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觉运动课程对儿童注意力稳定性的影响

2020-12-30马骋宇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拍球学具注意力

□马骋宇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着活动的进行和维持。有关研究发现,注意力与学习成绩有显著正相关,远大于学习能力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而儿童的注意力水平是随年龄增长而发展的,一般在6—7岁进入高速发展期,15 岁后趋于稳定。6—7 岁正是儿童由幼儿园进入小学的阶段(幼小衔接阶段),由于幼儿园与小学存在许多差异,例如小学的课程有固定的教学时间,课程增多,课时增长,安排更为紧密,如果儿童的注意力仍处于较低水平,就不能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和学习。因此,对幼小衔接阶段儿童的注意力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且成为家长、教师和学界都普遍关心的问题。

注意稳定是从时间的维度来衡量一个人注意程度好坏的指标。为此,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了感觉运动课程,通过“333点读操作课”训练儿童的注意稳定性,通过课程前后测数据对比的方式,研究提升幼小衔接阶段儿童注意稳定性水平的有效方法。

一、感觉运动课程的理论依据

有研究表明,注意力水平与感知觉运动的发展紧密相关,如果感觉和知觉失衡,所带来的刺激不相同,由此产生相互排斥、相互影响,个体获取信息的难度就会增加。而感知觉运动训练能提高个体对刺激的感知和认识,使个体获得的感知觉信息一致,更好地接收和处理信息。

现有的儿童注意稳定训练大多为体育活动训练,涵盖足球、排球、篮球、花样跳绳等多种训练方式。也有研究表明,注意力训练仪、围棋活动、走迷宫训练等非运动训练也能提高儿童的注意稳定性水平,但这类研究相对较少。Weinber&Gould 认为,注意力集中是将注意集中在周围环境中与动作表现有关的线索上,并维持一段时间的能力。因为视觉和听觉是重要的感知信息传输通道,通过强化视觉、听觉的训练,可以使儿童的注意稳定性水平得到提高。感觉统合课程就非常注重视听训练,课程分为体育运动和点读操作两个部分,各进行1小时。以上的这些训练和研究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33点读操作课”是指通过学习点读333学具操作方法,让儿童运用多感官来接收信息,即眼睛盯着字—嘴巴念出声—耳朵听指令—指令信息被接收和处理—根据指令进行333 学具的操作。在333学具的帮助下,儿童对接收处理的信息做出一个及时的反馈,并能判断该信息是否正确。经过强化训练,儿童能够在学习时运用多种感官,注意力能够更长时间地维持在学习信息上,注意稳定性水平才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本研究采用感觉统合训练与333 学具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假定通过运动训练(定点拍球、跳绳、听动反应等)等大运动综合训练和333 学具训练(点读、点数、听秒训练、猜几何体数量)等视听反应、点数训练,促进儿童注意力稳定性的发展。考虑到大多数研究的对象为学龄儿童,课程中的运动训练时长有所下调并穿插了适当的体育游戏。

二、感觉运动课程的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被试从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选取124名6—7岁儿童,他们都在2019年夏季参加了感觉运动课程。

(二)研究材料及内容

该研究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前测、课程教学、后测。

本研究采用集体测验法,教师将测验材料发给学生,统一讲解测验方法,在课程实施前后进行视觉注意稳定性测验,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测验材料采用殷恒婵研发的注意力测试量表(注意稳定性分量表),对儿童的注意力稳定性进行测量。该注意力测量表经因子分析以及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能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儿童进行测试。前后测均采用同一份试题,研究者认为,测试间隔较久且题目不易记忆,练习效应影响较小。

课程教学内容为感觉统合训练和333 学具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包括定点拍球、跳绳、听动反应等运动训练和掷沙包、老鼠偷米等体育游戏;333 学具操作包括点读、点数、听秒、猜测几何体数量等提升儿童视觉、听觉注意和反应能力的训练。该课程推出多年,有丰富的经验和完整的教学体系,完成整个课程需要4周。

三、感觉运动课程的研究结果及再思考

(一)儿童注意稳定性测试结果

根据注意力稳定性测试的结果显示:前测数据中,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22,平均数为6.21,标准差为5.19;后测数据中,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24,平均数为10.53,标准差为6;配对样本t 检验为-0.37(<α=0.05)具有显著性。由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本研究所采用的感觉运动课程将定点拍球、跳绳、听动反应等运动综合训练和利用333 学具进行点读、点数、听秒、猜几何体数量等视听反应训练结合起来,可以显著地提高6—7 儿童注意力稳定性水平。

(二)儿童注意稳定性发展的再思考

国内普遍认同注意是认知主体心理活动对特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人的心理活动或认知资源是有限的,需要合理分配。在课堂上,教师提出重要的有意义的刺激,并要求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并且维持较长的一段时间。根据过滤器理论,注意的选择机制被比喻为一个瓶颈或者是阀门,大量的外部信息,只有通过注意这个瓶颈才能被个体接收到,注意就像过滤器一样选择一部分信息忽略其他信息。晚期选择模型认为,多个通道的信息都可以进入高级分析水平结构,但是对什么信息的输出有所侧重,一些被认为是更重要的刺激会被优先从记忆中提取,进行加工,从而做出反应,过滤器的位置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

相较于幼儿园课程,感觉运动课程更强调视觉和听觉信息。教师会对儿童的正确行为给予正反馈,由此强化儿童的行为,使其把更多的认知资源分配到视觉和听觉信息上。如课程中“多人配合拍球”的运动项目要求:儿童两人一组,各自拍一个球;教师用哨声指导拍球的节奏,儿童边拍边数;当拍到第10 次时,球不动,儿童调换位置继续拍球;儿童每拍10 次球就交换一次,以此类推直至拍到100。在这个运动项目中,儿童既需要处理视觉信息,记录自己的拍球次数,也要处理听觉信息,跟着教师的节奏拍球。同样,在333 学具操作中,儿童要根据教师的指令,对333 学具进行操作,教师会强调“用耳朵听”“用眼睛看”这些信息输入通道,指导儿童将更多认知资源放在听觉、视觉信息上。能正确处理视觉、听觉信息的儿童往往课堂表现更好,教师对此给予正反馈就能强化儿童对视觉、听觉信息投入更多认知资源的行为。本次研究测试数据的结果基本上支持了研究者的构想,说明运动感觉课程显著促进了6—7岁儿童注意力稳定性发展,是可行的。

当然这次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此次实验缺乏对照组,儿童注意稳定性的发展可能会受到年龄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注意稳定性不只是表现在对听觉、视觉信息的长久注意,还包括哪些方面;在提示实验训练的措施和实验设计安排上也有待改进。更重要的是,儿童注意稳定性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研究仅测试的是儿童在参与为期4周的感觉运动课程前后的注意稳定性水平,时间较短,无法确定这种提升是长期有效的,需要通过追踪研究,继续探索感觉运动课程的长期影响。

猜你喜欢

拍球学具注意力
和爸爸一起锻炼
让注意力“飞”回来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拍球真好玩
拍球游戏
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创新应用
拍球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