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创新之路,提升作文教学效率
2020-12-30江苏省镇江第一外国语学校
江苏省镇江第一外国语学校
很多学生写作文如同挤牙膏,无话可说,原因是社会经验少,阅读量少。写作离不开观察,观察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吸取充足的营养。可是当下的学生受视频的影响,很少留意观察生活,很难获得写作素材。因此,写作时经常凑一篇没有感情和中心的文章交差。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激趣促写
笔者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从害怕写作到喜欢写作,也就是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把身边的事记录下来,使学生养成作文的好习惯。学生写作的机会较少,虽然说作文是语文的重要环节,可是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导致作文能力无法提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把写作穿插在其中,为学生营造写作的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写作的机会,这样学生就慢慢对写作有了兴趣,也会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例如,教学《学习仿写》时,笔者发现编者设计的意图是提高作文水平,在写法上能够模仿、借鉴教材文本的内容。如《安塞腰鼓》中的例句,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将喻体放在本体前面,突出喻体,渲染了安塞腰鼓的“野性”。笔者带领学生学习文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体会、比较,分析表达的效果,利于学生体会其中的韵味,试着模仿。
茅盾在《白杨礼赞》中把自己的情感赋予白杨树,赋予它伟岸、质朴、坚强的精神气质,表现白杨树独特的象征意义。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要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具体的仿写特点。学生在这样的练习中,就能慢慢提升作文水平。
二、拓展写作素材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积累的经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作文的基础。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心观察周边的生活和事物,不断积累生活的经验;其次,学生要善于运用素材,把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根据写作要求,甄选出来;最后,学生要对这些甄选出来的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形成文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在观察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学习《背影》后,学生感触很深,看着学生的表情,笔者就布置了一个写作任务,描写自己最亲近的人,而且要具体细致地写出哪件事感染、影响了自己。通过《背影》这篇文章,学生了解作者是想借助“背影”表达父亲对自己的爱。写作之前,学生先回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想象身边的亲人用怎样的行动爱护自己。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使用本单元的写作方法,充分挖掘身边的生活事例,不断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例如,一个学生写了题为“父亲不懂得爱”的作文:“每次回到家,我第一个喊的就是‘妈妈’,父亲在我的记忆中只是一个称呼。可是有一次,我在操场上打球,不小心摔伤了腿,爸爸接到电话后火急火燎地赶到学校,把我抱上车,奔向医院。车刚停下,就向医院冲去。门卫不让停车,父亲大吼一声:‘你看不到我儿子受伤了吗?他需要急诊,耽误了你能负责吗?’父亲的这一声吼,让我重新认识了父亲,他是爱我的……”
三、建立写作框架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法是模仿。模仿不是照抄,而是要求学生基于当前的写作能力,仿照范文框架、立意写作的一种方法。其实,部编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模仿的范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把写作教学嵌入进去,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又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在模仿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模仿中创新,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教学《小石潭记》时,笔者让学生找出文本的写作顺序,然后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仿写。同时,要指导学生在写作时凸显景物特点,参照柳宗元的写作方法,将感受呈现在作文中,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作文能力。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策略,让学生在写作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周围的人、周围的事进行提炼加工和有效创新,提升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