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哇时刻”生成的精彩
——以大班科学活动“探秘磁悬浮”为例

2020-12-30郑春华

好家长 2020年4期
关键词:磁悬浮列车磁极笔芯

文 郑春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文简称《纲要》)中提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掌握时机,积极引导。”“哇时刻”是指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对感兴趣的事物表现出惊讶、欣喜的一刻。作为教师,我们要有把握幼儿“哇时刻”的敏锐性及精准引导的专业性,由“哇时刻”生成更加精彩的游戏活动。

游戏时间,几名幼儿在“科探王国”里玩磁力玩具。一名女孩把环形磁铁红色的一面向下套在底座棒上,磁铁吸在了底座上,她又把磁铁换成蓝色的一面套了下去,磁铁浮起来了,她“哇”的一声叫了出来。她又进行了相同的操作,第二个磁铁也浮起来了……旁边的几位幼儿都挤了过来:“啊!磁铁浮起来了。”“好神奇啊!”

从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对磁悬浮现象十分感兴趣,他们通过尝试后发现:将磁铁颜色相同的一面相对,就能让磁铁浮起来。但他们只专注于这种现象,却不知道其现象产生的原因。于是,我设计了科学活动“探秘磁悬浮”,和幼儿一起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一、从已有经验入手,探索粗浅的科学常识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该引导幼儿自己进行探索,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少些,尽可能多地引导他们去发现。”我借助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点,抛出任务:请他们为没有磁极标记的磁铁标注磁极。

幼儿在游戏中发现:“不同颜色(不同磁极)的磁铁放在一起,会相互吸引;相同颜色(同性磁极)的磁铁放在一起,会相互排斥。”根据这一已有经验,幼儿通过操作、检验(自主检验、同伴检验)、调整,都为自己的一组磁铁标注了正确的磁极。由此可见,由幼儿的兴趣点生成的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可以引发幼儿的深入学习。他们通过操作探索,对磁极的性质有了更准确、更具体的认识,也为下一环节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材料资源和理论支撑。

二、从实践探索提升,了解基本的科学原理

《纲要》中指出:“在科学活动中,要大量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方式,让幼儿去经历一个个充满想象的思维过程,经历一个个实践创新的过程。”在幼儿为磁铁标注磁极后,他们将迎接更大的挑战:将四个磁铁套在带托底的管子上,并让上面的三个磁铁都浮起来。他们一起合作完成了任务。

分享交流是幼儿将经验和能力内化的过程。引导幼儿对活动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将新旧经验结合,构建出对科学现象的自我认知:将相同颜色的磁铁放在一起,会产生相互排斥的力量,利用这个原理,磁铁就浮起来了。此时,教师适时介入,告诉幼儿这种磁铁悬浮的现象叫作“磁悬浮”,这样的概念介绍是建立在幼儿主动建构对事物认知的基础上的,是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总结与提升。

三、从生活实际落实,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

要吸引幼儿对活动持续产生兴趣,就要为他们提供高层次的操作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有能够引发他们产生“哇时刻”的探索情境。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磁铁底座和一支套有磁铁的笔芯,让幼儿通过探索和操作让笔芯悬浮起来。幼儿已经牢牢掌握了“不同磁极相吸,同性磁极相斥”的原理,在磁力的排斥作用下,幼儿让手中的笔芯稳稳地悬浮起来,幼儿们激动地叫了起来:“耶,我成功了!”“哇,真的浮起来了!”这是幼儿的“哇时刻”,是他们对自己的肯定,更是对神奇科学现象的感叹。

将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我们科学探索活动的最终落脚点。在幼儿了解了“磁悬浮”现象的基础上,我带领他们观看磁悬浮列车的视频。通过视频介绍,他们对“磁悬浮”的应用赞叹不已。此刻,教师出示自制的磁悬浮小车,幼儿们看着小车快速穿过“铜圈轨道”,“哇时刻”又再次出现:利用我们熟悉的铜丝和电池,我们也可以制作出简易的磁悬浮列车。这样循序渐进的科学活动,让幼儿真切感受到“磁悬浮”就在我们身边。

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有必要组织集体的科学探索活动,帮助幼儿了解“磁悬浮”现象的原理。活动后,我在班级科探区投放磁悬浮列车、磁悬浮地球仪等新材料,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探索的乐趣,感受科学的神奇。

猜你喜欢

磁悬浮列车磁极笔芯
同步电机转子磁极结构
没铅为何叫“铅笔”
从长城到好莱坞只要2小时
固定同步电机磁极用螺栓的受力分析
义助逍遥子
批改作业一年用掉百根红笔芯,武汉老师别样“护送”学生高考
地球磁极“翻跟头”
地球的旋转
时速600千米磁悬浮列车真的来啦!
第一次坐磁悬浮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