疗,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石药集团中诺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 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3022881,生产批号:20180722,20190317),每日2次,每次2 g;静脉滴注奥硝唑(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0.5 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744,生产批号:20180701,20190425),每日1次,每次0.5 g,连续治疗14天。

治疗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活血行气方配合推拿治疗:(1)活血行气方,方中组成川芎10 g、红花6 g、桃仁10 g、赤芍10 g、当归10 g、延胡索15 g、香附15 g、五灵脂10 g、乌药10 g、枳壳10 g、甘草6 g,随症加减,胸胁胀痛者加郁金10 g、川楝子10 g;疲乏纳少者,加白术15 g、焦山楂15 g;带下增多者加薏苡仁10 g、白芷15 g;日1剂,水煎服,日2次,早晚饭后分服。(2)推拿,患者取仰卧位,于腹部神阙穴至耻骨间运用单掌摩腹法推拿,每分钟120次,持续3分钟,然后给予三指揉腹法推拿,持续2分钟;选取关元、天枢、归来、太冲、三阴交、气海、膻中、百会、印堂等腧穴,运用一指禅推法进行推拿,每分钟约120次,连续治疗10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14天。

1.5 观察指标

1.5.1 疗效比较 参照相关标准对患者症状进行量化分级评分[6],各症状按四级法分别记为0~3分,各症状评分的总和为证候总积分。(1)痊愈:下腹、腰骶疼痛等症状均全部消失,妇科检查指标均正常,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95%;(2)显效:下腹、腰骶疼痛等症状均显著降低,妇科检查指标明显改善,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70%,但不足95%;(3)有效:下腹、腰骶疼痛等症状均减轻,妇科检查指标改善,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30%,但不足70%;(4)无效: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无改变。总有效率为痊愈、显效、有效的病例数占每组总病例数的百分率。

1.5.2 疼痛程度比较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观疼痛程度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7],分值为0~10分,分值越大则疼痛越剧烈。

1.5.3 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时肘正中的外周静脉血4 mL,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中血液流变学的水平,包括血浆黏度、高切全血黏度、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水平。

1.5.4 血清炎症因子比较 运用多功能酶标仪(汇松MB-530)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介素8(interleukin 8,IL-8)、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的水平。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证患者的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证患者的疗效比较

2.2 两组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证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主观疼痛程度(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主观疼痛程度(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主观疼痛程度(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证患者的VAS评分比较

2.3 两组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证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血浆黏度、高切全血黏度、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血浆黏度、高切全血黏度、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证患者的血浆黏度、高切全血黏度、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较

2.4 两组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证患者的炎症因子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TNF-α、IL-8、IL-17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的TNF-α、IL-8、IL-17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证患者的TNF-α、 IL-8、IL-17比较

3 讨论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的加大、性观念的改变,临床慢性盆腔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8]。慢性盆腔炎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因素,对女性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均造成严重影响[9]。西医认为慢性盆腔炎由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所导致,临床治疗原则以广谱抗生素为主,虽对减轻临床症状有一定的效果,但停药后易复发,整体的疗效不理想[10]。

中医学根据慢性盆腔炎的证候特点,将其归为“不孕”“带下病”的范畴,女子以肝为天,肝行于少腹,患者经期产后,外邪乘虚内侵,经血停滞形成瘀血,脉络阻滞,脉络运行不畅,气滞血瘀,阻滞失畅,不通则痛[11]。本研究采用的活血行气方是由《医林改错》中膈下逐瘀汤化裁而来,方中川芎为气中之血药,能活血行气、止痛祛风;桃仁能活血祛瘀,润肠通便;赤芍能化瘀止痛,凉血清热;当归能活血养血,润肠通便;延胡索能利气活血,止痛;香附能调经止痛,行气解郁;五灵脂能活血散瘀;乌药能理气止痛;枳壳能宽中理气,消胀行滞;甘草能调和诸药,缓急止痛;全方合用共同发挥活血行气,调经止痛,祛风解郁之功[1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川芎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抗组胺形成,抑制病原菌生长;赤芍能扩张冠脉,抗炎、镇痛、镇静;香附能抑制真菌、细菌的生长;枳壳能抑制细菌生长、抗过敏、抗肿瘤、促进子宫收缩;乌药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糖球菌,抗炎、镇痛。根据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证的病机,推拿以督脉为统领,选择关元、天枢、归来、太冲、三阴交、气海、膻中、百会、印堂等腧穴,在脏腑腹背气相交贯指导下,运用揉法、一指弹、擦法等手法进行推拿治疗,全方扶正祛邪,调和阴阳,共同发挥扶正固本,活血化瘀,调理气机的功效[1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活血行气方配合推拿可提高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证的疗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浆黏度、高切全血黏度、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表明活血行气方配合推拿可有效改善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证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水平;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的TNF-α、IL-8、IL-17比对照组低,结果提示,活血行气方配合推拿可有效降低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证患者的炎症反应,此可能是其发挥疗效的作用机制。炎症反应是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理进程,减轻炎症反应对控制病情发展具有积极意义[14]。

综上所述,活血行气方配合推拿可有效提高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证患者的疗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程度,具有良好的临床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行气气滞盆腔炎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盆腔炎非小事! 详解4个常见的盆腔炎症状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慢性盆腔炎患者该如何保养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