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奥会背景下冰雪体育课堂文化探究
——以中关村第二小学为例

2020-12-30李琳李昀轩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冰壶冰雪运动

李琳李昀轩

(1.首都体育学院 北京 100191;2.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 北京 100190)

为号召更多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北京市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中明确表示“将奥林匹克教育纳入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有条件的北方地区中小学,要开设冰雪项目运动课程。”现如今,全国中小学冰雪特色学校发展迅猛,预计2025年将达到5000所。2016年2月,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正式将冰雪体育纳入学校课程,举全校之力支持冰雪运动的开展,并初步形成特点鲜明的冰雪体育课堂文化。

课堂文化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体现的精神内涵、行为规范与活动方式的总和。课堂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仅包括教与学的内容与方式,还包括师生双方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感悟,也包括课堂氛围、情境与风格等。从文化要素出发,课堂文化可分为以教学环境为主的物质文化、课堂教学的精神文化及起规范、引导作用的制度文化。

该校开设冰雪运动项目课程是为了深化学校体育综合改革,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大背景下,把冰雪运动作为作为立德树人的载体,并不断普及冬季奥林匹克知识与冬季冰雪运动项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该校冰雪体育课堂文化建设有如下几大特点。

1、注重激发兴趣,点燃学生冰雪热情

新课标中指出应当让小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成功,从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在冰雪项目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从学生主体与社会发展出发,鼓励学生参与课堂。首先,教师经常鼓励学生以学校冰雪小明星为榜样,刻苦练习。该校作为北京市冰雪示范校,设有冰球队与花滑队。参与两支队伍的学生遍布6个年级,平均每个班都有1-2名学生具有冰雪特长。教师以身边例子激励学生勇于尝试、积极参与冰雪运动项目;其次,学生知道自己是首都第一批参与冰雪项目学习的小学生,具有较高使命感,训练起来格外用心;再者,教师经常列举学生们熟悉的冰雪项目明星,如武大靖、刘秋宏运动员的例子鼓励学生,让学生拥有冰雪体育项目的榜样,从而不断受到激励并参与训练。此外,教师能积极挖掘身边的冰雪赛事,点燃学生运动热情。通过列举学生身边例子与体育明星、赛事例子,学生感到冰雪运动与文化已融进学习与生活,与冬奥会亲密接触。

2、优化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体育教学策略是指教师通过对课程、学情等分析思考后在课堂上采取的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的行为方式。具体体现:为了完成体育教学目标而对教学准备活动、教学行为、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简而言之,教学策略解决“如何教”、帮助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在冰雪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采取如下几种教学策略:(1)利用视频、图片与板书,方便学生理解体育原理。冰雪课程相对于传统体育教学有一定难度。以旱地冰球课为例,教师为让学生更好理解该项目运动原理,选择在课堂上播放冰球项目视频、展示分解动作图片,并配有适当板书;为更清楚地分析队员之间的配合,教师在课堂中播放冰球比赛视频;(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创造性。以旱地冰壶课程为例,冰壶有“冰上国际象棋”之称,每个队伍有四名成员,小组成员需讨论队员上场顺序与战术策略。例如,小组需讨论由具备较强攻防能力的学生担任第二个投掷队员;需讨论如何将冰壶投掷到大本营中或进行站位打防守。当某一小组的冰壶投掷到某一特殊位置,教师会组织全班进行讨论,分析如何变换位置从而取得更高分数。通过问题创设与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们对冰壶的规则更加熟悉;(3)创设游戏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创设游戏情境,在游戏中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在欢乐中巩固运动技能,并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上课伊始,学生需要穿冰鞋,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组,率先穿好鞋的小组将被给予表扬。在练习越野滑雪时,学生分成男女两队或分成小组进行比赛,由教师计时,率先完成滑行的小组受到奖励。冰壶比赛中获胜小组比赛中将得到奖票,获得奖票最多的小组成员将在学期结束时换取冰壶馆冰壶体验券。在快乐游戏的同时,教师亦会考虑到学生的年龄与运动水平,为保证学生安全,课堂上不会出现过于激烈的游戏;(4)赛中学,赛中练。在以中年级学生参与为主的冰壶课上,教师分组进行教学,每组5-6人,配有一名队长。教师在全班指导后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在每个小组练习过程中,又分为三人一组的两个小队,两个小队相互比赛,呈现出赛中学、赛后练的课堂氛围。在轻松愉悦、你追我赶的课堂文化中,学生积极参与冰壶运动,能完成冰壶运动的多种身体活动动作,初步掌握冰湖运动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

