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写作教学中的素材开发与积累策略
2020-12-30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
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更是培养学生的审美与思辨能力、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运用水平的重要手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发展性要求,倡导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和提要的习惯,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写出自己的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文学鉴赏经验。
写作素材在高中写作教学中至关重要,有效的素材开发与积累,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夯实写作基础,深化对各类文体的把握,使作文中有充实的内容和丰富的情感。
一、深入浅出,写出真实生活
当前,高中学生的作文存在无病呻吟、虚情假意、东拼西凑等问题,许多学生思维固化,导致作文内容单薄,失去情与理的联系而变得空洞枯燥。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扎根生活,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审视、品味生活中的细节,积累有价值的生活素材。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间去校园散步,认真观察校园的一草一木,感受学校独特的氛围,思考学习的意义;寒暑假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些公益活动,如开展志愿社区服务等,在实践中获得关于真、善、美的真实感悟,从而获得宝贵的写作素材。
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思维习惯也有差异,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学生从自己生活的情景出发,多体悟、多思索,从生活的点滴中发现具有新意的故事和哲理,在用心感受、动情书写的基础上,深化对生活的理性认识。
除了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还应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对生活化素材进行解读,用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的上课方式,揭示事物的本质,提升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灵活性。例如新闻热点的背后,常常蕴含着国际力量的博弈、人性善恶的辨析、伦理规范的制约等。学生用新闻素材写作时,要认真思考事件的背景、发展过程、原因和结果,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二、回归课本,写出深度
写作与阅读密不可分,写作素材的开发与积累,离不开阅读训练,教师应紧紧围绕教材开展写作教学。
首先,高中教材选择的范文,都是名家名作和有影响力的文章,经过时间和读者的检验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素材内容、写作视角、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出发,剖析课文,找出其中写得好的地方,并尝试模仿创作,丰富写作经验。
其次,教材具有经典、全面、多元的特点,是高质量的学习资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反复精读,将浅显的心得体会整理成系统的知识和道理,并运用到写作中。例如《劝学》对如何治学提出了很多观点,文章中的名言警句可以用在讨论学习重要性的议论文中,既能深化主旨,又能增加文采。《老王》中有丰富而精妙的人物肖像、动作、语言描写,学生可以在记叙文写作中模仿其技巧,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将其写“活”,让文章更加生动。
第三,语文教材包含散文、诗歌、小说、记叙文、戏剧等文体,教师可以强化文体教学,仔细讲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关键要素和风格。例如散文有“形散神不散”的特征,在素材和行文结构上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指向一个主旨,彰显着深邃的意境。教师要讲明白“形”和“神”的具体所指,对相应范文进行讲解,让学生把知识点吃透、消化。理解这一要点后,学生在散文写作中就能根据需要加工素材,做到真情实感与艺术魅力的相融。
三、拓宽视野,写出个性
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是“有话可说”,作文素材的获得途径很多,不仅来自于课堂学习,更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教师要用开放的眼光看待学生,鼓励学生多留意身边的小事,多与朋友、教师、父母、长辈交流,与周围的人和事保持密切的互动关系。
在新课改背景下,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成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教师既要带领学生关注时事,观看历史纪录片,阅读名著佳作,同时也应该提倡学生走出校园,在更广阔的领域摸索写作思路,挖掘写作素材。
比如以“医患关系”为例,全国发生多起患者与医生的纠纷,甚至出现医护人员伤亡的案例,这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这类开放型题材,写作角度多样,能凸显作文的个性化,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教师应让学生多关心这些时政热点问题,并组织相应的辩论赛、小组讨论会、演讲报告活动等,激励学生各抒己见,在沟通、思考中构筑良好的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着力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多听、多看、多认识、多感受、多表达,如在四季更替中体味生命的生生不息,从舍己救人的事例中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格局,在人物对比中探讨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平衡,把思想融入到作文中去,做到准确立意,写新、写美。学生在积累和利用写作素材时,要找准切入角度,系统梳理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成就内涵丰厚、亮点凸显的作文。
总之,写作文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写作源于生活,应该多关注生活,多关注社会,这样才能写出符合时代的好作文。