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体育人文精神及构建策略

2020-12-30杨盼洁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大学精神

杨盼洁

(长沙学院体育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5)

大学体育人文精神是体现在体育课程或体育比赛中的人文精神,是大学的体育文化,这就需要“以人为本”为宗旨,从人出发,归宿也是人。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满足学生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健康生活和学习的指导。大学体育教育是否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是否对大学生进行了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目前,大学里普遍存在着体育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对比,作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1、对人文精神及大学体育人文精神的理解

1.1、人文精神

说起人文精神,人们就会想到文艺复兴时期,那时候人们开始关注人的自由,人的价值,人的独立。一直以来,关于人文精神的内涵较为复杂,然而,从文化角度最简单的普遍原则来看,人文精神具有一定的特点:第一,“以人为本”,把人当作社会的本体存在;第二,相比于个人的生命,人文精神更加关注整个人类的生命,它以人类的生命精神为根本;第三,人文精神体现了人类“真善美”的精神,它的衡量标准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1.2、大学体育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体育人文精神是体育文化的核心,它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它追求人性中的真善美,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健康和自由。大学体育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在大学体育课程或者体育竞技中的具体表现。现代大学体育人文精神包括了公平竞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人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对这些体育人文精神的塑造,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应对社会困难的综合素养。

2、大学体育人文精神对大学生培养的迫切性

目前,大学里普遍存在着体育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指导理论和实践脱节。现在体育指导理论强调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是实际上重视“智育”和“德育”的较多,忽视了“体育”的培养,而在体育课堂上,仅仅重视体育测试,“达标”成了大学体育的唯一目标,导致学生和老师对“体育”的重视越来越低。体育老师对文化素质要求不高,从而导致学生在体育人文精神的追求意识也越来越薄弱,慢慢地,大学生越来越不主动上体育课,越来越找不到体育课中自我价值的体现,“重成绩、轻品质”的观念也正逐渐形成。

3、大学体育人文精神对大学生培养的必要性

3.1、满足学生合理的体育需求,促使大学体育“以人为本”

体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体育就是指体育课,它可以满足同学们锻炼身体的基本需求,增强体质。广义的体育是指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实现人身心的全面发展。体育只有依靠人才会充满生机活力。大学体育人文精神要求“以人为本”为宗旨,从人出发,从各方面着手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满足学生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健康生活和学习的指导,满足学生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健康生活和学习的指导。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创造性,充分挖掘大学生的潜力,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培养大学生的体育人文精神有利于满足学生合理的体育需求,促使大学体育“以人为本”。

3.2、促进大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协调地发展

大学体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重视体育人文精神可以促进大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协调地发展。现在很多大学生在体育课中仅仅只是完成基本的体测任务,达标即可,没有更高的追求,没有把体育课当做一种享受和提高。随着社会竞争力的提高,大学生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人无法承受这种压力,大学生自杀等悲剧事件层出不穷,这是大学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深究其责,与大学忽略对大学生体育人文精神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重视对乐观自信的人道主义精神等体育人文精神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的人格塑造,乐观自信的人道主义精神包括重视人的自身价值,重视人的相互尊重、理解,重视人的权利、自由和尊严。如果认真落实对大学生体育人文精神的培养,那么大学生心理问题将可以得到有效的防治,也能促进“德育”等教育的进行。

3.3、促进大学体育可持续发展

培养大学生的体育人文精神是一种对大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培养。现在大学的责任不仅仅只是教授学生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体育人文精神对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指导作用。因此,大学体育人文精神对学生对老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团结互助、勇于拼搏、奋发进取,要求老师“以人为本”,更重视学生,更加具有人文关怀。大学体育人文精神可以将师生凝聚一心,营造更浓的学习生活气氛,有利于促进大学学术的发展,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及师资力量,从而让学校的地位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4、大学体育人文精神构建策略

4.1、重视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它的教育核心是“文化育人”,包括人文知识、精神、思想方面的教育。目前大学体育存在着体育课程、教学方式、课程评价呆板单一。教师仅仅完成简单的体育项目动作训练,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机械性地操作,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人文教育十分重要。大学人文教育主要包括大学体育理念(如体育发展观)教育、大学体育精神(如公平竞争精神)教育、大学体育道德(团队意识)教育。重视人文教育具体措施体现在:向学生倾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在教育中倾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比如,大学体育课程中的乒乓球课程,可以多给学生讲解关于乒乓球的文化常识,乒乓球是中国的 “国球”。乒乓球在中国的历史、乒乓球在世界上的推广、学习乒乓球对我们来说有哪些意义等等。还有很多传统的体育课程如武术课等,都可以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让这些原本没有生命和情感的物体变得生动灵活起来,更好地吸引大学生,引导大学生,体现大学的教育理念、精神风貌。不仅如此,所有的教师还要重视提升自我人文素养,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多钻研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该注意言谈举止,做好榜样示范作用,倾注更多的人文精神。

4.2、加强大学体育文化构建,营造良好的大学文化氛围

体育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关于体育运动物质、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了体育观念、体育精神、体育理想等方面。构建有特色的大学体育文化,有利于大学体育课程的创新和改革,有利于大学文化的传承,更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承。因此,我们可以加强体育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具体建议如下:第一,将体育设施建设和大学自然环境相结合,建设具有大学特色文化气息的体育设施;第二,优化体育教学设施,如体育馆、运动场、器材室等;第三,增加校园健身设施,将娱乐休闲融为一体,丰富大学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4.3、加强学科之间的互构,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紧密结合

科学不等于“客观知识”,科学精神也不是指具体的科学原理,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科学观认为科学精神是一种与人无关的科学,导致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某种程度上被人们觉得不可结合。其实科学精神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尊重客观规律;第二,追求真理。这都是人很重要的精神品质,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精神品质。科学精神需要人文精神指导其方向,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人文精神也需要科学精神为依托,才能更好地实现对“真善美”的追求,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和谐统一,才能真正实现体育的“以人为本”。

4.4、重视制度建设,为人文精神的构建提供保障

目前,大学体育制度死板,不能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现实情况适时调整,师生认同感较低,缺乏监督机制,很多制度都是有名无实,没有受到重视。基于以上问题,作者认为可以作如下改变:第一,在体育管理制度上可以采取公开透明的方法,搜集学生师生的建议,全体师生都要参与进来,然后投票表决;第二,采取评价方式,鼓励体育教师改进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定期进行体育教师教学比武,采取教师学生双向评价机制,学生可以在期末为老师打分,综合各方面的表现和成绩,评选优秀教师。大学生每年的体育测试改成每学期一次,学生可以要求对自己不满意的体育成绩重新测试,不断挑战自己;第三,在学生的日常锻炼中,将学生的锻炼情况通过体育委员进行统计,定期公布情况,有奖有罚,并适当将体育锻炼情况纳入期末体育成绩考核及综合素质测评;第四,定期举办校园体育文化活动,除了校运会,还可以举办体育文化节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5、结语

大学体育人文精神是体现在体育课程或体育比赛中的人文精神,是大学的体育文化,这就需要“以人为本”为宗旨,从人出发,归宿也是人。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满足学生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健康生活和学习的指导。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创造性,充分挖掘大学生的潜力,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首先对大学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进行阐释,随后分析了大学体育人文精神对培养大学生的重要意义,最后针对现实状况,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大学体育人文精神的构建策略,以期对大学体育的发展建设贡献微薄之力。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大学精神
“留白”是个大学问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大学》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