3、关注学生个性成长,优化冰雪体育训练

该校于2016年2月,正式将冰雪课程纳入学生课表。在不影响学生正常体育课的前提下,每周至少增加一节冰雪课程。其中一、二年级开设滑冰课程,三、四、五年级开设旱地冰球、冰壶、旱地滑雪课程,六年级开设学校越野滑雪课程、雪场滑雪课程。从课程安排上不难看出,学校针对学生的年龄、身体素质等因素安排循序渐进的冰雪课程,既保证学生安全,又保证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对冰雪运动的喜爱与运动能力。学生在冰雪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里耳濡目染,了解到不同年级所学冰雪课程的情况,低年级的学生甚至很期待未来将要学习到的较为复杂的冰雪运动项目,中年级的学生期待走上真正雪场,近距离感受滑雪魅力。

该校在设计冰雪课程时充分考虑到学生身体特点与学习特点,针对不同学段与年级,采取有个性特色的教学目标与方法。中关村二小冰雪课程的教学在北京市,甚至全国都具有先进性与代表性,该校教师为了冰雪课程的开展,积极参加北京市教委各项培训,同时全力投入到冰雪课程校本教材的编写。该校课程设计与教材编写都紧紧围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冰雪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在增强体能的同时体验运动的乐趣与成功,并逐步养成冰雪运动的锻炼习惯;能发展自身良好心理品质,学会合作与交往。

4、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练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相互合作、观察与纠正。以旱地滑雪、越野滑雪为例,全班学生根据身体强弱分为高、中、低三组。针对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教师多鼓励,善于发现其优点与进步,消除学生对冰雪项目的畏惧心理。通过分组,教师可以兼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避免因为运动能力差距过大而带来的教学进度减缓的问题。此外,小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交流与互动的机会,学生之间亦可以相互学习,通过彼此观察与纠正错误,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5、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友好平等课堂对话

新课标中提到要在体育课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合作精神等。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新课标的四大学习领域之一。因此,在冰雪运动学习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个体良好的自我感觉,注意营造在课堂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和谐相处的状态。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有些课程既需要专业教练讲解,又需要受过专门训练的体育教师陪同练习。教练讲授动作要领或示范分解动作时语言简练明确,全班集中学习与观摩。在分组练习时,体育教师着重帮助水平中等组与零基础小组学生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反复示范动作,通过使用恰当的课堂用语不断鼓励学生,让运动基础较差的学生受到鼓舞,并逐步提高自信心。在该校冰雪运动课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尊、自信,没有因为学生的动作不娴熟而斥责学生,而是参与不同策略鼓励、激励学生,并对高水平的学生给予更高的期待。

6、完善课堂评价机制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方式要以多元的内容、多样的方法、多元的评价主体,要多方面收集评价信息,从而更全面全准确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从文化要素角度看,课堂教学评价属于课堂文化中的制度文化。

课堂教学评价是为了诊断、反馈、激励与发展学生运动水平为目的,该校冰雪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是以激励学生认真训练、激发兴趣为主,考核以运动技能为主,同时高度重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习态度、行为规范的考核与评价。换言之,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既包括运动技能,也包括参与态度、协作能力。其中运动技能占70%,另外两项分别占15%。以旱地滑雪为例,课堂考核主要以技能为主,即测试两个基本动作,即传统式与自由式滑雪动作,学生绕操场滑行一周,若在规定时间内之内完成动作,且动作合格者则在运动技能方面获得满分70分。与此同时,学生的运动参与态度、团队协作能力也各占15分。由此不难看出,该校在教学评价环节中努力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潜力,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最终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与教师更好地“教”。

本文以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在冰雪体育课堂教学为例,从课堂的教学活动、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课堂的评价方式等多方面对该校冰雪课堂文化进行描述与分析,由此不难看出该校的课堂文化建设符合新课标提出的相关要求,为今后其他学校开展冰雪运动课程提供有效参考。该校课堂文化已初步形成,且具有较为鲜明的特点,它为今后体育教学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冰壶冰雪运动
冰壶书单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在“冰立方”里推冰壶
找冰壶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