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陌生化”,提升中学生写作能力
2020-12-30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陈集中学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陈集中学
俄国学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了“陌生化”理论,认为要在内容、形式上避开人们常见的事物,寻求各种对立和冲突,这样就能产生一定的新奇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所以在作文中所用的素材都过于老套,这样写出的文章不符合“陌生化”理论,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要引导学生对素材进行陌生化处理,增强艺术性,进而提升写作能力。
一、文体转化,调动审美想象
在初中写作教学中,学生一般写的都是记叙文,但是实际上学生已经掌握了说明文、议论文等其他文体知识。在创作的过程中,若能适当地进行文体转化,那么就能起到陌生化的效果,激发读者的审美想象。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使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将记叙文和议论文融合在一起,写出更精彩的作品。
2019年某地中考作文题是材料作文,内容是李仁志在节目中介绍自己的母亲,其母是一名派送员,无论风雨都要按时派送,有时候还会遇到客户无理取闹,但是其母亲认为:“无理取闹的人是少数,生活中还是有很多善良的人。”
很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都会写议论文,主要论述应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人,要与人为善。此时引导学生思考:“若是能有一些感人的实例,是不是能更好地展现出生活中的善呢?此时再加以论述,是不是会更有说服力呢?”
学生得到启发,尝试进行文体转化,有学生便用记叙文的方式写作,首先叙述了八旬老人拾金不昧等真人真事,用细腻生动的笔法展现生活中的善人和善举,并和恶人恶事形成对比。在文章的最后用议论的手法加以升华,提出:“点滴的善意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生活中可能会有丑恶的人,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善良的。”这样便用生动的事例,唤醒了读者的审美想象,优化了作品。
除了将议论和记叙结合以外,还可鼓励学生尝试将小说、散文等不同的体裁结合在作品中。这样便能让读者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创作的时候也能更好地展现出作者的独特思考。
二、视角转移,变换观察角度
初中学生由于接触的事物比较少,所以积累的生活素材也比较少。在写作的时候很难挑选独特的素材进行写作。这时要鼓励学生运用陌生化处理的方式,转换视角进行创作。因为同一件事情往往有很多不同的观察角度,视角发生了变化,作品的表现效果自然也会不同。在写作中要鼓励学生选择独特的视角,突破常规角度,独辟蹊径进行创作。
2019年某地中考作文题所给的材料和“乐”有关,列举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居里夫人发现“镭”后的快乐等例子,让学生说说学习或生活中的“乐”。
在写作中,若直接论述什么是“乐”,又或者叙述和“乐”有关的具体事例,就无法展现出新颖性。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转换视角:“大家思考一下,‘乐’和什么事情有关?每一个人认为的‘乐’是否相同?能否从其他的角度入手观察生活呢?”
有学生受到启发,变换角度,没有直接写生活中的“乐”,而是写生活中的“苦”。该学生认为,学者专研学术,工匠努力创作,他们都洒下了汗水,他们所经历的事情,在其他人的眼中是“苦”的,但是在这些人的眼中,他们其实并不“苦”,而是“乐”。这种视角转换,从“苦”入手反衬出“乐”的写法,让读者产生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十分精彩。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视角更为特殊,要指导学生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在网络上搜索一些有争议的事件,然后围绕这些事件进行讨论,说说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是否会得到不同的看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习惯,思考怎样从崭新的角度分和认识事物析。
三、正反对举,产生对立冲突
正反对举也是一种陌生化处理的好方法,面对同一素材,可能会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在写作时可以从相反的角度入手分析,将双方的看法都写出来。这样就形成了对立冲突,能更好地突出作者的看法。同时,这样的处理方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
2018年某地中考题材料是孔子和子路的对话。孔子认为自己比子路更适合带兵打仗。子路不解,认为自己很勇敢,应该更适合。孔子提出:“我不只是勇敢,还勇于不敢。”要求学生以“敢与不敢”为题进行写作。
其实“敢”和“不敢”本无所谓对,无所谓错。敢于挑战是好事,但是知难而退也是一种智慧。这样的作文就十分适合运用正反对比的方式进行写作:“大家思考一下,怎样的‘敢’代表的是英勇,怎样的‘敢’又代表冒进。同样,思考一下怎样的‘不敢’象征畏首畏尾,怎样的‘不敢’又象征着懂得审时度势呢?”
在经过引导后,学生认识到了一个问题,在创作这篇文章的时候,不能单独论述“敢”或者“不敢”,而应该将两者融合起来,辩证地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写好文章。所以学生在写作时就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展现出了“敢”和“不敢”之间的矛盾冲突点。
有的时候,对立的观点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是看待事物的立场不同;但是有的时候,对立的双方在价值观等方面存在不同,有善恶对错之分。在写作时要区别对待这两种情况,不仅要展现出冲突性,更要突显出真善美,批判假恶丑。
四、故意曲解,使人眼前一亮
语言具有含蓄的一面,有一定的多义性。所以在写作的时候可以尝试进行陌生化处理,故意对其中的某些观点进行曲解,或进行特殊的切词处理,这样可能会让读者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达到独特的艺术效果。尤其是在引用谚语、古语等时候,若能别出心裁地解释,颠覆读者原有的认识,就会让人产生新奇感,提升阅读效果。
2018年某地中考题目是“真的不容易”,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除了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什么事情“不容易”,自己从这些事情中得到什么启发以外,还要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别出心裁,让读者会心一笑。
有学生便结合文章的题目,将“不容易”拆解成了“不容”加“易”,也就是说“容不得容易之事”的意思。该学生在文章中写了自己学习钢琴的经历,叙述了学习过程的种种“不容易”。最后结合题目故意曲解,提出:“其实,成功本来就是不容‘易’的,有什么事情是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呢?用今日的汗水解决‘不容易’的事情,那么,来日就能迎来‘易’。”经过这样拆解,学生赋予了词语新的意思,语言也显得更为幽默。
要注意的是,在曲解语义的时候要避免在价值观、人生观上的曲解,避免出现原则性的错误。故意曲解要和幽默的手法合在一起使用,这样能给人一种含蓄、风趣的感觉,有助于塑造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