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联盟依托平台优势产业扶贫成效显著
2020-12-30郑文科
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联盟发挥技术平台优势,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扶贫模式,积极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战略,扎实推进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当地政府和中药材种植户的广泛好评。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药材产业扶贫模式入选国家扶贫十大案例,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荣获2018年度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河南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被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授予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先进民营企业。
该联盟是由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与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任德权教授牵头联合20余家中药龙头企业于2013年发起成立的公益性平台。天津中医药大学为联盟秘书处,联盟下设6个专业委员会、13个地方联络站,有70余家盟员企业。
张伯礼院士(左一)与陈士林所长(右一)赴云南文山调研三七发展状况 张伯礼院士在文山县调研
因地制宜的产业扶贫模式
该联盟盟员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订单生产”“科技扶贫”“产地对接”等多种模式,因地制宜开展中药材产业扶贫。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山西省平顺县、武乡县、左权县等19个县带动20万户农民受益。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宁夏自治区隆德县、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等地发展中药材种植约5万亩,带动贫困户500余人。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为河南省西峡县16个乡镇2800余名贫困人口发放产业扶贫基金380多万元,用于发展菌、果、药产业,累计投入50多万元建立山茱萸基地。九州通九信中药集团公司近9年来累计投资近7亿元,在5个国家级贫困县建立了28个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受益贫困农户5万余人。浙江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在浙江、福建、安徽等10省市建立扶贫基地面积约2万亩,带动农户2.7万余次。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云南省丽江市带动2100户贫困户开展中药材种植,户均增收3000余元。格尔木亿林枸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带动青海省大格勒乡种植枸杞2600余亩,收购枸杞3100吨,户均年增收3~5万元。云南希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帮扶6700余贫困户通过种植中药材脱贫致富。化州化橘红药材发展有限公司带动6000余户贫困户种植化橘红,户均年增收1~3万元。文山苗乡三七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林地租赁与雇佣劳动方式,累计向贫困户发放劳资570万元,累计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320户。浙江桐君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带动安徽省郎溪紫兰合作社和贵州省六盘水地区发展中药材面积近万亩,农户年收入增加2万元。据不完全统计,有20余家联盟企业开展了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
产业扶贫专家指导组提供技术支撑
产业扶贫专家指导组为贫困地区提供多项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实地种植指导、中药材加工等技术服务,热心为贫困地区解决技术瓶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作为联盟业务部门,牵头设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药材产业扶贫专家指导组,先后与云南省彝良县、河北省青龙县、四川省苍溪县、山西省岚县、江西省吉安市、黑龙江泰来县、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等地签署科技助力扶贫协议,为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32个贫困县提供中药材技术服务,涉及中药材品种30余种。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编制了《中药材生产实用技术系列丛书》。定向帮扶国家卫健委对口支援山西省永和县、陕西省子州县中药产业发展。在宁夏、新疆、甘肃、陕西、贵州等省区开展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培训人数2000余人次;编写4册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技术手册,出版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挂图3套。在云南省彝良县推广小草坝天麻共生体蜜环菌技术,共开展技术培训22次,累计培训1800人次,实现亩均增收1800元,带动420户、近1600人脱贫。在黑龙江省泰来县推广板蓝根规范化栽培、品种选育与异地制种技术,种植面积1.2万亩,带动1000余贫困户脱贫。
2019年,张伯礼院士带领专家赴云南文山调研三七发展状况,参与“中国药材品质升级推广会暨无公害三七栽培技术培训”,并开展“三七品质升级工程”,带动农户规范化科学种植中药材,提质增产,增加产品竞争力,推动脱贫进程。
张伯礼院士(右二)与陈士林所长(右一)在文山县开展“三七品质升级工程” 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联盟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联合举办中药材产业扶贫推进会
搭建平台,促进销售,提高收益
该联盟搭建平台,集中展示宣传扩大贫困地区中药材品牌知名度,为促进销售提高收益、为脱贫攻坚助力。联盟连续举办三届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2018年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联合举办中药材产业扶贫推进会。2019年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举办扶贫工作推进会,并举办“一县一品”中药材扶贫展览,邀请来自全国50家贫困县的优质药材种植基地向全行业展示。2020年在成都组织召开联盟扶贫会议。三届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累计邀请来自全国贫困县的10余家扶贫企业到会介绍扶贫经验。这些会议和展览,有效的推动了中药材产品销售,扩大了贫困种植户增收,深受广大种植户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